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并不是個問題,但我發(fā)現(xiàn),是做父母的習(xí)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里,用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來教養(yǎng)孩子。所以,對那些比較乖巧、聽話,或隨遇而安的孩子,不會花太多力氣去為他們的生命土壤澆水施肥,以為他們會自然長大。在這種心態(tài)下,許多“乖小孩”的需要被略過,或被掩蓋住,而埋下一些欠缺,甚至傷害。 馬睿欣,美籍華人,親子教育專家,著有《管教的智慧》《理家理心》。 很多孩子看起來很乖,也許不是乖,只是不正面反抗,不能反抗,不會反抗,不敢反抗,或者不忍心反抗。惟命是從的孩子,不能說讓父母不操心,而是讓父母常常在忙碌里,匆匆地與他內(nèi)在的陰暗角落擦身而過。 我家老大是被喊著“乖”長大的。她從小個性溫和,成天笑嘻嘻的,對學(xué)習(xí)充滿熱情,在家在外,多半時候都是“喊得動”的孩子。因此,“乖小孩”幾乎成了她的另一個名詞。 尤其在學(xué)挍,我會遇到一種情況,某個孩子的爸爸或媽媽當(dāng)著他孩子面,指著老大說:“你看人家多乖多聽話!”這原本是良性循環(huán),當(dāng)“乖”成了孩子身上閃亮的外衣之后,他會把“乖”當(dāng)成自己的一部分。漸漸地,不一定為了乖,更多時候只是為了害怕少掉“乖”這件外衣的冰冷,而必須要抓著“乖”孩子的形象不放。 一次母女談心,改變我對乖孩子的看法 “珍惜?”我確定自己沒聽錯。她點頭?!澳棠坦霉茫职謰寢?,還有叔叔阿姨,每個人都很珍惜你呀!”我?guī)缀跻泽@嚇的方式回應(yīng)。老大一臉“慘淡”笑容,眼神飄向云深處:“我知道,但你們太習(xí)慣到一個地步,讓我從你們欣賞的眼神里同時接收到‘理所當(dāng)然’的信息,每個人都認為我‘乖’是應(yīng)該的!” 喔!“乖”不是應(yīng)該的嗎?我心里偷偷地問?!?/SPAN>我和其他孩子一樣,都是努力要順服、聽話、負責(zé),所以我也希望和別人一樣得到贊美,可是,大家都覺得我‘乖’是應(yīng)該的。”她幽幽道來,看來,她自己也覺得苦惱。 “也許我不該這么說,但我的確常常在想,如果我到一個沒有人知道我是乖小孩的地方,就會常常聽到人家對我的努力表示贊賞與驚奇了!”“是??!如果你是個讓人頭痛的孩子,哪一天你只要有一點點‘乖’就會讓人感動得痛哭流涕!”我突然聽懂了這種“大兒子心態(tài)”。那天,我沒有再多做解釋,只在內(nèi)心暗暗立志,要多給老大一點贊美,不要把她所有的好都看為理所當(dāng)然。 兩個兒子的故事 長年以來,他一直以為自己被愛,是因為“乖”,被看重,是因為“乖”,甚至被當(dāng)成“兒子”,也是因為“乖”。也許,他里面還有個積壓的、講不出來的恐懼,就是當(dāng)有一天自己不再“乖”的時候,父親就不再認為他有價值。 這個故事,雖然主題不在教養(yǎng),卻很現(xiàn)實地把一般家庭的問題描繪得很生動。我們總是注意那個有問題的孩子。我的母親曾說:“真的,哭得比較大聲的孩子,就是被抱得多!” 乖孩子一樣需要被肯定,被欣賞 其實,“乖”小孩和所有孩子一樣,也需要被肯定,被欣賞。明明是兒子,卻活得像雇工般地患得患失。明明乖巧,卻害怕不被看見。那個對話,老大教了我一堂教養(yǎng)新課:原來,乖巧不是任何孩子的形象,而是孩子付代價擁有的冠冕。乖巧,不是一種讓父母放心離開的標(biāo)準(zhǔn),而是一個讓父母注視肯定的窗口。 嗯,從“乖小孩”這扇窗看出去,世界一樣充滿刺激和誘惑,人生一樣偶爾讓她想尖叫、想怒吼。我得多站在她身邊,從那個“乖小孩”的窗口看出去,才能夠了解她的角度,體會她的感受。在她想跳下去的時候,拉她一把。 |
|
來自: 阿里山圖書館 > 《兒童心理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