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躍榮著《詞譜真鑒》 首先得聲明:《詞譜真鑒》如同《詩詞入門》、《詩詞寫作》和《詩聲詞調(diào)》一樣,這系列專著中所引用的大量詞例無非是用以見證作者的理論、觀點、方法和詩詞藝術的,而不是單純地編輯詞譜,真正鑒定的是詩詞藝術及其創(chuàng)作規(guī)范,根本就沒有論證過任何詞譜的是與不是(因為有了這一系列的思想、原理和方法之后,根本就不需要論證那些是與不是了),即便可以當作詞譜也和任何其他人的此類書籍無關,根本就沒有與之相似或相融的地方,更何況這個系列中注解格律和語法的專用名詞也是作者自創(chuàng)而獨有(無其他書籍可索引),所以這個系列都是“著”而不是“編著”(無可編)。讀者若不以為然,可以將詞例當成《附錄》看就是,換句話說,此書之所以沒有將詞例作為《附錄》編輯,只是為讀者研究和鑒證需要求證的一切問題提供方便而已。 第十六輯 《相見歡》詞式 (又名《上西樓》、《西樓子》、《憶真妃》、《烏夜啼》)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律說明: 格律中句末為平聲的都踩平聲韻,不可換韻。主旋律是“仄平平”。 《相見歡》詞式顯然是三言詩改造而來的詞式,而且原本是上下闋復制式,但這么短的詞式缺少聲律變化就會很死板,所以上闋起句用的是下闋起句的“攤破”式,直接腰拆并間入兩個仄韻或不用韻。或者反過來看,上闋起句中將兩個三字句合句式成六字句,既然合成了,句讀就得按六字句兩兩構詞的讀法“平平——仄仄——平平”,于是后接三字短句只有近似和聲的效果而不是和聲寫實。上下闋結(jié)句是三個三字句合成的九字長句,其中的頓號表明了自然讀法,句子也就當然地得是延展句型,無論是頓號分開還是逗號分開或者不用分斷符都一樣,怎樣用標點符號只是表示前后綴之間邏輯關系的緊密程度而已。 看官須得明了《相見歡》詞式中,上下闋各自的前后兩句同為九字,語句結(jié)構和聲律結(jié)構卻是截然不同的——聲律效果必得以語言邏輯為基礎。 《相見歡》中的下闋起句是一組三個三字短句聯(lián)句,宋詞三聯(lián)句中若相鄰兩句字數(shù)相同時一般都要求要對偶或成排比句,所以這組聯(lián)句中至少要有一組對偶或排比句為好。于是該九字句除后三字外,前六字實際上是不拘平仄的,如果不間入仄聲韻的話,后三字還可作為前三三句組的和聲寫實,此時第二個三字句句式應為“仄平平”,即平仄還可以調(diào)整。特別地,當下闋起句寫成“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時,前兩個三字短句就可用仄韻,這又稱為了間入仄韻式詞式,特別還可用葉仄韻,這又為宋曲、元曲奠定了聲律基礎??梢娝卧~格式的設計是相當寬容的,可包容的藝術手法很多,但是否做和怎么做都可由作者自己作主。 這些都說明“倚聲填詞”原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明白了這個道理才可能在寫詩填詞中成就語言藝術。 引詞例印證: 《上西樓》(陸游) 江頭綠暗紅稀,燕交飛。忽到當年行處、恨依依。 灑清淚,嘆人事,與心違。滿酌玉壺花露、送春歸。 《相見歡》(辛棄疾) 江頭醉倒山公,月明中。記得昨宵歸路、笑兒童。 溪欲轉(zhuǎn),山已斷,兩三松。一段可憐風月、欠詩翁。 《相見歡》(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憶真妃》(康仲伯) 匆匆一望關河,聽離歌。艇子急催雙槳、下清波。 淋浪醉,闌干淚,奈情何。明日畫橋西畔、暮云多。 《相見歡》(劉學箕) 長亭急管生愁,楚天秋。落日寒鴉飛盡、水悠悠。 紅蓼岸,白蘋散,浴輕鷗。人在碧云深處、倚高樓。 《相見歡》(趙鼎) 雨余風露凄然,月流天。還是年時今夜、照關山。 收別淚,持杯起,向嬋娟。問我扁舟流蕩、幾時還。 《烏夜啼》(石孝友) 瀟湘雨打船篷,別離中。愁見拍天滄水、攪天風。 留不住,終須去,莫匆匆。后夜一尊何處、與誰同。 《相見歡》(許棐) 繡圍春水錦籠山,冶游天??上нB朝中酒、怯秋千。 妝樓暖,朱簾卷,燕斜穿。沖落兩三花片、鏡臺邊。 《西樓子》(蔡伸) 樓前流水悠悠,駐行舟。滿目寒云衰草、使人愁。 多少恨,多少淚,謾遲留。何似驀然拚舍、去來休。 《烏夜啼》(佚名) 都無一點殘紅,夜來風。底事 東君歸去、太匆匆。 桃花醉,梨花淚,總成空。斷送一年春在、綠陰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