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濁酒”中的“濁”,從釀酒的工藝來說,古代釀酒技術(shù)并不完善,所以濁酒就是并不是新釀的酒,酒會顯得很渾濁,當(dāng)然,“濁”是謙遜之詞。但在這里的濁酒不單指的是酒本身渾濁,還代表著邊關(guān)將士對遠在千里的故鄉(xiāng)的懷念。 漢語大詞典解譯“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制的酒,未濾的酒,較渾濁。但僅僅這樣解釋,就太表面化了。我們知道,古代典籍中,“濁酒”一詞在不同的人物中有著不同的意思,或閑暇,或豪放,或憂傷。如: 清琴橫床,濁酒半壺。黃唐莫逮,慨獨在余。(陶淵明《時運詩》)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灑》)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宋 張孝祥《浣溪沙》)那么,他們?yōu)楹纹珢塾谩皾峋啤?,我們知道,還有清酒。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李白“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三國志 魏志 徐邈傳》 可以看出,人們并不是鄙棄“濁酒”,反而把它稱作“賢人”。無怪李白在將進酒中說:“主人何為言少錢?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且濁酒也分為多種,有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沉齊五種,稱為“五齊”。濁酒確實比不上清酒,但并不是說濁酒就是不好的酒,一般人不喝的酒,實際上,民間所飲之酒絕不可能是清酒,濁酒也是奢侈品呢。從秦漢之后,酒多為官營,至北宋更為苛嚴。大抵是因為制酒頗費糧食,在那些首要問題是吃飽肚子的朝代,酒,是絕對不易得的,直到元宋以后,普通人才能時時飲酒,但也是不易。 “濁酒”,一般而言,并不是我們今天所想像的難以入喉的酒,在古詩文中,往往就是指的酒。 在中國人心中酒是排解憂愁的良方。曹操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李白感嘆:“已知清比圣,更道濁如賢。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标懹紊踔粮嬖V我們,排解不同的憂愁要用不同的酒:“遣悶唯清圣,忘情付黑甜?!鼻迨ギ?dāng)然是清酒,而黑甜便是濁酒的一種了。當(dāng)我們讀到杜甫《飲中八仙歌》中寫罷相李琎之的詩句:“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便可會心微笑。因為李琎之仍然想著當(dāng)宰相,但又上不去,所以煩悶,所以“樂圣”,但又不能忘情,所以“避賢”。杜老在這里一語而雙關(guān),刻劃人物時抓住權(quán)位得失這一特點,富含深刻的政治內(nèi)容,耐人尋味。 自古騷客英雄皆愛酒,寄情于酒。李詩仙借酒令力士脫靴,武松十八碗過崗擒得白虎歸。無論當(dāng)時他們喝的是什么酒,他們借酒使情感得以宣泄。所以“酒”寓意之深長,唯飲者心知肚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