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存放問題一直是眾多茶友所關注的,今天紫宸就茶葉存放做了高度精簡全面的解析(當然了,人無完人嘛,紫宸也只是一小女子,不全處歡迎廣大茶人朋友補充) 茶葉中的茶多酚、多酚類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極易氧化,因此環(huán)境溫度、相對濕度、異味、光線、空氣和微生物等都會影響茶葉的品質。為使其不變質,一定要注意:避高溫、避高濕、避光線、避氧氣、避異味……下面從幾大在市場上走俏的茶類來做具體說明: 現在一提出存茶的大家第一反應便是普洱茶,是的,這個加入了過多投資元素的茶體,讓眾多人是又愛又恨吶,就是小女子我也深感這普洱江湖水深至極,我一直笑曰:在本女子還未學會水上飄的神功之前,我絕不存?zhèn)}!當然了,身邊有好多的土豪,我的普洱學習茶的重要來源,嘿嘿…你們存普洱茶紫宸可是從沒說過No!私心就在于蹭茶上啦!扯遠了,言歸正傳! 普洱茶的存放:(試驗操作者是:isundust) 一:影響普洱茶存放條件之干燥: 大家都知道光照這個影響普洱茶存放的因素是很多人不注意的,尤其是日曬和石英燈。 光照是普洱茶的一致命傷害,不僅是指太陽光的直接照射,也指家庭及商店使用的陳列柜存放普洱使用的石英燈。光照對普洱的傷害,我的觀點在于光線中的紅外線及紫外線。光線的照射會使茶葉里的物質發(fā)生光分解,以及使茶葉存放的環(huán)境溫度上升(由紅外線造成,所以不指光管照射)。 由于光照對茶葉的影響,我們做了2個破壞性試驗:分別將兩個下關生沱用密封袋封存分別放在太陽及石英燈下進行直接光照。試驗結果表明,太陽照射的普洱茶(照射時間1周)茶體表面發(fā)紅有光澤,具有陽光照射的“日曬味”(這里的日曬味不是指外面所說的普洱茶加工時的曬青味,別搞錯了!你也可以在家試試,別用貴茶試,除非你只有貴茶,哈哈)開湯后湯色偏紅,味帶酸,沒甘甜味,茶味非常淡,茶的香氣就是“日曬味+酸味”,葉底偏紅(如果你想紅些就多曬幾天)。另一個使用石英燈照射的沱(照了半年,每天不少于5小時。晚上回家吃飯時開到睡覺,電費好貴)茶體跟日曬的區(qū)別不大,但沒有“日曬味”。開湯后湯色及葉底偏紅,茶味、回甘、茶香明顯轉弱,但沒“日曬味”和酸味。以上試驗均以留樣茶對比。另紫外光燈照的還沒試過,主要是紫外線對人體有殺傷力,不敢開。 所以,別為了茶葉展示柜的好看就一味兒的用燈光來襯,這樣襯出來的普洱茶可是不好喝滴! 另外你如果發(fā)現更多種光照影響普洱茶的例子請發(fā)出來與大家分享,這樣以后廣大茶友藏茶的法門就多了。 二:影響普洱茶存放條件之溫度濕度: 一切空口白說都沒有說服力。下面試驗濕度及溫度對普洱茶的存放影響。 濕度和溫度對茶的影響是存在共同作用的,影響比光照更大,當茶葉受潮時,水分會使茶葉成分發(fā)生生物和化學變化。對此,我們又做了幾個試驗: 把生沱分別至于一下環(huán)境:A、高溫高濕。熏蒸法(用溫水增加空間濕度),溫度>35度,濕度>80% B、高溫低濕。烘烤法(用抽濕機),溫度>40度,濕度<15% C、低溫高濕。噴霧發(fā)(用水直接噴霧后存放低溫環(huán)境),溫度<10度 D、低溫低濕。干燥房(存放于干燥壇中,空調房控溫),溫度<25度,濕度<30%。 試驗結果:A、長毛了,不敢喝。清理后,表面發(fā)白,結構松散,有強烈的霉變味(曬曬可能沒那么厲害,應該強通風也可以吹散些,很多人稱之為退倉,退了倉我也不敢喝,因為太“陳”了)。