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4年十二月初三,契丹帝國最精銳的22萬重裝鐵甲騎兵如鐵桶般包圍了北宋都城最后的屏障澶州。此時的遼國朝廷上下非常樂觀,都認為入主中原已成定局。于是,在澶州依然在頑強抵抗,前線雙方20多萬大軍還在拼命廝殺,宋朝官方還沒有出招的情況下。一生都夢想入主中原的大遼帝國承天皇太后蕭綽,居然就已經(jīng)開始在澶州城下的大營宮帳中開始例行上朝。召集文武朝臣反復開會研究,正式為“即將誕生的大契丹帝國”分封百官、擬定新的國法章程和宮廷規(guī)矩了。甚至于,她和皇帝兒子居然已經(jīng)做好了將來的皇袍龍冠,而百官居然也已經(jīng)準備好了將來新的朝服!此刻的蕭氏承天皇太后,滿腦袋都是江南的旖旎風光和遼闊的南海,而澶州城里還在殊死抵抗的5萬宋軍和他背后的大宋王朝對她來說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那他的對手此刻又如何呢? 此時的北宋朝廷上下一片烏煙瘴氣。大臣對皇帝的建議不是該如何出兵應戰(zhàn),而是紛紛推薦逃跑的方法和路線。其中,參知政事王欽若主張遷都金陵(注:即今江蘇南京);陳堯叟則主張跑得再遠些,遷都成都。更有甚者,居然有人建議皇帝出海,逃到福建甚至兩廣避難......總之各種去處五花八門。一旦皇帝出逃,將明確意味著北宋在開國還不到50年就宣告滅亡!后世趙構(gòu)“建炎南渡”這一曠古悲劇和奇恥大辱將提前整整150年發(fā)生在中原大地!北宋王朝此刻已經(jīng)到了生死存亡關頭!如果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力挽狂瀾,皇帝出逃將成定局。不行中的萬幸,是歷史總算給了北宋一個機會--宰相寇準站出來了! 寇準字平仲,進士出身。寇準在宋太宗時期開始為官。從最初的衙門刀筆小吏做到巴東知縣。由于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而受到兩代皇帝的重用,最終到真宗時期出任當朝宰相,掌握了國家軍、政大權(quán)。必須說明一點,就是寇準雖是最典型的文官,卻是當時官職最高的、最堅定的主戰(zhàn)派。主戰(zhàn)派在宋朝龐大的文官集團中實數(shù)少數(shù),而象寇準這種已經(jīng)官居宰相還能堅決主戰(zhàn)的文官,在300年兩宋歷史的無數(shù)文官中簡直比恐龍還要稀少!!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作為文官首腦的寇準毅然走上前臺,擔負起拯救大宋王朝的歷史重任! 面對滿朝烏煙瘴氣,寇準首先拿投降派首領王欽若開刀!當著皇帝和滿朝文武,寇準先是力陳遷都的利害--皇帝是一國的根本,首都是一國的心臟。如此危機關頭,皇帝一旦南逃國都必然陷落。國都一旦陷落則中原不保,而契丹人絕不會僅僅在乎一個中原,必將乘勝直搗江南!因此皇帝跑到哪都不會保全,大宋將陷入亡國滅種之災。說到此處,寇準情緒極其激憤。作為堂堂一國宰相猛然轉(zhuǎn)身,幾乎是怒發(fā)沖冠的指著逃跑派總頭目王欽若的鼻子厲聲破口大罵:“此賊喪盡天良,置先帝之基業(yè)于不顧,給陛下出此遷都亡國之策,罪當誅滅九族!”,極力主張當庭處斬此人。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注:此時的宋朝除了真宗本人外,還沒有任何其他人知道,趙匡胤已經(jīng)確立了不殺文官的金文祖制)。 朝中另一位重臣平章事畢士安,此時也堅定的站在寇準一邊堅決反對逃跑,同時嚴厲斥責王賊。