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最悠久、戰(zhàn)爭最頻繁,知名度最高的古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
雁門關,是中國“關隘”的代名詞和“邊塞”的發(fā)源地,是聞名中外的古戰(zhàn)場,這里以1700多次的大小戰(zhàn)爭貫穿了中國軍事史的全過程。留存至今有戰(zhàn)國趙長城、明長城,圍城、關城、烽火臺,校場、兵盤,村落,古關道
等等,這些歷史遺跡,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壯觀的中國古代邊塞軍事防御體系的遺存,也形成了雁門關蒼涼、凝重的邊關風情。
雁門關,是中國古代多民族商貿交流的關鍵通道。是中國歷史上
“玉石之路”和“茶葉之路”的著名千古商道,折射了古代邊貿的興衰,成就了晉商的輝煌。
雁門關,山勢海拔1800多米,“重戀疊嶂,霞舉云飛,兩山對峙,其形如門”,古道蜿蜒崎嶇,關城依山就勢,山脈綿延,既可俯視中原、又能遠眺塞北。成為了提供人們欣賞雁門關關山壯景的完美通道。
雁門關,3000年的歷史,涌現(xiàn)了眾多千古流傳的名將和可歌可泣的愛國事跡。從古至今,《轅門斬子》、《穆桂英掛帥》、《四郎探母》、《昭君出塞》等經(jīng)久不衰故事;《楊家將》的評書、小說和影視??;《雁門太守行》、《雁門胡人歌》、《關外吟古詩》等千古傳唱的詩歌;金庸的《天龍八部》、梁羽生的《萍蹤俠影》等武俠小說,等等,這些生動的藝術形式使得雁門關被廣為傳揚。使雁門關對海內外的華人有著廣泛的吸引力,也成為人們神往和緬懷的傳奇之地。
雁門關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山西十大旅游品牌,自然在我們這次山西游程的景點之內。我們是在游程的第五天游覽雁門關的。
旅游車向雁門關景區(qū)駛去:
進入雁門關要換乘景區(qū)觀光車。在門口處,左邊是正在建造中的賓館:
游覽車送我們到步行登山處,沿路的雕塑,很有氣勢:
下車后沿著上坡路,經(jīng)過村民的居住地(現(xiàn)只有八戶人家在此居住,其余是外來做小生意的)。
這里地勢高,雨水少,唯一的供水處,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不是濟南趵突泉 )
古代戰(zhàn)場指揮車:
我們繼續(xù)上坡:
這是供奉楊、李、薛、杜、張、徐等各個姓氏的歷代守關名將的鎮(zhèn)邊祠,為名將后裔和崇敬英雄的游客提供了憑吊、祭祀、追慕、觀瞻的獨特場所:
終于來到半山坡:
先合個影,領隊呢?
繼續(xù)攀登,觀景。
途經(jīng)公主洞,(歷史上曾有五位公主,途經(jīng)此地,住此窯洞。今朝來的是“貴妃” )
夫婦出征:
有人助威:
有人贊揚:
好像還是沒見領隊??!拉來游客替我們來過合影:(可惜了塔頂哦)
后面的是塔嗎?老張:再來一張,我喜歡的景,
還是老張拍會選景。好想登上長城看個夠!可是到了吃飯的時間了,我們又要落最后了!怏怏的下山吧。
看不夠的美景!
雄渾、大氣的雁門關。難以忘懷的邊塞氣勢,
找到了領隊,還是要合影一張,記錄我們難忘的游程。
(感謝同游的老張、馬老提供相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