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山西臨汾永旺腦病醫(yī)院 高允旺
關于腦瘤在《內經》和歷代醫(yī)家沒有腦瘤這一名詞,這是西醫(yī)所謂,但《內經》《素問.舉痛論》言:“寒氣客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澀)不注于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積指的是腫瘤,在(傷寒論)張仲景描述過“頭痛,嘔吐者,吳茱萸湯主之,”類似腦瘤的癥狀,為什么張仲景提出溫陽降逆的方法呢?因為腦瘤是由血瘀、水瘀、積塊阻滯了清陽不升,濁氣不降,陰陽不調而出現(xiàn)的頭痛、嘔吐等癥狀。
我們觀察到,脈絡瘀阻,絡破血瘀,宿昔成積,或血瘀后,血瘀不行則為水,俗稱水瘀,血水同源,腦梗塞,腦水腫,腦出血,腦瘤,都會引起腦組織的損傷,而出現(xiàn)頭痛、嘔吐、抽搐、半身不遂、失明等一系的癥后群。
腦瘤不同于腦中風,而是慢慢的進展而推移,是逐漸發(fā)生而發(fā)展的, 為什么會引起嘔吐呢?因為陽虛陰積,胃寒反肝,肝胃不和,血瘀阻絡,水瘀積腦,血瘀成積,血苑于上,顱腦積濁,而發(fā)生的嘔吐。
腦瘤頭痛
《素問.舉痛論》曰:“寒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這就要問,頭為褚陽之會, 是陽氣最旺盛的地方,為什么抵不住寒呢?這要從腦瘤的產生談起,寒是腦瘤產生的主要原因,寒也是疼痛產生的原因,所以說,脈絡不通,而引起血脈不通,誰主血脈呢?是心,在病機十九條中講到,諸痛者皆屬于心,痛與心又有什么關系呢?因為心為陽中之陽,如果陰盛陽衰,陽氣不足,血水內結,血與寒而成積,血瘀時,則積血而不行,寒水結冰,痛的原因找到了是寒,那么就是陽氣不足,所以治痛應以破陰回陽而治之。 頭痛是腦瘤的一大癥狀,能否緩解頭痛, 是取得病人的第一信任,能否使病人繼續(xù)治療的關鍵。若控制失誤,患者失去治療的信心,就會放棄治療。在這一方面我們是有深刻教訓的,因而發(fā)掘、探討、研究一個有效的方劑,是一個重要的任務,集各家之長, 研古方之路,尋求妙方仙丹,經多位老師指點,“追風散”是治療腦瘤的有效方劑,并介紹于有關幾本著作,都有記載,而且流傳于民間,為偏方所傳,此方在宋《和劑局方》,有原始的處方,在《局方祛風》也載入該方,并詳細講到該方,有祛痼疾,除陳疴,祛風化積等效果,到了明朝龔廷賢所編著的《壽世保元》該方也記錄在本書的“頭風門項”,都是原藥味,原劑量,皆成治頭痛為奇方,在實踐的基礎上在此方的藥味上加了麻黃、白芷等藥后療效更佳。該方起名為“消積止痛散”(有川烏、草烏、石膏、川芎、白芷、人參、甘草,天麻、附子、明雄黃(研沫入藥)乳香、沒藥、辛夷、細辛、芥穗、防風、麻黃、羌活、全蝎、僵蠶、地龍各?!贝松┑闹品ㄟ^程從略,共二十二味藥。
川烏、草烏、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絡,表里、內外,破沉寒,除疾,驅伏邪,透表里,芎、芷、防、芥、羌、辛夷芳香透竅,直入腦海,行上開竅,疏風化濕,開門逐盜、天麻、南星、附子、化積定風、石膏、甘寒清熱、防止辛熱燥烈之過,雄黃解毒消瘀,乳香、沒藥,化瘀定痛,褚蟲深入血分,搜剔伏邪,白芷一味,稱植物麝香,芳香直通七竅,與川芎相配,專治頭痛。麻黃微辛,破陰回陽,其尚能發(fā)掘下焦之陽,達皮毛之竅,凡空隙之處皆可銳而入之。故麻黃有破冰解瘀之功效, 配褚藥,對寒積交結,寒水結冰,濕濁血瘀,深伏不出,引起的的頭痛,有祛邪來,邪有出路,因勢利導,引伏邪外透。