宰相寇準如此表態(tài)了,而畢士安是寇準的恩師,更是宋真宗最信服的大臣。這二位的浩然正氣瞬間滌蕩了朝廷上的逃跑賊煙!同時,也基本為之后的對策定了調(diào)--抵抗。既然決定抵抗,寇準就堅決要求當場嚴懲逃跑派的罪魁禍首王欽若。殺是不可能了,于是寇準和畢士安當場拍板--既然王欽若貪生怕死畏懼打仗。那就干脆派他到最前線去,出鎮(zhèn)天雄軍(注:即今天河北大名)。而且不允許任何拖延,任命宣布完畢后立即從朝堂直接去上任。 此刻,大宋朝廷的局面總算穩(wěn)定了。剩下的就是該討論如何抵抗。按宋真宗的意思,派個大將領兵出擊就可以了,但寇準堅決反對。他對真宗分析,本次契丹全國不惜代價罄盡國力。太后、皇帝攜帶了幾乎全體文武大臣御駕親征,因此絕非尋常的小打小鬧。明顯就是要一舉毀滅宋朝進而入主中原!因此這將是兩國決死一戰(zhàn)!如果想要鼓舞士氣力挫強敵,宋朝必須針鋒相對,大宋皇帝必須統(tǒng)帥精銳重兵--御駕親征??!宋真宗趙恒從小長在安逸的深宮大內(nèi),從來沒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平時看殺只雞都渾身哆嗦更何況親征? 因此他百般推委。見真宗還猶豫不決,生性耿直剛猛的寇準直逼龍書案,幾乎是面對面的直接質(zhì)問皇帝(他已經(jīng)不止一次如此行為了):“陛下一國之君,國難當頭若不大義親征,將來何顏以見二圣(注:也就是他爸爸和大伯。日后,就是因為這次御駕親征的“威武壯舉”,真宗將和開國二帝并稱大宋“三圣”)在天之靈??!”。而真宗最信任的畢士安也極力鼓勵皇帝“效法先帝以鎮(zhèn)護國邦”!見真宗因為人身安全問題還猶豫,始終不敢表態(tài)的北宋最高武官,禁軍名義上的總指揮檢校太尉、忠武軍節(jié)度、開國名將高瓊當場表示:“宰相主戰(zhàn),實乃良謀。若避敵遷都,必軍心動搖。望陛下親征,重振軍威,必可大敗胡虜。老臣雖年近古稀,愿與麾下將士效力死戰(zhàn)誓保陛下平安”。 此時,逃跑派頭子王欽若被當庭驅(qū)逐貶斥,大宋王朝兩位最高文官和最高武官已經(jīng)相繼堅定表態(tài)。于是乎,見風使舵的眾臣也紛紛表決心,剛剛還逃跑聲一片的朝堂上瞬間變成對契丹人的一片喊打。至此,宋真宗趙恒縱使有一萬個不請愿也只得如此了。 于是,寇準與高瓊當場敲定了對抗戰(zhàn)略:首先作為主力,皇帝將御駕親征直抵澶州,在正面戰(zhàn)場直接迎擊契丹主力;同時,充分依托遼國占領區(qū)那些依然在頑強抵抗的宋軍,在背后夾擊遼軍。而這些兵力中,寇準、高瓊以及宋真宗趙恒本人寄托希望最大的,就是讓契丹人聞風喪膽的一代名將楊延昭!楊延昭此時鎮(zhèn)守在保州,與楊嗣等將領堅守在敵后,這支軍隊總兵力約8萬人。 ![]() 寇準認為,這支敵后的宋軍是此刻大宋最重要的殺手锏,將對遼軍構(gòu)成致命威脅!因此寇準堅決要求皇帝暫時打破宋朝固有制度,賦予這些將領“臨機用兵專斷之權(quán)”。讓他們按實際需要,自由的放手去打!而既然要進攻,這支軍隊原有的步兵顯然是不行的,必須加強他的機動性和攻擊性。于是,寇準、高瓊不顧眾臣反對,揍請皇帝后,立即下令抽調(diào)衛(wèi)戍在甘肅-陜西地區(qū),整個大宋王朝最精銳的鎮(zhèn)西軍重裝鋼甲騎兵軍團東征! ![]() 北宋鎮(zhèn)西軍長期鎮(zhèn)戍在西北,平時極少進入中原,是北宋最精銳的戰(zhàn)略武裝力量。由于靠近產(chǎn)馬的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qū),他可以通過盟友甘州回鶻和青海吐蕃人得到更多優(yōu)良戰(zhàn)馬。