開湯后湯色渾濁,有霉味,葉底霉爛,黑黑的。至于口感……應該有人比較了解,麻煩幫我補充一下。(祝您身體健康?。?/p> B、表面有光澤,色偏黃亮,較松散,有清淡茶香。開湯后湯色偏黃清澈,有茶葉清香和香甜味,口感清甜,回甘稍弱,無苦澀,葉底偏黃。 C、表面無光澤,有白點,有輕微霉味(看存放時間長短)。開湯后湯色紅,有輕微霉味及茶葉香混合,口感“滑”,回甘回甜非常弱,有輕微苦味。葉底偏紅。 D、表面黑亮,有光澤,具有茶香。開湯后湯色清且亮黃,有強烈的茶香,回甘回甜強,澀味比較重,葉底油綠。 以上是溫濕度對茶葉的影響,你喝的是哪種方式存放的茶呢?(再一次祝各位身體健康,有多些健康的好茶喝) 現在知道了濕度及溫度對普洱茶的影響了吧,以后要注意了,前段時間就發(fā)現了一些普洱茶長“美軍”了。嘖嘖……想想就惡寒! 三:影響普洱茶存放條件之異味: 異味這東西就不多說,茶葉容易吸味,存放的地方有什么味她就吸什么味,所以特別強調別在放茶的地方使用香水、藥油、味道濃重之物。例如你放陳皮就有陳皮味;放桂花就有桂花味;那各茶友可以發(fā)揮想象,解放思想,創(chuàng)造出屬于你自己的味道:沙宣香、飄柔香、白蘭香、樟香、芒果香、梅子香、燒鵝香...越說越流口水,越說越遠。。。。 四:影響普洱茶存放條件之異味氧氣: 氧氣對普洱茶的作用我個人理解是有的,但時間很慢,效果不明顯。我們試過把普洱茶存放在純氧環(huán)境中,但變化不明顯。通風的作用大概在于平衡室內跟室外的溫濕度,防止室內溫濕度過高或積存異味。對于通風時機,可選擇秋冬季濕度低的季節(jié)進行對流通風,夏季高溫時可進行交換式通風,即只開窗或門,防止通風量過大。如果通風量過大,感覺如何?各位可以站在空調的散熱機處站幾分鐘。呵呵……這叫身體力行嘛! 提醒存普洱茶的大家們,請盡量避免在梅雨季節(jié)、雨后的晴天等濕度大的時間通風哦,后果嘛………嘿嘿………要不要試試就看你自己了! 五:影響普洱茶存放條件之容器: 如果是原包裝,那最好不要拆開,考慮存放的方便。如果是少量的茶葉,可按自身條件選擇紫砂罐、陶瓦罐、紙皮箱,注意,上油的陶罐不是存放的首選。一些茶品原包裝有塑料包裝,但大多使用塑料包裝不會影響茶葉存放,所以還是不拆為好。 還有一點,個人認為2年內的新茶最好先用紙箱存放,讓其和存放的空間達到平衡,再改用紫砂罐存放。使用防潮珠或者半風化過的石灰來對濕度的控制是可以的,因為防潮珠和石灰對空氣中的水分是動態(tài)吸收的,當空氣濕度低于50%,防潮珠的作用就不大了,大家也不用擔心過于干燥,用石灰的話兩三個月要更換下石灰,那時候你會覺得你為了好茶會變成勤勞的小蜜蜂……對于民間眾多大家所說的抽濕機和空調的使用,我是不提倡的,一是耗能高,不符合經濟利益。二是使用人為手段改變存放條件所牽涉的技術需要特別高,一般的藏家請小心嘗試。再者是這個方法很麻煩,在南方高溫高濕的地方效果是有的,但再一次提醒,人為改變存放條件必須先掌握一定的技術再做。 以下是對大量存茶的補充(大量不是指那大大大大的倉庫哦,一般藏茶喝茶量大的存家也只用一個房間來存放,現在民間用一個房間來存放普洱茶的可是很多的,呵呵……但是我不是哦,小女子我存的是武夷水仙,想到我的水仙,口水……又扯遠了,回歸正題):對于存茶量比較大的朋友,在存放時應注意離地離墻。由于空氣濕度大的時候墻體和地面容易凝聚水滴,影響茶品存放。所以一般使用地臺板墊起茶葉,避免直接與地面接觸。