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扁桃體炎妙方 1牛黃解毒丸 【來源】明·王肯堂《證治準繩》 【歌訣】牛黃解毒金銀花,再入甘草草河車, 四藥合一力專大,清熱解毒效非凡。 【組成】牛黃9克,甘草30克,金銀花30克,草河車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貯瓶備用。每服1~2克,日服2~3次,溫開水送服。兒童酌減。 【功效】清熱解毒。 【方解】方中四藥皆具清熱解毒之功,合于一方,相須相使,其效益著。 【主治】瘡癤高突腫痛、潰破膿厚色黃、或伴有發(fā)熱、頭痛、口苦舌干、便秘溲赤等癥。可用急性扁桃體炎、口腔潰瘍,以及腎炎、癲癇等病癥。 【附記】凡脾胃虛弱的患者,不宜應(yīng)用本方。
2玉屑無憂散 【來源】宋·陳師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玉屑無憂用玄參,滑石芥穗山豆根, 黃連砂仁寒水石,茯苓貫眾草硼砂。 【組成】玄參30克,荊芥穗30克,滑石30克,黃連30克,砂仁30克,白茯苓30克,貫眾30克,甘草30克,山豆根30克,寒水石60克,硼砂6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服3克,日服2~3次,用白開水送下。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方解】方用黃連、貫眾、寒水石、甘草清熱解毒;玄參、山豆根、甘草、硼砂清熱利咽;茯苓、滑石利水滲濕;荊芥祛風消腫;砂仁理氣和胃;甘草調(diào)和諸藥。合而用之,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主治】熱毒上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兼見口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等癥??捎糜诩毙员馓殷w炎、咽喉炎、口腔炎等病癥。 【加減】若兼見咽喉灼熱者,加薄荷;咽喉腫甚,加牛蒡子、桔梗、射干、掛金燈;發(fā)熱者,加金銀花、連翹;大便秘結(jié)者,加大黃。此外,還可配合珠黃散吹喉,或冰硼散摻于瘡口上。 【附記】屢用屢驗,效佳。
3清音丸 【來源】明·《醫(yī)學統(tǒng)旨》 【歌訣】清音丸內(nèi)用桔梗,硼砂青黛訶子肉, 再加冰片和甘草,清熱利咽效果佳。 【組成】桔梗30克,硼砂9克,青黛9克,訶子30克,冰片09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藥均研為細末,制成丸劑,每丸重3克。每次服1丸,日服2次,含服或用溫開水送服。 【功效】清熱利咽,瀉火解毒。 【方解】方用桔梗辛散苦泄,宣肺氣利咽喉;訶子、硼砂、青黛、冰片清熱解毒,化腐消腫;甘草解毒,調(diào)和諸藥。綜觀全方,可使風散熱清,肺氣宣暢,則聲音自復(fù),咽腫自消,共達清熱利咽,瀉火解毒之效。 【主治】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干舌燥、咽下不利等癥??捎糜诩毙员馓殷w炎、口腔炎、膿皰瘡等病癥。 【加減】臨床應(yīng)用,可隨癥加減,或隨證加一、二味對證之品煎湯送服。
4青黛散 【來源】《上海市藥品標準》 【歌訣】青黛散中用黃連,兒茶薄荷人中白, 硼砂冰片生甘草,清熱解毒效特佳。 【組成】青黛6克,黃連6克,兒茶6克,煅人中白6克,薄荷9克,煅硼砂9克,甘草3克,冰片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用時,每取本散少許,吹于患處;或用麻油調(diào)勻,擦患處。每日用藥2~3次。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濕止癢。 【方解】方用青黛、黃連、人中白清熱解毒;硼砂、冰片、薄荷消腫止痛;甘草解毒、調(diào)和諸藥。合而用之,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濕止癢之功。 【主治】咽喉腫痛、乳娥赤腫、口舌疳瘡、牙疳齒衄以及皮炎、濕疹、焮腫癢痛等癥。可用于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牙齦炎、口腔炎、口疳以及濕疹、皮炎、帶狀皰疹、大皰性皮膚病、下肢慢性潰瘍、乳頭破碎、乳頭糜爛、乳頭濕疹等病癥。 【附記】多年應(yīng)用,治驗甚多,療效滿意。
5清咽解毒湯 【來源】李文亮《千家妙方·下》(戴祖銘方) 【歌訣】清咽解毒人中黃,馬勃石膏人中白, 玄參麥冬和黃芩,再加薄荷生地黃。 【組成】人中白12克,人中黃10克,馬勃6克,玄參10克,麥冬10克,生地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黃芩6克,薄荷5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養(yǎng)陰清熱,解毒消膿。 【方解】方用人中白、人中黃、黃芩、石膏清熱解毒;玄參、麥冬、生地養(yǎng)陰清熱;馬勃清熱利咽;薄荷疏散風熱。合而用之,共奏養(yǎng)陰清熱,解毒消膿之功。 【主治】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加減】若諸癥明顯減輕,熱勢已退,可去黃芩、石膏,加蘆根30克,射干10克,赤芍10克,服至痊愈。 此外,在服藥同時,還可配合外吹“錫類散”,日吹2~3次。 【附記】臨床應(yīng)用多年,效果甚佳。一般用藥5劑可愈。