因此鎮(zhèn)西軍擁有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具有強大戰(zhàn)斗力的,數(shù)萬人的精銳騎兵軍團。這支軍團的士兵和戰(zhàn)馬,都披掛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精鋼盔甲,士兵則武裝著頂級的精鋼刀矛和強弓。而且鎮(zhèn)西軍中還有不少驍勇善戰(zhàn)的羌、回鶻等少數(shù)民族騎兵。鎮(zhèn)西軍騎兵軍團常年與黨項人作戰(zhàn),擁有豐富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盡管數(shù)量只有區(qū)區(qū)幾萬人遠遠無法同遼國相提并論,但在以步兵為絕對主體的北宋已經(jīng)是極為難得和珍貴的。動用他,說明宋朝此刻已經(jīng)孤注一擲不惜代了價!按寇準、高瓊等人的意見,鎮(zhèn)西軍騎兵軍團將直達遼國后方,調(diào)歸楊延昭等將領指揮。 ![]() 同時寇準認為,河北、河南人民常年飽受契丹侵略者的蹂躪,對其有切齒的血海深仇!從五代起,河北、河南地區(qū)民眾就大量自發(fā)組成眾多“巡社”,以群眾武裝抗擊遼軍,取得相當大的戰(zhàn)果。因此“民心可用”。他要求當?shù)毓倮艉婉v軍打開倉庫分發(fā)糧餉和武器,以各地的宋朝地方武裝“鄉(xiāng)兵”(注:也稱“土兵”,就是政府組織的民兵)為基礎,大力發(fā)動占領區(qū)民眾,在遼軍后方以廣泛的全民游擊戰(zhàn)對抗契丹侵略軍!必須說明一點:作為典型的封建官僚,寇準這個版本的“人民戰(zhàn)爭”有極大的局限性,他要的是在宋朝各級官吏或地主的直接掌握下,以絕對不能威脅宋朝統(tǒng)治為前提的。但敢于把武器發(fā)給百姓,這至少在當時已經(jīng)是非常難得的魄力了。 ![]() 具體措施敲定后沒有任何耽擱,立即命使者以800里加急的速度,晝夜兼程緊急發(fā)往各地。鎮(zhèn)西軍接到命令后,立即調(diào)集看家的2萬重裝鋼甲騎兵,星夜兼程東出潼關馳援中原。敵后各地官員和地主豪紳等,則紛紛組織民兵展開打擊。而這些都是后續(xù)的。在北宋朝廷一切準備就緒后,在寇準和高瓊陪同下。公元1004年11月中旬,宋真宗趙恒率領駐扎在首都開封的三十萬中央禁軍,正式出發(fā)御駕親征北征澶州。在中原大地冬日風雪的映襯下,大宋王朝30萬禁軍猶如一條鋼鐵巨龍綿延數(shù)十里,旌旗招展遮天蔽日,將士甲胄鮮明長戈如林。迎著朝陽浩浩蕩蕩向著北方奔涌而去!拉開了北宋王朝和大遼帝國間這兩個東亞巨人戰(zhàn)略決戰(zhàn)序幕! ![]() 澶州離開封只有300里,宋軍大隊出征數(shù)日后,宋真宗趙恒的鑾駕于公元1004年11月20日前后正式抵達澶州南城。加上原有守軍以及之前趕到的軍隊,此時宋軍在澶州-黃河正面戰(zhàn)場總兵力達到42萬,兵力已經(jīng)構(gòu)成對遼軍構(gòu)成絕對優(yōu)勢。與此同時,一只由170艘吃水較淺的輕型高速“刀魚戰(zhàn)艦”,組成的宋軍內(nèi)河艦隊逆流抵達澶州。在摧毀遼軍之前好容易籌集的少量船只后,以猛烈的火力擊退了北岸沿河布防的遼軍,完成了對黃河河面的封鎖。終于緩解了本已瀕臨崩潰的戰(zhàn)局!現(xiàn)在要面臨的問題只有一個--宋朝皇帝既然已經(jīng)來到前線了,那時否要到真正的最前沿澶州北城去呢? ![]() 澶州北城與南城靠一座鐵索懸橋連接,中間就是滾滾黃河。此時的澶州北城處于契丹帝國22萬鐵騎和1000多門重炮的重圍中,每天都在都要經(jīng)受遼軍狂風暴雨般的猛烈攻擊!宋真宗趙恒在南城行宮里,隨時都可以聽到清晰的喊殺聲和戰(zhàn)鼓聲,甚至可以順風聞到戰(zhàn)場上的硝煙和血腥味兒!