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體的寒氣究竟從哪來 既然寒氣無處不在,它究竟來源于哪呢?總體可以分為內寒和外寒。寒的本質是氣機靜止。內寒就是因體弱造成氣機無力運動,一般伴有虛證的表現(xiàn),如氣短乏力面色白等;外寒是由于外界寒氣侵犯機體,使機體內部克機受阻,運行緩慢。這種情況一般會有兩種發(fā)展趨勢,體質虛弱者會向寒的方向發(fā)展下去,而體質狀實者正氣會和外寒爭斗,爭斗過程中伴隨氣的運行加速會表現(xiàn)出熱象來,這就是中醫(yī)常說的寒邪郁而化熱。 人體總有一些部位易受寒,需要多加保護。腹部是足三陰經循行的部位,對寒邪的抵抗力較弱,所以睡覺時應注意蓋好被子,避免著涼出現(xiàn)腹痛腹瀉。其次是下肢,足三陰經是從人體下肢內側循行人腹的,寒邪可以沿著經脈到達腹部。有些年輕人喜歡光著腳走路,這就給寒邪入侵提供了方便,應當避免。頭部和背部是陽經循行的部位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因為正邪在此交爭卻容易出現(xiàn)頭痛發(fā)熱等現(xiàn)象。 對于小孩而言更容易受寒氣影響,小孩體質較特殊,古人用“純陽”、“稚陰稚陽”、“易虛易實”、“易寒易熱”來描述小孩體質。小孩為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嫩又寒溫不知自調因而寒氣易犯,多罹小兒。如風寒之邪客犯肺衛(wèi)則易感冒,犯于肺系氣道則表現(xiàn)為咳嗽,犯于胃胃氣上逆則病嘔吐,犯于胃腸則病泄瀉。 寒氣致病無處不在,我們該如何預防呢?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氣候變化,如果是下雨天淋到雨了,寒氣也會內襲,這時可以喝一杯紅糖姜茶祛寒氣,在夏天空調盡量開到27攝氏度,平時生冷的食物少吃,多吃一些溫熱清補的食品。平時注意吹干頭發(fā)再出門,夜里睡覺避免頭背受風,睡覺盡量關閉窗戶,晚上陰盛陽氣相對虛弱狀態(tài),如果開窗風寒之邪更易侵犯人體使之受病。如果受到風寒之氣的影響可以用生姜揮擦大椎、風池、風府等穴位。 |
|
來自: 知易無大過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