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的西北部,有一個與宋、遼(金)三足鼎立的少數民族王國——大夏封建王朝,史稱“西夏”,都城為興慶府(今為寧夏銀川市),其統(tǒng)治范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陜西的部分地區(qū),其疆域方圓數千里,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西夏王朝存在了189年,共有十主,即:元昊、諒祚、秉常、乾順、仁孝、純、安全、遵頊、德旺和末主,期間經歷了重武尚勇、安民求和、崇文虔佛、國道中落、族滅國亡的曲折過程,最終滅亡于成吉思汗之手。 為了滿足經濟上的需要,成吉思汗向四鄰地區(qū)發(fā)動了一系列掠奪戰(zhàn)爭。首先把矛頭指向了在遼、北宋及金、南宋兩大勢力斗爭夾縫中求生存的西夏為突破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