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心語---絡脈在傷科臨床上的運用 ![]() 這個帖子是 昨天我在一個群里的視頻講課,簡單整理了一下。 中醫(yī)診治疾病常常采用的手法是比類取象,如按五行劃分人體大的就是木火土金水這五個象,如肝為木象,心為火象,脾為土象,肺為金象,腎為水象。這個象是什么呢?就是歸類,也就是將有共同屬性的事物它就歸在一類,如木類在自然界方位為東方,氣候為風,味為酸,顏色是青色,在人體的臟器是肝,腑是膽,情志為怒,在數(shù)字上為三和8等等。也就是說中醫(yī)是將這些劃分為一類,也就是一個象的。其他的象以此類推?!兑捉?jīng)》上曾經(jīng)說到“有象就有數(shù),有數(shù)就有理,有理就有占,有占就可以定吉兇。”中醫(yī)亦是如此,將同一自然屬性的就歸為一類,這一類有常有變,知常達變,由變而可以推衍疾病的情況,進而進行相應的治療手段。 那么在經(jīng)絡方面是不是同樣可以劃分呢?在《素問。皮部》提到“皮有分布,脈有經(jīng)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這句話已經(jīng)明確有皮、脈、筋、骨的分類了。結合《內經(jīng)》其他一些篇章人體的經(jīng)絡體系可以劃分為皮部、經(jīng)脈、筋經(jīng)、經(jīng)別、絡脈等系統(tǒng),而各個系統(tǒng)的連接亦是靠的絡脈。今天我為大家講的就是我個人對這個絡脈的一些運用體會。 以前我在進入南宮門時師傅就要求我好好去思考絲瓜絡,當時我?guī)煾稻驼f:“絲瓜絡和人體的經(jīng)脈是相通的,理解好了絲瓜絡你也就理解了經(jīng)絡,你也就可以靈活的去運用了?!?在那個時候我對經(jīng)絡的理解比較簡單,也就是聯(lián)系臟腑和肢體的,網(wǎng)狀結構。沒有太深入的去理解和研究。 《內經(jīng)》當中有句話“直者為經(jīng),支而橫者為絡?!苯裉煳覟榇蠹抑v的就是這個“支而橫者為絡”的絡脈。人體的經(jīng)脈就好比樹干,而絡脈就象樹枝一樣,呈網(wǎng)狀結構可以聯(lián)絡臟腑和其他的經(jīng)脈。在一個大樹上樹枝有分叉,這個分叉顯現(xiàn)于外的就是浮絡。浮絡大家知道的比較多,就是肘關節(jié)膝關節(jié)以下顯現(xiàn)的靜脈血管,臨床很多醫(yī)生用的放血療法就是選擇的這個浮絡。這也就是在《靈樞·經(jīng)脈》篇中提到的“經(jīng)脈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的絡脈?!贝颂幍慕?jīng)脈和脈要分開來看,經(jīng)脈就是說的經(jīng)脈系統(tǒng),而脈說的是絡脈系統(tǒng),這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這句的“浮”字是一個眼目,脈有浮就有沉,浮于面的就是絡脈的浮絡,那么就是說絡脈還有深部的,外面沒有顯現(xiàn)的。這些沒有顯現(xiàn)的絡脈是干什么的呢?就是聯(lián)系內外臟腑與肢體的。這個絡脈在人體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其目的是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jié)聯(lián)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就是絡脈系統(tǒng)在人體的作用。 群里大多數(shù)朋友都是搞康復理療的,和我們搞骨傷的一樣接觸最多的也就是疼痛。解決疼痛問題是我們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這也是我們聚在一起交流的主要目的。 在《內經(jīng)素問》里面有一個篇章是專門討論疼痛的,這個篇章叫《舉痛論》,其中就說到引起疼痛的原因是寒氣進入人體后在經(jīng)脈當中停留,導致經(jīng)脈之氣不能正常運行,寒氣拘急牽引小的絡脈而產生疼痛。