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學習,強烈推薦,十分受用 2014-02-13經(jīng)濟的常識 如何高效學習
有效的學習方法勝過題海戰(zhàn)術,高效的學習思維便可事半功倍。學生也好、職員也罷,無論從事哪個行業(yè)、做什么樣的工作,都要秉承著“空杯”的心態(tài)學習更多的知識,死記硬背是最傻的方法,大家都不提倡。今天小編就帶微友們感受一下《如何高效學習》的作者斯科特·揚(Scott·Young)分享的高效學習方法 文章很長,十分受用,小編強烈推薦,請耐心看完
 【關于斯科特·揚】 一年之內(nèi),完成了傳說中的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課程表的全部33門課,從線性代數(shù)到計算理論。所有科目皆為自學,以此進度,完全掌握一門課程大概只需要1.5個星期
【輕松駕馭課程】 Scott·Young:我老想著學快一點,再快一點,并為此興奮不已。掌握那些重要的學問吧,專業(yè)知識與嫻熟技藝將是你的職業(yè)資本,幫你賺取金錢與享受生活。如果過得好是你的目標,學問能引你到向往之地。
盡管學得更快有很多好處,但大多數(shù)人并不愿意學習“如何學習”。大概是因為我們不肯相信有這種好事,在我們看來,學習的速度只取決于好基因與天賦。確實總有些人身懷天賦本錢,但研究表明你的學習方法也很重要。更深層次的知識加工,與時而反復的溫故知新,在某些情況下會加倍你的學習效率。是的,“刻意練習”方面的研究表明,沒有正確的方法,學習將永遠停滯。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學習策略,看看我如何在12個月內(nèi)完成4年MIT計算機科學的課程。這套策略歷經(jīng)33門課的錘煉,試圖弄清楚學得更快的竅門,哪些方法有用,哪些沒用。 為什么臨時抱佛腳沒用? 很多學生可能嘲笑我,妄想只花1年的時間學會4年的課程。畢竟,我總可以臨時抱佛腳,什么都不懂還能順利通過考試,不是嗎?很可惜,這個策略在MIT行不通。首先,MIT的考試苛求解決問題的技巧,還經(jīng)常出些沒見過的題型。其次,MIT的課程講究循序漸進,就算你能死記硬背僥幸通過一次考試,同系列課程的第七課可能就跟不上了。除了死記硬背,我不得不另辟蹊徑,加速理解過程。 你能加速理解嗎? “啊哈!”當我們終于想通了,都曾經(jīng)這樣恍然大悟地歡呼過。問題是,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系統(tǒng)地思考。經(jīng)典的學生求學之路,就是聽講座,讀書;如果還不懂,只好枯燥地做大量習題(題海)或重看筆記。沒有系統(tǒng)的方法,想更快地理解似乎是天方夜譚。畢竟,頓悟的心理機制,還全然不知。 更糟的是,理解本身,很難稱得上是一種開關。它像洋蔥的層層表皮,從最膚淺的領會到深層次的理解,逐層鞏固對科學革命的認知。給這樣的洋蔥剝皮,則是常人知之甚少、易被忽略的理解過程。 加速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揭秘這個過程。如何洞悉問題,加深你的理解,取決于兩個因素: 1.建立知識聯(lián)系; 2.自我調(diào)試排錯。 知識聯(lián)系很重要,因為它們是了解一個想法的接入點。我曾糾結(jié)于傅里葉變換,直至我意識到它將壓強轉(zhuǎn)化為音高、或?qū)⑤椛滢D(zhuǎn)化為顏色。這些見解,常在你懂的和你不懂的之間建立聯(lián)系。調(diào)試排錯也同樣重要,因為你常常犯錯,這些錯誤究根到底,還是知識殘缺,胸無成竹。 貧瘠的理解,恰似一個錯漏百出的軟件程序。如果你能高效地自我調(diào)試,必將大大提速學習進程。建立準確的知識聯(lián)系與調(diào)試排錯,就足夠形成了深刻的問題見解。而機械化技能與死記硬背,通常也只在你對問題的本質(zhì)有了肯定的直覺以后,才有所裨益。 【鉆研:你學得更快】 經(jīng)年累月,我完善了一個方法,可以加速逐層增進理解的過程。這個方法至今已被我用于各科目的課題,包括數(shù)學、生物學、物理學、經(jīng)濟學與工程學。