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村(059)山東省榮成市寧津街道辦事處東楮島村
 東楮島海邊落日
東楮島村位于寧津街道辦事處最東端,于明神宗萬歷年間建村。
榮成東楮島村位于石島灣省級旅游度假區(qū)的北側(cè),距石島港20公里,有著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濃郁的地方民俗特色文化、眾多的民間傳說、豐富的海產(chǎn)資源、凝重的飲食文化。該村北東南三面環(huán)海,西面一路通陸,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候宜人。傳統(tǒng)名居“海草房”以石為墻,全村現(xiàn)有海草房144戶、630間,占地面積2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9065平方米,是我市保存較為完好的海草民居。這些海草房具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百年不腐”等特點,沉淀著濃厚的歷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地域特色、承載著淳樸的民俗風(fēng)情、體現(xiàn)著卓越的古建筑藝術(shù),是國內(nèi)外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最古老的海草房始建年代大約是在清順治年間,距今有300多年歷史。
同時,該村還有7.5公里長的海岸線,5公里長天然優(yōu)質(zhì)沙灘,是天然的海水浴場;有300畝的天然趕海灘涂,盛產(chǎn)海參、螃蟹、扇貝、牡蠣等海產(chǎn)品。該村的海岸、沙灘、陽光和島嶼有機結(jié)合,形成了島、灣、礁、石的完美海洋組合景觀,廣大市民和游客可以在東楮島村住一天海草房、吃一天漁家飯、睡一天農(nóng)家炕、當(dāng)一天漁家人、看一天民俗情,感受一下海草房質(zhì)樸古拙的漁家氣息,體驗一下生活在原生態(tài)漁村的感覺。
東楮島的海草房

榮成東楮島村位于山東省石島灣省級旅游度假區(qū)的北側(cè),距石島港20公里,有著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濃郁的地方民俗特色文化、眾多的民間傳說、豐富的海產(chǎn)資源、凝重的飲食文化。全村現(xiàn)有海草房144戶、630間,占地面積2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9065平方米,是保存較為完好的海草民居。
這些海草房具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百年不腐”等特點,沉淀著濃厚的歷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地域特色、承載著淳樸的民俗風(fēng)情、體現(xiàn)著卓越的古建筑藝術(shù),是國內(nèi)外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
海草房是東楮島村村民祖輩居住的特色民居。用大塊石頭砌成粗獷的墻,石頭隨方就圓,墻面紋樣規(guī)則中還顯靈活,寓樸于美。三角形大山墻,方形院落。房頂外覆一層厚厚的海草。苫海草是蓋海草房的關(guān)鍵步驟,海草要一層壓一層,一層海草加一層麥秸。屋頂大都用一排瓦或水泥壓脊,用于抵御大風(fēng)。苫房是一門手藝,房子的好壞,取決于苫房技藝。這是個功夫活,四間房要三四人花八九天時間。
海草房頂苫草有的厚達一米以上,脊部兩端高于中央,并向山面做切角處理,房脊形成明顯的曲線,屋脊渾厚圓潤。海草房堅固耐用,所用材料為海苔草,為野生藻類,生長在5~10米海域,春榮秋枯。海草中含有大量的鹵和膠質(zhì)。海草房不僅冬暖夏涼,而且經(jīng)久耐用,往往百年不壞不漏。成熟的海草被海浪卷上海灘后,人們將其拉上岸曬干苫蓋房屋。東楮島村周圍海域生長著大量的海苔草,以量大質(zhì)優(yōu)而聞名,周邊村莊海草房大都是從東楮島購來的。舊時,用東楮島海草苫房被當(dāng)?shù)厝艘詾楹馈?/strong>

周圍的海草村莊






















東楮島的楮樹
歷史文化名村東楮島因楮樹得名,因而慕名來島觀光的客人不但喜歡給海草房拍照,也喜歡給楮樹拍照。7月3號那天我就碰到這樣幾個北京客人,他們問我楮樹在哪里,幸好我已經(jīng)從表哥那里得知島上的“毛桃子樹”就是大名鼎鼎的楮樹,就馬上指給了客人。

1、先上一張楮樹樹葉的特寫

2、再來一張
 3、東楮島北海沿兒的楮樹
 4、東楮島北海沿兒的楮樹
5、東楮島北海沿兒的楮樹
6、東楮島北海沿兒的楮樹
7、東楮島村廣場上的楮樹
8、東楮島村廣場上的楮樹
9、東楮島村廣場上的楮樹與東南面的海草房、老井、碾盤
10、東楮島村廣場上的楮樹與東南面的海草房、老井、碾盤
11、東楮島村廣場上的楮樹
12、東楮島廣場上的楮樹
13、東楮島的廣場、楮樹、海草房、大風(fēng)車
14、東楮島的廣場、楮樹、海草房、大風(fēng)車
15、東楮島的廣場上的楮樹
16、東楮島廣場上的楮樹
17、東楮島廣場上的楮樹
18、東楮島廣場上的楮樹
19、東楮島廣場上的楮樹
20、東楮島村廣場上的楮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