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組的一篇略讀課文。 《想別人沒想到的》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只駱駝,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畫面卻營造出數(shù)不盡的駱駝的情境,讓人拍案叫絕。課文的題目揭示了這篇文章的中心,插圖揭示了小徒弟畫面的內(nèi)容。課文雖然篇幅短小,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xiàn)實意義,學生讀后能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選編本課的意圖,是進一步訓練學生默讀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并結合課文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根據(jù)這樣的教材理解,我制定了我的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與理解“密密麻麻、連綿不斷、若隱若現(xiàn)、恍然大悟”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3.結合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chuàng)新意識。 我的教學重難點是: 理解畫師最后說的那段話,體會小徒弟畫的巧妙之處。 二、教學方法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三年級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采用了故事導入、圖文對照、讀想結合、朗讀訓練等方法。 三、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先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位畫師收了三個徒弟。有一次,他要考考他的三個徒弟,他給每個徒弟一張同樣大小的紙,讓他們畫駱駝,看誰畫的駱駝最多。[課件演示]結果,小徒弟只畫了兩只駱駝就勝出了,受到畫師的稱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們想知道嗎?…… [故事導入,采用懸念的手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且因此引出課題。]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想別人沒想到的》(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 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生詞。交流理解生詞后,在借助課件朗讀生詞。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要讓學生正確認讀與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掃清課文障礙。]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考慮到成績比較拔尖的同學,能夠鍛煉口才,學會概括課文內(nèi)容。] (三)、抓住重點,深入探究。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考慮到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抓住重點句子。] 2、了解大徒弟、二徒弟各畫了什么? 理解他們是怎么構思的? [利用課件,圖文結合,幫助學生理解無論大徒弟還是二徒弟,他們畫出的駱駝數(shù)畢竟都是有限,都沒脫出俗套。是最簡單的,常人一般的畫法。] 3、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畫的?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畫師的話。 [利用課文插圖和畫師的話,圖文結合,知道小徒弟的畫之所以最好,是因為他用有限的兩只駱駝代表了無限的可能,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他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別人不一樣,是想到了別人想不到的事,這就是課文題目《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有創(chuàng)新。] 4、如果讓你畫,你有什么辦法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 (四)、廣泛思考,課外延伸。 1、這篇課文告訴我們,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想別人沒想到的。其實,我們以前學習的課文和聽過的故事及日常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你還記得嗎?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學習中拓展開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課下作業(yè):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把自己隨時想到的一些好點子記錄下來。 (五)、板書設計: 12、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小徒弟 群山 兩只駱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