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別 |
例數(shù) |
臨床控制 |
顯效 |
好轉(zhuǎn) |
無效 |
總有效率 |
治療組 |
40 |
26(65.00%) |
9(22.50%) |
4(10.00%) |
1(2.50%) |
39(97.50%) |
對照組 |
38 |
23(60.53%) |
12(31.58%) |
2(5.26%) |
1(2.63%) |
37(97.37%) |
表2 不同治療階段的療效觀察(臨床有效的病例數(shù)n,%)
組別 |
例數(shù) |
服藥第2天 |
停藥第1天 |
停藥第3天 |
停藥第5天 |
停藥第7天 |
治療組 |
40 |
26(65%)* |
35(87.5%)** |
39(97.5%) |
39(97.5%) |
39(97.5%) |
對照組 |
38 |
12(31.58%)* |
18(47.37%)** |
34(89.47%) |
37(97.37%) |
37(97.37%) |
*P<0.01 **P<0.01
CVA最大的特點為長期、慢性咳嗽,而無喘息的臨床表現(xiàn),平時容易誤診及漏診。臨床診斷指標為:(1)咳嗽持續(xù)超過1個月,常在夜間(或清晨)發(fā)作,痰少,運動后、遇冷空氣后加重,無感染征象,或經(jīng)長期抗生素治療無效;(2)用支氣管擴張劑診斷性治療可使咳嗽發(fā)作緩解(基本診斷條件);(3)有個人或家族過敏史,變應原皮試陽性可作為輔助診斷;(4)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CVA具備哮喘的一般特性,也是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其發(fā)病機理是由于以往反復呼吸道感染,破壞氣道黏膜,神經(jīng)末梢感受器暴露,氣道處于高反應狀態(tài)。患兒受到過敏原刺激時即可引發(fā)支氣管收縮(哮喘),如這種收縮引發(fā)咳嗽,即為過敏性咳嗽。過敏原既可以是非感染的,比如:冷空氣、花粉、食物、塵螨、化學氣味等,也可以是感染的,多為病毒或支原體,極少是細菌。
“全球哮喘防治的創(chuàng)議”積極倡導兒童哮喘的吸入治療,認為應用局部吸入性糖皮質(zhì)激素是目前治療哮喘的最有效手段,因其具有強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并可改善因炎癥所致的氣道重塑,故在治療哮喘和防止哮喘復發(fā)的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但是由于吸入性激素在體內(nèi)代謝的原因,通常需要連續(xù)、規(guī)則吸入3天方能奏效,用藥1周才能達到最大療效。因而我們在應用局部吸入性激素的同時給予口服半衰期短的糖皮質(zhì)激素—強的松,使其在局部激素開始發(fā)揮作用前能快速解除機體過敏癥狀,這就是本研究的理論基礎。通常短期口服強的松不超過7天無須減量停藥,我們的所有患兒只用藥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