小便不利,張仲景想把皮膚表面的水拉回來,讓它從小便排掉,有兩種狀況;一種是皮膚 水腫,上半身水腫的時候,有些媽媽們早上起來手腳都腫,就是「五苓散」證,如果摸他的脈很 小便不利是五苓散證的首要癥狀,小便不利而口渴,但口渴不嚴重。有濕邪,病程時間長 治療腹瀉或水腫均可舌不胖而舌苔白膩,脈滑,或濡,或浮數(shù) 金匱要略》中有“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者,此水也,五苓散主之”《傷寒論》第156條:“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此條所論之痞,即后世醫(yī)家所謂的“水痞” 本方加蒼術(shù)、附子,名為“蒼附五苓散”,治療素體陽虛,寒濕內(nèi)生,證見腰眼發(fā)涼,兩足冷,腰腿酸重,小便不利等癥; 水腫浮腫,小便不利,腹脹,納呆,便溏,舌淡,苔白滑,脈濡緩。尿常規(guī)有腎炎改變。用五苓散(湯)加蒼術(shù)10克、厚樸5克、生姜2片、大棗5枚。水煎服。。 本方綜合各家運用范圍,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水瀉、濕瀉、久瀉等證,因氣化失常引起者。 2、水腫,因氣化失常致水濕潴留所致。 3、頭眩、嘔吐,因水飲停滯所引起者。 4、渴欲飲水,得水則吐,為水逆者。 5、小便壅閉,因氣化失常致膀胱蓄水者 裴永清先生: A.適用于治療“水瀉證”腹瀉,即水濕內(nèi)停。 陳潮祖先生:A:用于水濕內(nèi)停的便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