這位皇帝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如此場面,光這些就已經(jīng)將他嚇得整日龜縮在行宮里,百般拖延就是不肯過河。而且他認為,雖然是南城,但自己畢竟已經(jīng)來到澶州,御駕親征的意義已經(jīng)達到,沒必再要過河涉險。 ![]() 但寇準則認為,皇帝此番御駕親征的目的就是鼓舞軍民士氣。因此皇帝必須親自到最前線去,而且必須在前線親自接見、嘉獎有功將士和民眾代表。只有如此才能發(fā)揮真正的作用。因此,寇準和禁軍統(tǒng)領高瓊反復苦諫。對皇帝表示愿隨時以死殉國,甚至可以將家屬立即接到北城! ![]() 真宗的擔心也確實是有道理的:澶州北城下就是22萬擅長弓箭的契丹武士和1000多門重炮!如果他排著皇家儀仗登上北城城樓,無疑就是對方最好的射擊目標,必將遭到敵軍遠程火力轟擊兇多吉少!于是高瓊明確表示:“臣與御林軍將士死保陛下平安!而且禁軍有絕對的把握完成任務。事情發(fā)展到了這一步,宋真宗趙恒再也無法扭著朝臣和軍心死抗了,決定次日過河。于是,澶淵之戰(zhàn)特殊的一幕即將上演。 ![]() 公元1004年12月22日深夜,北宋王朝中央禁軍6萬特種兵在高瓊指揮下首先動作。借助夜幕和風雪的掩護,通過臨時搭建的浮橋緊急進入澶州北城。隨后,這支軍隊在澶州守軍支援下,宋軍炮群中即有重型拋石機,更有當時世界上射程最遠、威力最猛的遠射武器--重型三弓床弩!隨后,4萬弩軍攜帶射程超過300米的遠程單兵強弩進入陣地。同時,大量彈藥被搬上陣地。 ![]() 床弩是一種大型遠程弩。這種武器早在東漢就已出現(xiàn)。到宋代,由于要對抗北方游牧騎兵以及越南等南方國家的重甲戰(zhàn)象,因此宋軍大力改進了床弩。宋代是中國古代科技高度發(fā)達的時期,因此宋軍的重型床弩比以前朝代的性能有了巨大提升。據(jù)《武經(jīng)總要》記載。宋軍床弩的體積比前代的要小。弓背使用多種材料制成,是典型的復合弓,爆發(fā)力極強。而且,為增加射程,宋軍還在一門弩炮聯(lián)裝三張強弓,其中最后一張是向相反方向裝的。這就是三弓床弩炮。 ![]() 這種武器的弓弦則是動物肌腱,利用多弓的合力發(fā)射箭矢。三弓床弩炮的結(jié)構(gòu)非常巧妙。后部有兩個轆轤,通過滑輪來牽拉弓弦的張設。弩身為堅實的檀木,輕巧堅勁。以鐵為槍膛,鋼為弩機,用木棰擊發(fā)。配用的箭矢有兩種。一種是長達2米的重型箭鏃。史書記載為“木干鐵翎”。世稱“一槍三劍箭”,形狀類似標槍,三片鐵翎就像三把劍一樣。30公分長的箭頭則是鋼制三棱型穿甲箭。主要用于遠程打擊有重甲保護的目標,起作用類似今天的火炮穿甲彈。另一種是輕型箭鏃。長度約1米,形狀類似重箭的縮小版。主要用與密集射擊。一座弩炮可以一次發(fā)射多枚輕型箭鏃。宋三弓床弩炮的最大射程為1600米。這是火炮出現(xiàn)前人類直射武器所能達到的極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重型遠程武器。宋軍在大型箭鏃上綁上火藥袋,點燃后用弩炮或弓發(fā)射出去,起到縱火燃燒或爆炸功能。而重型投石炮則是一種大型拋石機,采用杠桿原理以拋物線的形式發(fā)射大型彈丸,可以將彈丸拋射出數(shù)百米距離。一切準備就緒,只等次日開戰(zhàn)。 ![]() 公元1004年12月23日清晨,盡管宋朝援軍已至,但一直占據(jù)優(yōu)勢的遼軍士氣此時還很旺盛。于是象以往一樣開始列隊架炮攻城。但是,遼軍剛剛發(fā)起沖鋒,澶州城頭造以嚴陣以待的宋軍炮群就以齊射的方式,猛然向遼軍發(fā)起排山倒海般的猛烈轟擊! ![]() 加上御林軍重騎兵突襲,共殺傷遼軍精銳騎兵近2萬人!