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在和一些老師評課時,有的老師會用這樣語言贊美聽過的課:這堂課上得很好,就如同行云流水一樣。聽到這種說法,我總是會在腦海中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課堂要象行云流水一樣?一堂好課,就應該體現(xiàn)行云水流的特征嗎?兩年時間過去了,現(xiàn)在聽評課,很少再聽到這樣的評價語言,課堂的形態(tài)在變,課堂評價的標準也在變。 行云流水,固然是美的,但在這種課堂形態(tài)中,有可能忽略的是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和障礙,忽略的是課堂上即時生成的各種資源,忽略的是課堂上變動不居的實際狀態(tài)。一般說來,在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調(diào)動的課堂上,學生總是有可能給教師的教學提出這樣或那樣的挑戰(zhàn),使教師的教學在有意無意之間脫離預定的軌道,呈現(xiàn)出新的狀態(tài)。一個偶發(fā)性的事件,一次出乎意料的問題,一個未曾想到的特殊舉動,都有可能使教學之“水”波瀾四起,有可能使教學之“云”絢麗壯闊。 從今天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的立場來看,教學就是要給學生的思維留有較大空間,就是要使教師適應學生活躍、主動以后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課堂上,風平浪靜已不復存在,淺灘暗礁遍布其間,教師的職責很大一部分就是和學生一道,探索前行,使知識的航船在茫茫大海上避險灘、繞暗礁,直到達到知識的彼岸。我們所聽的課,有些之所以留有較為深刻的印象,常并不是這堂課沒有障礙、問題、矛盾,而恰恰是這堂課某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某一個教學場景中的阻滯以及教師的藝術化處理或?qū)W生的靈光山縣等,使我們認識到課堂真實狀態(tài)的存在,體會到課堂的魅力。 不再是“行云流水”一般的課堂,是更為真實的課堂,也更加貼近了課堂的本來面目,更加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與活力。我們的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學機智破解一個又一個難題,而且,在教學設計中,要有意識地將一些障礙和問題加以籌劃,換句話說,在沒有障礙的時候,有時需要設計一些障礙,讓學生直面并解決這些障礙,從而使他們的學習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在今天,老師們越來越需要樹立一種新的理念:行云流水般的課堂其實是一種非常態(tài)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上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蹣跚,時而雀躍,時而深思,教師在課堂上并非得心應手,遇事應對自如,遇難逢兇化吉,總是有本領上的恐慌感,才是課堂的常態(tài)。 (來源: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課堂(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