消“積頭痛散”有引藥直入腦竅,破其積滯,通十二經絡,表里、內外,化冰為血,引血入經,通經活絡,對腦竅暴性頭痛,服之可效,積聚縮小。
腦瘤的治法
A、健脾護胃治腦瘤
脾胃為氣機中軸,升降之樞紐,后天之本,腦瘤處于空竅之內,顱竅堅實,它不同與五臟六腑之腫瘤,一旦血瘀成積,水瘀聚積發(fā)生,影響氣血環(huán)流,脈絡受阻,神明失主,肢體司用,九竅失司,越過三陽而生疾,寒邪之直中三陰,又影響到三陰功能的發(fā)揮,腎不主水,脾不主運化,肝失疏泄而出現(xiàn)頭痛、嘔吐、抽搐、吐涎沫等,張仲景在傷寒論以胃寒反肝、肝胃不和,痰飲上沖,血苑于上,用吳茱萸湯主之,來調理樞紐氣機而得愈。
有人會問,中醫(yī)為什么能治腦瘤呢?調控陰陽,平衡陰陽,是治病的根本,《內經》上又講到:“天食人以主氣,地食人以五味”“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而常也”這就說明胃是何等重要也?難怪病人看的有效沒效,要以能食為標準,好多腫瘤病人,不是死于腫瘤,而是敗于胃氣衰竭,而餓死的,胃氣已敗,而五臟六腑表里、三焦、奇恒之府的功能統(tǒng)統(tǒng)衰竭, 胃氣已傷,已不能運化水谷,何以運化藥物呢?你再辯證的正確。開的藥方再好,食不入胃,又有何用呢?因而護胃,健胃對治療腦瘤要放到頭等的位置,腦瘤發(fā)生一個主要證侯是嘔吐,能不能解決好嘔吐這一問題,是能不能治好腦瘤的成敗的關鍵,護胃的方藥有:苓桂術甘湯,吳茱萸湯,附桂理中湯,還可以隨癥加減,如霍香、砂仁、草叩仁等藥。
B、溫熱扶陽治療腦腫瘤
腦瘤形成的重要原因有兩條,一條陽不化氣,陰成形,陽氣不能散寒,陰寒得于凝聚,這是腦瘤形成病理基礎,另一條損傷人體陽氣是寒邪之氣,陽氣受到損害最容易形成陰癥,陰寒是形成腦瘤的基礎,但腦瘤發(fā)生的原因是陰長陽衰,寒血凝結,瘀血內結??梢蕴岢瞿X瘤的治則為“水無熱不沸,冰無熱不化,氣無熱不行,瘀無熱不散,瘤無熱不解”這是治療腦瘤的基本思路,使用溫熱扶陽療法,其方藥有:真武湯,麻黃附子辛湯,吳茱萸湯,心腦復蘇湯,消積止痛散、化瘤丸、腦瘤丸。
治療腦瘤要注重陽的論點,在《內經》思想指導下《素問·上古天真論》“恬淡虛入,真氣從之”,是為了保全真陽之氣,并強調了陽氣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相當廣泛和重要, 心無陽則血不能運,脾無陽則水谷不能化,肝無陽則疏泄不行,肺無陽則宣降失司,腎無陽則濁陰凝閉,腦無陽則積阻升降,這就強調了陽氣宣通的重要性。陽升則陰降,陽降則陰升,陽氣布運流利,是陰陽升降的必要條件,腦瘤的病因病機為陰血聚積,陽氣虛損,寒積血瘀,寒邪傷陽所致,因而提出溫通陽氣是治療腦瘤的一大法則。
附:
腦瘤丸
(麻黃、附子、二辛湯)
[方藥組成]
辛夷、麻黃、附子、細辛、山萸肉、人參、甘草、山慈菇、蠶休
[功能]
溫熱扶陽,以陽化陰,消堅化瘀,通利九竅,溫通脈絡,消散腫塊。
[主治]腦瘤,腦膜瘤,腦脊髓腫瘤,腦瘤術后復發(fā),不適宜手術治療的腦瘤,如腦干腫瘤。
[方解]
辛夷治腦瘤,摘要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卷三十四,辛夷"辛夷之味辛走散,祛邪,而取其地質輕浮,能溫中助脾胃,清陽之氣上行達腦,因中州清陽下陷,元神失其調節(jié)內臟官竅的機能,揭示從脾胃入手,益氣升陽乃腦瘤治療之一法。加強了扶陽固本活血化瘀的作用。
麻黃為開利肺氣,通調水通之要藥,善搜肺氣,調其癓瘕聚積,又能深入積痰凝血之中,消堅化瘀,總結出麻黃有五通作用,通血、通竅、通汗、通便、通尿。