這是遼軍本次南侵來遭遇的空前重創(chuàng)!摸不準宋軍戰(zhàn)略的遼軍被迫后撤10里才扎住腳跟。如此,就為宋真宗趙恒接下來的表演打出了一個安全區(qū)。隨后,在重兵護衛(wèi)下,宋真宗趙恒坐著轎子,通過浮橋開始向北城進發(fā)。此刻,他還是很不情愿。而轎夫則在皇帝的授意下百般推托不想走。結(jié)果高瓊大怒,不顧君臣禮儀,命令禁軍用皮鞭驅(qū)趕轎夫前進,生拉硬拽的楞是把真宗鼓搗到北城!結(jié)果沒料到,本來怕的要死的宋真宗趙恒到了北城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反倒沒了懦弱的表情。接下來,宋真宗趙恒,即將在澶州北城上演他神圣最輝煌的一幕?。。?br> ![]() 從公元1004年12月23日上午,宋真宗趙恒身穿最隆重的朝服,內(nèi)襯軟甲。排著最隆重的皇家依仗,在文武眾臣的簇擁下登上澶州北城城樓!!當真宗登上城樓后,周圍環(huán)繞著他,眾星拱月般站滿整整3層重甲御林軍。他們在皇帝兩邊,用自己血肉之軀組成了一道城墻!保證皇帝絕對不會受到契丹人遠射武器的狙殺! 宋真宗趙恒登上城樓后,在華麗的寶座上昂首端坐,身后是隆重的皇家儀仗。就在他坐穩(wěn)的同時,在他身后,一面象征著大宋皇帝無上權(quán)威的,碩大無朋的金色龍旗。迎著凜冽寒風獵獵升起,在冬日的陽光映照下撒發(fā)著耀眼的金色光輝,傲然飄揚在大宋王朝澶州北城上空?。。”緛?,北城軍民對皇帝是否會親臨并沒報大的希望,可當這一幕發(fā)生后,一切謠言都被擊碎了。皇帝向所有人宣告:大宋王朝大皇帝陛下御駕親征,已經(jīng)親自登上最前線的城樓!??!整個澶州城震撼了。片刻靜寂后,受到巨大鼓舞全城30萬大宋軍民此時再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情緒。為皇帝的壯舉,發(fā)自肺腑的齊聲高呼“大宋威武,皇上萬歲”!歡呼之烈,傳之百里聲震九霄! 在萬眾歡呼聲中,宋真宗趙恒在城樓上接見了以守將李繼隆為首的澶州守軍代表。真宗高度贊揚了將士們?yōu)閲M忠的勇氣和精神,勉勵大家繼續(xù)為國殺敵并嘉獎了有功人員。隨后,真宗接見了代表澶州全城百姓的多位老人。這些百姓幾輩子都沒機會一睹“龍顏”,今天大敵當前居然蒙皇帝召見,自然對浩蕩皇恩感激涕零。據(jù)史料記載。一些上年紀的百姓甚至感動的當場匍匐于地放聲痛哭!真?zhèn)€接見過程持續(xù)了1個多小時。接見完畢后,在軍隊和民眾代表面前。從來不動武器的宋真宗趙恒,拉開他那張鑲滿寶石的御弓。向著城外契丹侵略軍的方向,極具象征性的射出一支只有他能用的金箭,借此表示了自己誓與大宋江山共存亡的決心。隨后,在重兵和群臣簇擁下,宋真宗趙返回南城,至此完成了他一生最威武的一幕。 ![]() 本來按“歷史經(jīng)驗”,大遼帝國承天皇太后蕭綽君臣斷定宋朝君臣肯定會逃跑或投降。實在沒料到那個懦弱的小皇帝居然敢親征。更沒料到他居然膽敢登上最危險的澶州北城城樓!宋真宗在澶州城樓上的一番精彩表現(xiàn),狠揍了契丹君臣一記響亮的耳光!澶州軍民士氣空前高漲,每天都在震天動地的口號聲中拼死抗擊遼軍!此時事情的發(fā)展已與蕭綽的最初判斷背道而馳,加上前不久遼軍最高統(tǒng)帥蕭韃凜居然意外被狙殺,導致遼軍士氣受損。那么接下來遼軍將如何打算?“澶淵之戰(zhàn)”最終結(jié)局有將如何呢?請看本文結(jié)局:《息紛爭,結(jié)盟澶淵!》 ![]() |
|
來自: 文化龍鄉(xiāng) > 《微信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