只需些許修改,它對掌握實用技能也效果很好,比如編程、設計或語言。這個方法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知識面、練習、自省。我將解釋每個階段,讓你了解如何盡可能有效率地執(zhí)行它們,同時給出詳細的例子,展示我是怎么應用在實際課程的。 第一階段:知識面覆蓋 如果你連一張地形圖都沒有,你不可能組織一場進攻。因此,深入研習的第一步,就是對你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個大致印象。若在課堂上,這意味著你要看講義或讀課本;若是自學,你可能要多讀幾本同主題的書,相互考證。 學生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認為這個階段是最重要的。從很多方面來講,這個階段卻是效率最低的,因為你每單位時間的投入只換來了最少量的知識回報。我常常加速完成這個階段,很有好處,這樣,我就可以投入更多時間到后面兩個階段。 如果你在看課程講座的視頻,最好是調(diào)到1.5x或2x倍速快進。這很容易做到,只要你下載好視頻,然后使用播放器的“調(diào)速”功能。我用這法子兩天內(nèi)看完了一學期的課程視頻。如果你在讀一本書,我建議你不要花時間去高亮文本。這樣只會讓你的知識理解停留在低層次,而從長遠來看,也使學習效率低下。更好的方法是,閱讀時只偶爾做做筆記,或在讀過每個主要章節(jié)后寫一段落的總結(jié)。 第二階段:練習 做練習題,能極大地促進你的知識理解。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可能會落入兩個效率陷阱: 沒有獲得即時的反饋:研究表明,如果你想更好地學習,你需要即時的反饋。因此,做題時最好是答案在手,天下我有,每做完一題就對答案,自我審查。沒有反饋或反饋遲來的練習,只會嚴重牽制學習效率; 題海戰(zhàn)術:正如有人以為學習是始于教室終于教室,一些學生也認為大多數(shù)的知識理解產(chǎn)自練習題。是的,你總能通過題海戰(zhàn)術最終搭起知識框架,但過程緩慢、效率低下。 練習題,應該能凸顯你需要建立更好直覺的知識領域。一些技巧,比如我將會談到的費曼技巧(theFeynman technique),對此則相當有效。對于非技術類學科,它更多的是要求你掌握概念而不是解決問題,所以,你常常只需要完成最少量的習題。對這些科目,你最好花更多的時間在第三階段,形成學科的洞察力。 第三階段:自省 知識面覆蓋,與做練習題,是為了讓你知道你還有什么不懂。這并不像聽上去那么容易,畢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難矣。你以為你都懂了,其實不是,所以老犯錯;或者,你對某綜合性學科心里沒底,但又看不確切還有哪里不懂。 “費曼技巧”將幫助你查漏補缺,在求知路上走得更遠。當你能準確識別出你不懂的知識點時,這個技巧助你填補知識的缺口,尤其是那些最難以填補的巨大缺口。這個技巧還能兩用。即使你真的理解了某個想法,它也能讓你關聯(lián)更多的想法,于是,你可以繼續(xù)鉆研,深化理解。 【費曼技巧】 這個技巧的靈感,源于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在他的自傳里,他提到曾糾結(jié)于某篇艱深的研究論文。他的辦法是,仔細審閱這篇論文的輔助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直到他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 費曼技巧,亦同此理。對付一個知識枝節(jié)繁雜如發(fā)絲、富有內(nèi)涵的想法,應該分而化之,切成小知識塊,再逐個對付,你最終能填補所有的知識缺口,否則,這些缺口將阻撓你理解這個想法。 費曼技巧很簡單: 1.拿張白紙; 2.在白紙頂部寫上你想理解的某想法或某過程; 3.用你自己的話解釋它,就像你在教給別人這個想法。 最要緊的是,對一個想法分而化之,雖然可能重復解釋某些已經(jīng)弄懂的知識點。但你最終會到達一個臨界點,無法再解釋清楚。