附子為純陽之品,有雷霆萬鈞之力,破陰回陽挽救絕之生命。
附子、辛夷、麻黃對腦瘤可發(fā)揮攻堅、消瘀以陽化陰,溫通血脈,消散腫塊的作用。
山萸肉一味較參、術、芪更勝,能收斂陽氣,固澀滑脫,通利九竅,流通血脈,通塞濕脾。山慈菇,蚤休為治腫瘤之要藥。
麻黃、附子、辛夷,具有散開皮腠,通調水道,尿量增加,通利九竅,腦壓下降,血得熱化,熱能化冰。破陰回陽,辟穢開絡,化瘀為血,氣血得利,經絡為暢,腦瘤頑疾,自可削減。
C、辛散通便治腦瘤
辛散攻下是治療腦瘤的著力點,辛散是指發(fā)汗,《傷寒論》中的麻黃桂枝渴,用辛散發(fā)汗,是因為肺主皮毛,肺朝百脈,肺有宣升和肅降的功能,下輸膀胱,通條水道,通腦開竅,而麻黃恰恰有這方面的功能,肺就是麻黃,麻黃就是肺,孫思邈首創(chuàng)的錄驗大小續(xù)命湯,搶救腦昏迷,行之有效,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腦出血,腦瘤,用麻黃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麻黃的溫陽作用可起到五通作用,通脈、通尿、通竅、通汗、通便,尿量增加,顱壓下降,瘀血得化,熱能化冰,破陰回陽,辟穢開絡,化瘤為血,引水下行,氣血得利,經絡通暢,腦竅諸癥自然縮減,即然是腫瘤還在,也只能處于“人瘤同在”的地步。
關于通便,目的在于邪有出路,使邪氣排除,辛散之麻黃有可使尿量增加,因為肺與大腸相表里,麻黃能發(fā)揮肺的排便功能, 如用大黃麻黃附子湯具有破冰解凝的作用,辛夷和麻黃有通竅達腦祛積化瘤的作用。
溫熱扶陽治腦瘤的病例
腦 瘤
1、喬某,女,38歲,平素身健,2009年11月清晨突然雙手抽筋,神志不清,三分鐘清醒,后來,感到左側體麻木,站立不穩(wěn),畏寒怕冷,在太原264醫(yī)院, 做核磁共振發(fā)現(xiàn)右側腦部1.5× 1.2cm的腦瘤。因家人不同意手術治療,來院求診,患者表情淡漠,畏寒怕冷,頭疼時,愛用雙手揭頭頂,感到舒暢,嘔吐頻繁,一個月內抽搐過三次,曾在北京服過中病藥60余付,嘔吐減輕,頭痛不減,脈沉緊,中醫(yī)辯證,寒氣凝結,血瘀水瘀,脈絡不通,寒濕癥瘕,依癥定方,試用溫陽辛散法,投入麻黃15g,附子60g,干姜12g,吳茱萸15g,七葉一枝花15g,山慈菇15g,云苓50g,川芎15g,白芷15g,服后頭痛有減,嘔吐消失,抽搐未發(fā)作,精神好轉。
腦膜瘤
2、姚某,女,33歲,2005年7月21日以腦瘤術后來我院治療?;颊唧w胖,約90公斤,平素身體健康,于2005年5月15日早晨起床著地時突感到右側下肢麻木、站立不穩(wěn)、畏寒怕冷,納呆少食,急送鐵路醫(yī)院。經核磁共振發(fā)現(xiàn):左側腦部可見3㎝×2.5㎝腦膜瘤。后經手術取出瘤體,活檢確診為良性腦瘤。術后不到一個月,腦膜又膨出顱外約2.8㎝×2.5㎝大小,瘤體有水囊感,前來我院經CT確診為腦瘤復發(fā)?;颊弋敃r面色蒼白,語音低微,表情淡漠,畏寒拍冷,納呆少食,嘔吐頻繁,間斷性抽搐,脈遲沉。中醫(yī)辯證:癥瘕聚集,寒氣凝結,脈絡不通,依證立法,宜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原方:灸麻黃15g,制附子30g,細辛10g,服用三劑后,抽搐漸漸停止,尿量增加,膨出的腦膜瘤縮小。右側肢體仍然癱瘓,經用癱瘓得效湯加減,并采用藥氧療法半個月后,患者肢體可以抬動,上肢已動。效不更方,繼用當歸20g,苓50g,澤瀉30g,人參20g,附子50g,麻黃10g,紅花10g,丹參20g,車前子60g,獨活20g,姜活20g,半夏15g,臺烏藥15g。服用20余天,頭皮塌陷,復查CT發(fā)現(xiàn)瘤體縮小至1.2㎝×0.5㎝,患側肢體開始活動,前臂已可抬起。繼用針灸和藥氧療法治療,食納增加,體重減輕,精神好轉。