6復(fù)方蒲公英湯 【來源】李文亮《千家妙方·下》(劉祥泉方) 【歌訣】復(fù)方公英是良方,黃芩丹皮和赤芍, 再加甘草大青葉,清熱解毒又涼血。 【組成】蒲公英60克, 大青葉30克, 黃芩24克, 丹皮12克, 赤芍12克, 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重癥可每日2劑,晝夜分6次服。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方解】方用蒲公英、大青葉、黃芩清熱解毒;丹皮、赤芍涼血活血,消腫止痛;甘草解毒,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之功。 【主治】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附記】用本方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100例,痊愈89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3%。 此方中蒲公英、大青葉、黃芩等藥用量較大,若遇年幼、或癥輕或年老體弱者,也可酌情而定。
7清咽解毒湯 【來源】《治驗百病良方》 【歌訣】清咽解毒金銀花,連翹石膏蒲公英, 梔子竹葉大青葉,川軍草膝板藍根。 【組成】金銀花30克,蒲公英30克,連翹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梔子15克,淡竹葉15克,大青葉15克,板藍根15克,川軍10克(后下),牛膝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5劑為1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通腑泄熱。 【方解】方用金銀花、蒲公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清熱解毒;梔子清熱瀉火;竹葉清心除煩;生石膏清熱透解;川軍通腑泄熱;牛膝解毒,導(dǎo)熱下行;甘草解毒,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通腑泄熱之功。 【主治】急性扁桃體炎。 【加減】若咳嗽者,加浙貝母、桔梗、瓜蔞仁各10克;若嘔吐者,加法半夏、竹茹各10克;若鼻出血者,加丹皮、白茅根各20克;若口臭便秘者,加玄明粉6克(沖服)。 【附記】用本方治療急性扁桃體炎67例,其中,治愈者63例,顯效者3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即獲治愈或顯效。
8土大黃湯 【來源】《治驗百病良方》 【歌訣】土大黃湯蒲公英,石膏桔梗山豆根, 薄荷雙花石菖蒲,當歸麥冬和射干。 【組成】蒲公英30克,土大黃30克,生石膏25克(先煎),桔梗10克,山豆根10克,薄荷5克,雙花(即金銀花)12克,麥冬12克,當歸12克,射干12克,石菖蒲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清熱利咽,通便泄熱,消腫止痛。 【方解】方用蒲公英、雙花、生石膏、山豆根、射干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當歸活血;麥冬養(yǎng)陰;桔梗宣肺泄熱利咽;薄荷疏風散熱,清利頭目;石菖蒲祛濕開竅;土大黃消炎通便。合而用之,共奏清熱利咽,通便泄熱,消腫止痛之功。 【主治】急性扁桃體炎。 【附記】用本方治療急性扁桃體炎207例,有效率為100%,治愈率為995%。其中1例經(jīng)病人要求加用于抗生素。治愈病例中,服藥最少僅服用1劑,最多3劑,無副作用。
9消腫利咽散 【來源】《程氏醫(yī)學筆記》 【歌訣】消腫利咽金銀花,黃芩射干大青葉, 再加一味蒲公英,清熱解毒功效宏。 【組成】黃芩1775千克,金銀花1775千克,蒲公英3125千克,大青葉3125千克,射干951千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第1次沸后30分鐘濾出,第2次沸后1小時濾出,將2次藥液混合一起,靜置24小時,取上清液,低溫蒸發(fā)濃縮至流浸膏狀,置60~70℃烘干后粉碎,過80目篩,加入淀粉、糊精各等量,混合均勻,以85%酒精制成顆粒,過10目篩,60℃烘干,再過10目篩即成。分裝成1000包,備用。用時,每次服半包,日服2次,熱開水沖服。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方解】方用金銀花、蒲公英、大青葉清熱解毒;黃芩清熱燥濕;射干清熱利咽。合而用之,共奏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功。 【主治】急性扁桃體炎。 【附記】用本方治療急性扁桃體炎222例,均獲治愈。其中,1~3天內(nèi)治愈者157例,4~7天治愈者69例。平均治療時間為3—21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