那里正是你需要填補的知識缺口。為了填補這個缺口,你可以查課本、問老師、或到互聯(lián)網(wǎng)搜尋答案。通常來說,一旦你精準地定義了你的不解或誤解,找到確切的答案則相對而言更輕松。 我已經(jīng)使用過這個費曼技巧有數(shù)百次,確信它能應付各種各樣的學習情境。然而,由于學習情境各有特點,它需要靈活變通,似乎顯得難以入門,所以,我將嘗試舉些不同的例子。 對付你完全摸不著頭腦的概念 對此,我仍堅持使用費曼技巧,但翻開課本,找到解釋這個概念的章節(jié)。我先瀏覽一遍作者的解釋,然后仔細地摹仿它,并也試著用自己的思維詳述和闡明它。如此一來,當你不能用自己的話寫下任何解釋時,“引導式”費曼技巧很有用處。 對付各種過程 你也能通過費曼技巧去了解一個你需要用到的過程。審視所有的步驟,不光解釋每一步在干什么,還要清楚它是怎么執(zhí)行的。我常這樣理解數(shù)學的證明過程、化學的方程式、與生物學的糖酵解過程。 對付各種公式 公式,應該被理解,而不只是死記硬背。因此,當你看到一個公式,卻無法理解它的運作機理時,試著用費曼技巧分而化之。 對付需要記憶的內(nèi)容 費曼技巧,也可以幫你自查是否掌握非技術類學科那些博大精深的知識概念。對于某個主題,如果你能順利應用費曼技巧,而無需參考原始材料(講義、課本等),就證明你已經(jīng)理解和記住它。 【形成更深刻的直覺】 結(jié)合做習題,費曼技巧能幫你剝開知識理解的淺層表皮。但它也能幫你鉆研下去,走得更遠,不只是淺層的理解,而是形成深刻的知識直覺。直觀地理解一個想法,并非易事。它看似有些許神秘,但這不是它的本相。一個想法的多數(shù)直覺,可作以下歸類: 類比、可視化、簡化 類比:你理解一個想法,是通過確認它與某個更易理解的想法之間的重要相似點;可視化:抽象概念也常成為有用的直覺,只要我們能在腦海為它們構(gòu)筑畫面,即使這個畫面只是一個更大更多樣化想法的不完全表達;簡化: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曾說過,如果你不能給你的祖母解釋一樣東西,說明你還沒有完全理解它。簡化是一門藝術,它加強了基礎概念與復雜想法之間的思維聯(lián)系。 你可以用費曼技巧去激發(fā)這些直覺。對于某個想法,一旦你有了大致的理解,下一步就是深入分析,看能不能用以上三種直覺來闡釋它。期間,就算是借用已有的意象喻義,也是情有可原的。例如,把復數(shù)放到二維空間里理解,很難稱得上是新穎的,但它能讓你很好地可視化這個概念,讓概念在腦海中構(gòu)圖成型。DNA復制,被想象成拉開一條單向拉鏈,這也不是一個完美的類比,但只要你心里清楚其中的異同,它會變得有用。 學得更快的策略 在這篇文章里,我描述了學習的三個階段:知識面、練習、與自省。但這可能讓你誤解,錯以為它們總在不同的時期被各自執(zhí)行,從不重疊或反復。實際上,隨著不斷地深入理解知識,你可能會周而復始地經(jīng)歷這些階段。你剛開始讀一個章節(jié),只能有個大概的膚淺印象,但做過練習題和建立了直覺以后,你再回過來重新閱讀,又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即溫故而知新。 鉆研吧,即便你不是學生 這個過程不只是適用于學生,也同樣有助于學習復雜技能或積累某話題的專業(yè)知識。學習像編程或設計的技能,大多數(shù)人遵循前兩個階段。他們閱讀一本相關的基礎書籍,然后在一個項目里歷練。然而,你能運用費曼技巧更進一步,更好地鎖定與清晰表述你的深刻見解。積累某話題的專業(yè)知識,亦同此理;唯一的差別是,你在建立知識面以前,需要搜集一些學習材料,包括相關的研究文章、書籍等。無論如何,只要你弄清楚了想掌握的知識領域,你就鉆研下去,深入學習它。 【投稿】 “經(jīng)濟的常識”歡迎廣大微友們、媒體朋友們投稿,將更好的內(nèi)容與大家分享,我們將在文章中標明來源,微信回復“投稿”了解詳情。 -------------------------------------------------- 各位微友,回復 000 查看所有內(nèi)容目錄。如果您喜歡我們,請您把我們分享給您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