同時與墻體保持一定的距離,大概離墻10厘米左右。 另外壓力對茶葉的影響,我對這問題體會不深。但不建議把原箱原件的茶壘得太高。主要考慮兩點。一是放下層的茶葉由于受重壓,會使茶葉和包裝變形;二是考慮安全問題。翻倉有助于茶葉的通風,所以大量存放茶葉的時候,一段時間后對茶葉翻倉是需要的。一般半年翻倉一次(是不是很懶的翻倉?哈哈....…對于你來說,估計你會希望這個時間再長一點,嘿嘿……如果實在搬得累的話,小女子建議你適時適當的分享茶品給朋友,減少翻倉的勞作力嘛!)順便檢查一下茶葉,翻倉的時候要避免由于搬動使茶葉包裝物和茶葉損傷! 綠茶、鐵觀音、黃茶的存放: 在所有的茶葉中,綠茶和鐵觀音的存放最好放在冰箱里儲存。如果保存時間短,需要隨時喝,可將茶放入冷藏室,并將冰箱溫度調至5攝氏度左右;但如是未開封的茶葉,想保存一年以上,則應放入冷凍室。另外,為防止茶葉變成冰箱的“除臭劑”,在茶葉放入冰箱前要密封包裝,并在包裝袋內裝入足量的專用保鮮劑,包裝材料最好用鋁箔復合袋。 需要注意的是,從冰箱中取出茶葉后,切勿立即將包裝打開,正確的做法是:將冰箱內的茶葉取出后讓其慢慢升溫,待升到常溫后(一般是隔一天)打開包裝袋,然后進行沖泡飲用,而且最好能在半個月內喝完。 巖茶的存放:其實,紫宸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是直奔巖茶來的,后來想想還是把上訴茶品的存儲方法都分享一下,畢竟身邊的茶土豪們可是什么茶都有涉及呢,就是…碼字那是一個累字了得??!所以,親,看到這里,就果斷的轉發(fā)和關注吧,讓紫宸的粉粉多一些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我們說,巖茶和紅茶的日常存放也是極其簡單的,避光、避潮、避異味、避氧氣……下面我們著重說陳年巖茶的保存方式,有點點的手續(xù)上的小麻煩,但也正好區(qū)別了與普洱和白茶的存放形式,更顯高大上啊,小女子正期望著諸如馬云之類的投資大手進入巖茶領域,那小女子……嘿嘿,發(fā)咯發(fā)咯!但是,我很為大家著想的,弄清楚了巖茶陳茶的存放方法,你就不會被他的年齡感到困惑,做不得假哩!因為焙火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存在,它的功勞可大可大啦! 陳年巖茶除了口感極好外,其藥理作用也是非常明顯。武夷山當地農家多將陳茶陳年大紅袍存在家中作為藥用,以備不時之需。陳茶功效有:暖胃祛寒,消食減肥,明目安神,活血通絡祛邪氣。飲后會出現打嗝通氣,全身發(fā)熱出微汗,胃暖等生理反應??傊?,優(yōu)質的陳年巖茶不論從品飲還是養(yǎng)生來講,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品飲陳年巖茶,給我的感覺就像在與一位長者智者會話,波瀾不驚卻讓人心靈通透。只是喝過之后,總是讓人念想。 當然,在這,紫宸也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武夷巖茶都適合常年陳放,陳放茶必須是喬木或半喬木型茶,比如“水仙”、“老樅水仙”,'大紅袍'等茶樹種類,適合長久的陳放和具有收藏價值;'肉桂茶'等一些灌木型茶就不太適合長期陳放。