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讀書人,是我個人的理想,但是當中,要讓自己清靜下來真正做成一個讀書人,又確實有太多的無奈、苦悶,乃至由此而來的小迷茫。 下面的這篇小文,是幾年前,還沒有走出那一團小迷茫的時候,寫下的… 下周,再寫一段今天的感受… 中國的讀書人,好象和酒有著不解的淵源,不論是斗酒詩千篇的李白,還是酒酣胸膽尚開張的蘇東坡,都既是不世的文豪,又是灑脫的酒豪。甚至連囊腫羞澀的杜甫,有空也要來上兩口。
為什么?我想這與中國古代所謂學問的特點有關。
中國的學問與西方(希臘)的學問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學問主要是由生產的需要而產生,是為了不斷的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與機會而產生的,因此他們總的來說是以自然科學為基干的;中國擁有豐富的水系和廣闊的土地,因此很快就進入了相對發(fā)達的農耕文明時代,農業(yè)更需要的是穩(wěn)定和耐心,所以中國的學問主要是以促進社會安定為目的的人文科學為基干。 具體的說,中國古代的學問是由史學發(fā)展而來的社會科學——在許多古代典籍中(至少春秋時代仍舊如此),將記錄歷史的書稱為“寶書”,足見這些書籍對于當時人們的生活和政治統(tǒng)治的意義。 事實上這并難理解,因為人們需要從這些史書中尋找一個答案——以前類似的事情是怎樣解決的?這雖然扼殺了許多創(chuàng)新,但卻對穩(wěn)定意義非凡。這就像,今天歐美法系的律師需要背誦大量的案例一樣,因為這些以前的案例,可以作為當前案件定罪量刑的依據。
說了這么對與酒扯不上邊的話,下面言歸正傳——為什么中國的文人都好飲酒。原因就在于,對他們來說讀書和飲酒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意義。 因為中國的學問,是使人不斷更加深刻認識周圍的社會、周圍的人的學問,所以它將產生兩個結果:
第一點如同吸毒一樣,會促使人不斷的繼續(xù)嘗試,方法就是繼續(xù)讀書; 第二點如同危險一樣,需要人們設法逃避,方法還是繼續(xù)讀書。
也就是說“讀書”對他們來說,既是體驗美好的工具,也是逃避現實的手段。這和酒的功能是一樣的!我們在歡樂的時候以酒助興,在悲痛的時候借酒澆愁。
中國的文人更需要酒,是因為讀書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死循環(huán)——越讀書思想越敏銳,思想越敏銳就越能看到陰暗的存在,越能看到陰暗的存在就越痛苦,越痛苦就越需要逃避,越需要逃避就越需要讀書…… 唯一能幫助他們暫時跳出這個循環(huán)的,就是酒。酒和書一樣,都是他們逃避現實的工具;酒與書不同,可以讓他們暫時迷糊。 |
|
來自: 真友書屋 > 《閱讀 藏書 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