所謂“痛則不通,不通則痛“就是這個意思。而且此篇中提到了一些疼痛的性質,心與背的牽扯性疼痛,脅肋與少腹的牽扯性疼痛,腹部與大腿內側的牽扯性疼痛等等。這說明絡脈在人體有前后連接、有斜向連接。在《舉痛論》中提到了一個治療疼痛的方法就是點按,通過點按后熱氣致則痛止。而在《內經(jīng)素問》里面的《繆刺論》篇章中還提到“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jīng)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氣無常處,不入于經(jīng)俞,命曰繆刺?!边@里提到的就是絡脈的上下左右交叉的問題,疾病治療方法,就是左取右、右取左,上下交叉的一個方法。就是左上肢有疼痛等癥狀的在右下肢對應的部位選取疼痛點進行針刺,右上肢有疼痛等癥狀的在左下肢對應的部位選取疼痛點進行針刺,下肢在對側上肢取對應點針刺的一種治療方法,臨床中四肢的疼痛用繆刺常??梢允盏斤@著的療效。 臨床中我將絡脈劃分為五種情況,一是浮絡,二是直絡,三是斜絡,四是交叉絡,五是散絡。下面我分別將這些絡脈在臨床中的運用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浮絡,浮現(xiàn)于外的絡,放血療法常常采用,我臨床中腰扭傷偶爾在委中放血。因為搞骨傷,其他的疾病我很少運用放血療法。放血療法有散瘀退熱的作用。有的在扭傷淤腫部位梅花針扣刺拔罐就屬于此類。高熱十指末端放血也是。 直絡,就是前后直行的絡脈,這是我臨床常用直絡治療一些疾病,如眼睛的疼痛在頭枕眼部向后平行直對的部位選擇壓痛點進行點按,鼻塞在鼻孔平行對應的頭枕部選取壓痛點進行點按,咽痛在疼痛平行對應的后面(偏外側)尋找壓痛點進行點按。咳嗽、心悸、胸悶在背部肩胛縫之間尋找壓痛點,胃痛在胸十二腰一后面對應的部位尋找壓痛。腹痛腰三橫突尖有壓痛。點按這些壓痛點癥狀多可立即緩解。(直絡當中腰骶部橫突疼痛在腹部對應平行的腹直肌尋找壓痛點,患者舉例) 斜絡,就是前后斜行的絡脈。如腰骶部的疼痛取腹部的陰交穴(肚臍下兩橫指),可以點按亦可以用灸法,對于腰骶部的急性疼痛(腰部后凸比較明顯的可以在陰交或者關元(肚臍下三橫指)部位點按,這個部位的點按一定要深壓,能夠深壓至脊柱效果最明顯。對于慢性腰痛如勞累加重、天氣變化腰痛的、腰椎結核類的疼痛,用艾灸陰交效果比較明顯。但這個灸一定要灸的熱感傳導到腰部效果最明顯。(我灸陰交的經(jīng)驗來源于周楣聲的《灸繩》)。還有如腘窩行走疼痛的,我取合陽與懸鐘。小腿酸脹的取承山與陽陵泉,髂腰肌疼痛在大腿根部撥按。這些都是取斜絡的治療。 交叉絡,上下左右交叉的絡脈,我臨床在絡脈治療中運用最為 普遍的一個方法。如踝關節(jié)的扭傷在對側手腕尋找壓痛點進行點按,膝關節(jié)疼痛在對側肘部尋找壓痛點進行點按。大腿外側的疼痛在對側肩胛內側一線尋找壓痛點。腹股溝的疼痛在對側肩胛縫尋找壓痛點進行點按。(舉例外踝扭傷,局部腫脹嚴重,按之痛劇的情況可以在對側手腕尺骨橫突部位尋找壓痛點或者筋結點進行撥按,或者針刺這個疼痛點,其疼痛可以立即減輕。腹股溝韌帶的損傷在對側肩胛縫尋找壓痛點或者筋結進行撥按癥狀可以立即緩解。) 散絡,這個散絡書籍中都沒有記載,是我自己臨床中的一個感悟,可以一個點向周邊幾個方向向前延伸的一種絡脈。如腓總神經(jīng)損傷的足下垂,其在小腿承山部位多可有硬性筋結,進行撥按或者針刺可以促進恢復。腹股溝處的疼痛可以在臀部選擇壓痛點進行治療,一般有三四個點。 臨床中運用絡脈治療疾病的方法很多,我不能一一蓋全,在此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在臨床中去嚴重感悟,正所謂說破是紙,悟破是金。學醫(yī)在于明道,而這個道完全要自己去感悟,我這里只是給大家簡單講解了一下我的絡脈治療的一些理路,希望大家不要完全的依葫蘆畫瓢。 八月飛龍 2015年4月3日 |
|
來自: 山東中醫(yī)竹林 > 《佛天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