(想必又有人要扔磚了,沒事,我會注意出門穿著鎧甲的,嘿嘿……) 大多數人會認為,陳年巖茶的價值是因為普洱茶的存放有升值的緣故,其實并非因為普洱茶流行的緣故而使陳年巖茶也跟著得寵,武夷巖茶“陳飲”的習俗自古有之,明崇禎進士周亮工《閩茶曲》云:“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闭f明當時的武夷茶就已經是“以陳為貴”了,制茶的人家都以擁有上了年限的陳年茶為榮。再者,詩的前兩句又為我們道出了喝陳茶的原由:獲得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武夷巖茶(大紅袍)的制作工藝非常復雜,猶以燉火技術為最。 燉火即用碳火低溫久烘,以火調香,以火調味,以達到熟化香氣,增進湯色,提高耐泡度的目的。長達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的低溫久烘全憑制茶人的感官判斷,通過視覺與手感不停調整,控制烘焙中各時段的溫度,難怪清代梁章鉅感嘆“武夷焙法實甲天下”。在武夷山一些高水準的制茶師光著膀子就能以皮膚測量溫度。 陳年武夷巖茶的存儲方式相當講究,首先要挑選優(yōu)質的精制茶密封儲藏。在武夷山一般從第二年起,年年焙火后再密封儲存(也有根據茶品的不同情況兩年一復焙的),以去除其水份及表面的雜味,五年后則隔三年焙火一次,二十年后不復焙火,在陰涼通風,干燥無異味的環(huán)境下密封保存即可。如有條件,每次焙火后最好用內膜兩層的木箱裝箱以蠟封口,再放入米倉內儲存。而如果是在北方較干燥的地方存放,則完全可以不復焙(密封得當的情況下),這樣存放的陳年巖茶也會具有風韻! 在這段里分享幾張陳年巖茶的茶湯照,茶舞,美死你的節(jié)奏! 品飲陳年巖茶上品者,條索烏褐,飲之香氣四溢,有參香,木香及陳香。細看茶湯表面聚有一層白霧,你試著對這層白霧吹氣,看白霧就宛若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美不勝收,在氣流吹拂散去靜置后白霧又會重新聚攏在一起,茶湯入口順滑綿柔,醇厚甘甜,青澀感全無。飲后潤滑生津,喉韻明顯,舌如泉涌,暖胃暖身,極為舒服。老茶耐泡度極高,泡至二三十多泡仍有余味,且越泡越甘甜。葉底厚實烏亮,很是難得! 白茶的存放: 白茶它與生普洱一樣,又是投資界近兩年來爪子伸進來的一大茶品,她的儲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素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說,一般五六年的白茶就可算老白茶,十幾二十年的老白茶目前來說非常難得。對于喜歡喝白茶的伙伴,紫宸是建議這兩年趁著價格還行趕緊適當存些銀針、白牡丹級別的散茶,是散茶不是餅茶哦,過多的就不說了,說多了紫宸還是蠻怕怕的,嘿嘿……自己悟自己悟哈! 白茶的存放還是非常簡單的: 一、避光低溫儲藏 用袋子或者罐子把茶葉密封好,將它存放冰箱內儲藏溫度最好為5度或者放置沒有陽光折射低溫的地方。推薦最好用罐子,因為罐子可以防止壓碎,密封性也比較好。這個低溫的存白茶方法還是一嗜茶的茶友分享的,說是這樣存得的白茶轉化特別好,你也可以試下哦! 二、生石灰儲藏 用布袋把生石灰包好,同時白茶茶葉也要密封包裝好。包裝好的白茶茶葉要遠離異味,而且最好每隔兩個月把生石灰換一次。 三、木炭儲藏 同樣的把一些木炭放入布袋包裝好,白茶茶葉用茶葉罐封好。把木炭包放置罐子底部,最好木炭每個月換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