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膿散方: 枳實十六枚 芍藥六分 桔梗二分 上三味,杵為散,取鷄子黃一枚,以藥散與鷄子黃相等,揉和令相得,飲和服之,日 一服。 (詞語注解) ①本條按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卷第十五。辨瘀血吐衄下血瘡癰病脈 證并治》:并與前條并為一條。 (經義闡釋) 本方不附于篇末,又無附方二字,有人認為非林億所附。可能是后人 附上的,值得考慮。 (方藥評析] 本方用枳實、桔梗、一升一降,開氣行郁化滯,桔梗還能排膿;芍藥 養(yǎng)血活血;雞子黃養(yǎng)血益脾;枳實伍芍藥,亦為枳實芍藥散,按婦人產后篇,方后云: “兼主癰膿”,可知二藥合用也有排膿作用。故全方理氣活血,養(yǎng)血生肌,排膿之功,可 以去腐肉生新肉。 (文獻選錄) 尤怡:枳實苦寒,除血破滯為君,得芍藥則通血,得桔梗則利氣,而
尤賴雞子黃之甘潤,以為排膿化毒之本也。(《金匱要略心典》) 沈明宗:腸癰必起于邪壅氣血而成,壅氣為熱,蒸腐血肉成膿,故以雞子黃、芍藥 專補陰血之正,桔梗開提肺氣而下行,枳實以宣腸胃氣結,俾氣利則膿成毒化,故為排 膿散也。(《金匱要略編注》) (現(xiàn)代研究) 國外曾對此方在試管內的抗菌作用和每種生物成分對25種革蘭陽性 及陰性細菌進行敏感試驗”,能使癰的腫大縮小,但不與試管內的抗菌作用直接相關,對 由金葡萄感染引起的小鼠皮膚癰的腫癰增大具抑制作用。排膿散有廣譜抗菌作用。白芍 對所有革蘭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桔梗不具任何抗菌性能。從而認為生藥制劑 的特點,是這些生藥協(xié)同和拮抗作用的結果。 排膿湯方: 甘草二兩 桔梗三兩 生姜一兩 大棗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溫服五合,日再服。 (經義闡釋} 本條與上條一樣,疑非林億所編。 (方藥評析] 本方為桔梗湯(見肺癰篇)加生姜大棗而成,甘草清熱解毒,桔梗宣 肺氣排膿,二者合用有解毒排膿之功?!秱摗酚种紊訇幯释矗痉浇酃S昧看笥诟什荩? 意在消痰排膿,甄權謂桔梗“消聚度涎”;生姜大棗調營衛(wèi),兼發(fā)散之意。四藥合用,對 人體上部有癰膿,不管已潰未潰均可用之。 筆者認為本方排膿力,似嫌不夠,臨床需根據(jù)病情加入銀花、連翹、苡仁瓜辦、山 甲等更加強排膿功效。 (文獻選錄] 徐彬:甘桔以開提肺氣,姜棗以和中上焦之榮衛(wèi),使內氣通利,而膿 不凝也。已上兩方,乃為瘡癰不能散者概治之方,不獨為腸癰腫癰設也。(《金匱要略論 注》) 黃樹曾:按排膿散,即枳實芍藥散加桔梗雞子黃;排膿湯,即桔梗湯加姜棗,二方 除桔梗外,無一味同,皆以排膿名,可見桔梗為排膿之要藥。枳實芍藥散,本治產后瘀 血腹痛,加桔梗雞子黃為排膿,則其所排乃結于陰分血分之膿;桔梗湯本治肺癰吐膿咽 痛,加姜棗為排膿湯,則其所排必系陽分之膿矣。(《金匱要略釋義》) 王子接:排,斥也;膿,血肉所化也”。前方(排膿散)枳實、赤芍佐以桔梗,直從 大腸泄氣,斥逐其膿。后方甘、桔、姜、棗仍以上焦并提肺氣,調和營衛(wèi),俾氣行而膿 自下,審證用方,學者出自心裁。(《絳雪園古方選注》) (臨床應用) 治陰頭膿腫:續(xù)建殊錄云:加州人士某者,患淋病七年,百治不效, 其華人有學醫(yī)者,診之,與湯藥,兼以七寶丸,梅肉散,潰膿不治,于是請治于先生。先 生診之,小腹攣急,陰頭含膿,疼痛不能步行,仍作排膿湯與之,服之數(shù)日,舊疴全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