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兩天蒸發(fā)310億美刀,模式落后危機四伏這兩天阿里巴巴頻頻上頭條,一個是和工商總局的掐架,另外一個就是股價的重挫,兩天蒸發(fā)了310億美刀,而京東的市值基本在340億美金。所以,阿里這次大跌直接蒸發(fā)了一個“京東”。 關于阿里的大跌,最主要直接的原因是業(yè)績沒達到美國那幫分析師的預期,另外趕上在國內跟工商總局掐架,讓美國那邊的投資人擔心回頭“打假”會影響阿里的業(yè)績什么的??傊畠韧庠虻木C合影響下,阿里遭遇到了上市之后最大的一次下跌。 下跌的幅度確實很大,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畢竟本來里面也沒咱中國人多少股份,跌不跌跟咱關系不大),最重要的是,這或許預示著阿里行情的轉折,預示著投資者對于阿里未來缺乏信心。而作為C2B這種新電商模式的開創(chuàng)者,筆者堅定的認為:阿里最大危機來自與其沿用十余年的B2C電商模式的落伍,B2C這一商業(yè)勢必遭到市場的淘汰,阿里“跌跌”不休的日子終將開始! 作為平臺,阿里的價值在于一頭鏈接商家,而另一頭鏈接消費者,而目前看來,這兩者對于阿里的需要越來越弱!
阿里擁有全球最大數量的商家,但同時阿里也擁有全球最大數量的不滿的商家! 目前,800萬淘寶店鋪,能夠賺錢的不足30萬,比例不到4%!6萬天貓賣家,能夠做到保本的不到10%! 虧損的原因來自陳舊的B2C商業(yè)模式造成的過度競爭成本和價格折扣(詳見本人之前文章對B2C的詳細論述),而一旦阿里遭遇模式危機,難以想象這超過90%的虧損商戶不會轉投新平臺。商家數量的減少,將會導致競爭不足,將直接表現在競價產品的收入嚴重下滑,而這部分是阿里的主要收入來源! 海量的商家和海量的商品,一直是阿里最大的憑籍,一旦商家大量離開,勢必造成阿里規(guī)模和業(yè)務的萎縮。那么商家會不會離開呢?答案是肯定的!長期虧損的商家其實一直在做“出淘”的準備,過去如果離開淘寶沒有更好的去處,去京東?其實和淘寶沒有本質的區(qū)別。而現在,有往來這樣體恤商家與用戶雙重利益的優(yōu)秀C2B社交電商平臺,優(yōu)質品牌廠商有了更好的選擇,“出淘”就不在是難題了。
而淘寶最大的危險在于:用戶已經不再喜歡便宜的東西了!聽上去好似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這可能是個事實。中國社會目前正處于消費上升的初級階段,相比較便宜貨,人們更傾向于花更多一點的錢購買品牌和品質更好的商品,而這一傾向將在未來越發(fā)明顯。單純在購物過程中節(jié)省下的三瓜兩棗已經不能讓用戶興奮,先抬價再打折也很難再騙到人了。
相比阿里養(yǎng)活了數千萬人,說數千萬人的低效、低收入的勞動供養(yǎng)了阿里更為確切!打個比方,剛大學的畢業(yè)生小A工作之余在淘寶開個淘寶店,每天下班后花4-6個小時來經營,半年后一算,賣了二十件衣服,賺了兩百元錢。A的長時間辛勤的低效勞動并沒有為自己帶來合理的回報,遠不及他將這個時間投入個人學習或其它的方面,但A的勞動卻對阿里產生了供養(yǎng):他到處宣傳他的淘寶店給阿里帶來了新的客戶,甚至他自己半年在阿里消費數倍于自己的銷售所得。 顯然,沒有阿里小A并不會餓死,而是會將相應的成本投入到其它的事業(yè)上,這個收益有可能會更大! 阿里京東們誕生于一個渠道成本畸高,商品信息嚴重不透明的時代。毫無疑問,哪個時代是需要阿里們的。而阿里們也通過擠壓商品渠道中過多的水份獲取商家和用戶快速發(fā)展了自身,從客觀上提高了社會效率。但時移世易,如果之前阿里們擠的是渠道的水,那么現在擠的就是企業(yè)的血! 社會的進步需要企業(yè)的良性發(fā)展,需要更好的產品和商品,需要給予更好的品牌溢價的空間,而只會“擠”的阿里們顯然不能滿足這種需要! 綜上所述,和工商總局的嘴炮只是小插曲,短暫的股價下跌也不是大問題,真正可怕的是阿里的商業(yè)模式已經不適合未來社會的發(fā)展,而歷史告訴我們,任何不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東西都將會最終失敗,這個失敗有時候是沉寂,有時候是消失! 當然,即使未來真有一天,阿里衰退了甚至倒下了,也不是什么大問題。新的,更符合未來社會需要的替代者會出現,從現在看來,從我看來,這個替代者就是往來! 作者:吳岳衡 來源:往來禮尚往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