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快速看懂血常規(guī)報告 文by 蝦米媽咪 2012年12月 網(wǎng)友提問:8月齡孩子昨夜發(fā)燒,今下午最高體溫39攝氏度,服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燒,帶到醫(yī)院檢查了血常規(guī),醫(yī)生開了頭孢、**口服液等藥物,但我覺得可能不是細菌感染,不愿用抗生素......麻煩您看下報告單...... 總是有家長截圖化驗結果和藥物給我看,有時候我真不知道該怎么答復。我一直認為,家庭護理是需要家長掌握的,診斷治療是需要醫(yī)生把關的。 今天先與大家談一談怎樣簡單看血常規(guī)報告。血常規(guī)報告單上項目眾多,家長只需要大致了解以下幾個基本項目: 1. 血紅蛋白(HGB)測定——判斷貧血的常用指標 世界衛(wèi)生組織貧血診斷標準: 海拔每升高1000 米,HGB 上升約4%。感染疾病期間,HGB 通常會有所降低,如果懷疑貧血可考慮在疾病痊愈后復查。 如果HGB 確實明顯低于參考值,醫(yī)生會結合其他指標或檢查,判斷是否存在貧血,是何種類型的貧血,并實施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2. 白細胞計數(shù)(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判斷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標 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血常規(guī)中的白細胞計數(shù)是指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shù),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是指各類白細胞的數(shù)量和百分比。 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可以通過看白細胞計數(shù)(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簡單判斷。如果有感染癥狀,WBC 和N% 的值明顯增多,判斷可能存在細菌感染;WBC 正?;虻陀谡V?,判斷可能存在病毒感染。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白細胞計數(shù)和中性粒細胞比率等都在發(fā)生變化。 6 個月之后白細胞分類逐漸以淋巴細胞為主,直至7 歲后白細胞分類與成人(中性粒細胞占50% ~ 75%)接近,8 歲后WBC 接近成人水平[(4 ~ 10)×109/L]??看血常規(guī)報告單時不能拿成人的標準參考值來衡量嬰幼兒。 嬰幼兒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WBC > 15×109/L、N% > 80%,通常可考慮明顯的細菌感染。但嚴重的細菌感染也會造成WBC 的降低,所以判斷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還要結合臨床表現(xiàn)和其他檢查指標。 3. C反應蛋白(CRP)——判斷感染嚴重程度的常用指標 C反應蛋白(CRP)被認為是急性炎癥反應快速、敏感的標志物之一。CRP 正常參考值為0?10mg/L,炎癥反應的數(shù)小時內(nèi)CRP 在血漿中的濃度急劇上升,2?3天達到高峰,病情恢復后逐漸下降恢復到正常,因此也被看作有無感染等疾病的活動性指標。 CRP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感染的嚴重程度,具體判斷還要結合臨床表現(xiàn)和其他檢查指標。此外,應激也會出現(xiàn)CRP 的升高。 4. 血小板計數(shù)(PLT)——反映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標 血小板主要反映了凝血功能。如果血小板明顯減少,考慮存在凝血方面的問題,醫(yī)生會根據(jù)情況考慮做進一步檢查診斷。 提示 “↓”或“L”提示結果低于參考值;“↑”或“H”提示結果高于參考值。 常見問題 1.白細胞高就表明是細菌感染嗎? 白細胞特別高也不一定是細菌感染,也可能是其他病癥如淋巴細胞顯著增多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2.嗜酸細胞絕對值和百分率明顯增高,是什么原因? 考慮存在過敏或寄生蟲感染。 重要提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