通過對此病例的治療觀察,我體會到:采用溫熱藥物治療腦瘤,具有顯著的療效。據(jù)有關文獻記載,多數(shù)腫瘤病學者都認為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之法治療腦瘤,應當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則。然而,豈不知腫瘤發(fā)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陽不化氣、陰長陽衰、寒血凝滯、瘀血內結,因而我提出治療腫瘤應以陽化氣、溫熱扶陽、溫通脈絡,消散腫塊、化痰散結為大法,以附子為君藥的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用辛溫發(fā)汗之法,解開皮腠,通調水道,使尿量增加,腦壓下降,瘀血得化,從而起到熱能化冰,斬關奪將,破陰回陽,辟穢開絡,化瘤為血,散結活血,氣血得利,經絡得暢,腦瘤頑疾自可削減,以至消失而痊愈。
頭頸部腫瘤
3、李某,男,39歲,井下礦工。2010年7月2日來院就診,因頸后不適,自摸頸背部有一腫塊,經臨汾市醫(yī)院作MRI檢查,頸1一頸2、頸椎腫瘤,骨質破壞壓迫神經,自感頸項強痛,頸向右傾,轉頸時痛,斜頸,左肩酸困,右臂抬舉困難,自感背部酸軟,怕冷喜暖,出礦井回家,很喜熱飲,似感冒狀,按感冒治療總是收效甚微,頭眩暈,仰頭眩冒,脈遲細澀,舌胖苔白。
病屬督脈病變,督脈為諸陽之會,易受寒邪,每天下井采煤不見天日,受風、寒、陰、濕之地操勞,正氣易虛,濕困脾土,氣血不和,陽氣不足,陰氣易滯,瘀血內阻,寒傷督脈,經絡不通,痛而發(fā)作,因骨破損,真陽失運,陽不化氣,陰寒成積。
觀其脈癥治之,宜辛散表邪,頸者太陽之首,用麻黃附子二辛湯,重用葛根、白術。葛根為頸項病的專用藥。溫通督脈。溫陽化瘀,軟堅化積,方用化陰消積湯,葛根300g,姜活20g,杜仲20g,麻黃15g,細辛6g,紅花10g,川芎20g,白芷20g,白術200g,當歸20g,白芥子15g,七葉一枝花15g,元胡15g,辛夷10g口服十天,汗出,轉頸松動,仍喜溫涼,納呆少食。
上方去麻黃15g加云苓15g,山慈菇15g,再服十付,轉頸痛輕。瘤體觸及大小無變化。又在市人民醫(yī)院作MRI比,較前片未變化,在上方的基礎上加補骨脂,鹿茸25(沫)、鹿角膠、以補真陽,加用足針、藥氧、頭針、拔罐等方法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并遂癥加減方藥,諸癥消失,瘤體縮小。
分析,本人在井下采煤歷時十年,寒氣濕重,陽氣虛損,寒傷督脈,血脈阻滯,真陽失運,陽氣不化,陽不流通,濁陰占居陽位,督脈不通,陰成積聚,用辛熱扶陽之麻黃附子二辛湯、辛散表邪,引邪外出,主用葛根通督達脊,以陽化陰,扶陽祛邪,破冰化水,化瘀散結,氣血得利,經絡通暢,頸部腫瘤,自可削減。
來自: 神蛇摩杖 > 《心腦血管》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轉載]溫熱扶陽治腦瘤
服用</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 face='''''...
