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的亭 亭為休憩、憑眺之處,多半設(shè)于池側(cè)、路旁、山上或花木叢中,是園林中的主要風(fēng)景之一。其式樣和大小,須因地制宜,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 亭的平面,常見的有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但也有長六角形與長八角形的,更有少數(shù)采用圓形、梅花、海棠、扇形等多種形狀,如拙政園的笠亭為圓形,環(huán)秀山莊的海棠亭為海棠形,拙政園的與誰同坐軒為扇形等。 亭的立面有單檐與重檐兩種,以單檐居多。其屋面形式一般為歇山頂與攢尖頂,而攢尖頂采用的寶頂形式卻有多樣,因此給亭的造型有了更多的變化空間。 1、方亭 蘇州園林里方亭的實(shí)例很多,但基本上只有兩種屋面形式,即攢尖頂與歇山頂。歇山頂?shù)挠兄臏胬送?,攢尖頂有拙政園的梧竹幽居亭、怡園的金粟亭等。
2、長方亭 長方亭大多為歇山回頂,如拙政園的繡綺亭、雪香云蔚亭。
3 、六角亭 六角亭多為攢尖頂,蘇州園林有很多實(shí)例,如拙政園的荷風(fēng)四面亭、留園的可亭、怡園的小滄浪亭以及獅子林的湖心亭。
4、長六角亭 平面為長六角形的亭子,在蘇州園林中并不多見,有留園的至樂亭、天平山的四仙亭。長六角亭,其實(shí)就是一種組合亭,亭的兩邊為對(duì)稱的六角半亭,居中為一段雙坡屋面與兩邊半亭相連,屋面上端設(shè)正脊,正脊為花筒脊,其斷面與戧角相同,脊的兩端設(shè)立式紋頭。詳見下圖: 5、八角亭 八角亭有拙政園的塔影亭、天泉亭(重檐)和西園的湖心亭(重檐)。
圖9-8-36 圖9-8-37 6、長八角亭 天平山的御碑亭,平面呈不等邊的長八角形,屋面為筒瓦鋪設(shè),八角重檐,古樸精美,亭中立有乾隆帝南巡至蘇州時(shí),為天平山所題的詩碑,故稱御碑亭。 因該亭為安置皇帝的御筆而建,地方官員在建造時(shí)不惜工本,所用木構(gòu)架全是楠木結(jié)構(gòu),其外圍設(shè)八根花崗巖石柱。朝南的五級(jí)臺(tái)階,居中設(shè)有御路,上刻團(tuán)龍浮雕,其余的七面臺(tái)階與側(cè)石,均刻有精美的線條與圖案。因此其屋面的做法也別具匠心,與眾不同。 雖說是八角亭,但在其上檐的頂端,卻是四角攢尖頂?shù)淖龇ǎ喜繉氻斁痈吲R下,由四條戧脊拱托著,顯示出接受四面朝賀的皇家氣派,而四條戧脊的下部延伸至金柱處,分別一分為二,化成了八條戧脊,仿佛是象征著八方安定的錦繡河山,這分明又是八角亭的做法。其中變化,一氣呵成,不留痕跡,令人拍案叫絕。 亭的下檐做法與一般的重檐八角亭相同,別無二致,但整座亭子,造型獨(dú)特,比例得當(dāng),在周圍楓樹林的掩映下,顯得格外的端莊雄偉,堪稱不可多得的亭中精品。(見圖9-8-38、圖9-8-39)
7、圓亭 圓亭有拙政園的笠亭與留園的舒嘯亭。其中拙政園的笠亭,平面為圓形、五柱,留園的舒嘯亭,平面為六角形、六柱,屋面均為圓頂,筒瓦鋪設(shè)。(見圖9-8-40) 8、扇亭 扇形亭在蘇州園林中有拙政園的與誰同坐軒、獅子林的扇子亭。其中與誰同坐軒為小青瓦屋面、黃瓜環(huán)脊,獅子林的扇子亭為筒瓦屋面、亮花筒脊。圖9-8-41為某新建園林中的扇亭立面圖: 圖9-8-40 拙政園的笠亭(筒瓦圓頂) 圖9-8-41 某新建園林中的扇亭正立面圖 9、梅花亭 梅花形的亭子,最有名的莫過于香雪海的梅花亭。該亭舊筑毀于兵災(zāi),現(xiàn)存建筑重建于1923年,出自香山幫建筑大師姚承祖之手。香雪亭造型別致,以梅花為題材,故平面為梅花形,設(shè)五柱。其屋面亦呈梅花瓣?duì)睿瑸槲迤聰€尖頂,小青瓦鋪設(shè)。寶頂上設(shè)銅鶴一座,寓“梅妻鶴子”之意。見下圖:
圖9-8-42 香雪海的梅花亭(五坡攢尖頂)
環(huán)秀山莊有一座別致的方亭,該亭外方內(nèi)圓,其平面呈海棠花形,設(shè)四根斷面為海棠形狀的木柱,屋面為筒瓦,亦呈海棠花形,四坡攢尖頂。整座亭自上而下,寶頂、天花、枋、吳王靠、半墻、臺(tái)階等均以海棠花為基本構(gòu)圖,因此亭名“海棠亭”。 見下圖: 圖9-8-43 環(huán)秀山莊的海棠亭(四坡攢尖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