高允旺扶陽法治腦病經驗
內閉外脫者多出現(xiàn)口開、眼合、撒手、遺尿、汗出如珠、痰涎壅塞,神昏不知,既要救其脫,有要救其閉,權衡取舍,在參附龍牡合四逆湯加南星、生姜、蘇合香,如果腦干出血,大面積腦梗死,鼻扇,脈散大,...
中醫(yī)扶陽法治腦病經驗 瘀無熱不散
中醫(yī)扶陽法治腦病經驗 瘀無熱不散中醫(yī)扶陽法治腦病經驗 瘀無熱不散。2012-06-19 10:07 腦科網(wǎng),中國腦病網(wǎng),中國第一腦病門戶網(wǎng)站 張盼 來源: 中國中醫(yī)藥報分享到:0點擊:179次。腦病(腦出血、腦梗死...
中醫(yī)扶陽治腦腫瘤
所以“積無熱不散,瘤無熱不解”是治療腦瘤的重要思路,使用溫熱扶陽療法,其方藥有:真武湯、麻黃附子辛湯、吳茱萸湯、心腦復蘇湯、消積止痛散、化瘤丸、腦瘤丸。因而溫通陽氣是治療腦瘤的一大法則。...
麻黃細辛附子湯應用三則 藥物與臨床 | 39康復網(wǎng) | 醫(yī)源世界
麻黃細辛附子湯應用三則 藥物與臨床 | 39康復網(wǎng) | 醫(yī)源世界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作者:毛德西 2010-1-14摘要: 麻黃細辛附子湯出自《傷寒論》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高允旺扶陽法治腦病經驗(16)
在《內經》和其后歷代中醫(yī)文獻中沒有腦瘤這一名詞,腦瘤是西醫(yī)所謂,但《素問·舉痛論》言:“寒氣客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入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敝傅氖悄[瘤...
陽虛感冒怎么治療
陽虛感冒怎么治療。病情分析:意見建議:陽虛感冒的治療,若一味發(fā)表,不但表邪不去,反使陽氣更虛,必須用助陽藥與解表藥配合使用,發(fā)汗而不傷正,扶正而不戀邪,相輔相成。代表方為《傷寒論》中的麻...
手腳冰涼特效方——當歸四逆湯
手腳冰涼特效方——當歸四逆湯。一年四季手腳冰涼的同學,當歸四逆湯特效。問題7:當歸身、當歸頭、當歸尾、全當歸有何功效上的分別?答:當歸身補血養(yǎng)血,當歸頭止血,當歸尾破血(活血),全當歸補血...
倪海廈講傷寒論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法
為什么叫桃花湯?桃花是紅色的,所以桃花湯煮起來整個是鮮紅的,因為里面有赤石脂,少陰證本來就是陰寒的證,如果病人下利便膿血的時候就變成危證了,本來里寒很盛,蠕動不行,這時候得到腸炎,感染濾過性病毒便...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