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7 19:28:21 來自: [已注銷]
人類群星閃耀時的評論
在京津城際火車的途中,我百無聊賴的拿起那本鐵路雜志消磨時間。
忽然,一行文字躍入我的眼簾--
失敗比更加值得歌頌。
以塞亞伯林
這是我這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在這次無聊的旅行中唯一的收獲。
啊,壯烈的毀滅,偉大的失??!
我是在郊區(qū)一間寒冷的小屋子里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然后,我丟開書,來到暮色將至的陽臺,我感到那種似乎已經消逝的東西--年輕的激情又在我這日益衰老與疲憊的靈魂里顫動。
原來在那些和這個落日沒有什么兩樣的往昔中,曾經有那樣一些偉大的靈魂在用他們的生命譜寫歷史,而那永遠改變了歷史的人和他們的偉業(yè)也是在默默的,無人問津的孤獨中上演的。
誰會想到那個昨天還在瑞士鞋匠家里居住的小個子俄國男人會摧毀了一個最強大的專制帝國,那個藏在行李箱中躲避債務的西班牙男人是第一個看到太平洋的歐洲人,拿破侖的命運居然掌握在一個庸人的手中,誰知道要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和韓得爾在瀕臨死亡的那一刻看到了什么,那個發(fā)現(xiàn)了加州金礦的瑞士男人最后一貧如洗,假如74歲歌德不遇到19歲的少女,怎么會寫就這樣的詩歌--
我們純潔的胸中有一股熱情的沖動,
出于感激,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獻給一個更高貴,更純潔的陌生人,
向那難以稱呼的人揭開自己的秘密,
我們把它稱為,虔誠---當我站在她的面前,
我覺得自己享受到了這種極樂的頂點。
實際上本書寫就的,都是失敗者,或者生前身后孤獨凄涼的人,即便是拿破侖這樣的英雄,選取的也是他命運中最悲劇性的一刻,列寧假如被一輛奔馳的馬車在大街上軋死,他只會作為一個孤獨的流亡者烏里揚諾夫被葬在異國的荒郊,當84歲托爾斯泰死在一個小車站的時候,他成為了一個圣徒。
我一直在問自己為什么西方精神從我還是一個逃學站在書店和圖書館里就深深的吸引著我?
一個13歲的少年是看不懂豎版《安娜卡列尼娜》的,一個20世紀90中國偏遠小城市的女孩怎么會了解法國大革命?
我承認我16歲的時候讀了《白癡》,可是不知道除了震驚以外還有什么?
但是冥冥中,我感到自己的靈魂是愛著那種書里散發(fā)的神秘的思想,那里面有種神奇的力量,使我從那個時候到現(xiàn)在都是西方思想的傾慕者,我自己認為除了李長吉的詩歌,我在自己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中從來沒有如此的感動過。
羅素說過,西方思想的三個來源是猶太教倫理,希臘的哲學美學思想以及羅馬的法律。
我想在這三種文明中,我都嗅到了一種年輕的不斷探索,不斷追問,不斷挑戰(zhàn)的氣息,一種羅馬戰(zhàn)士,希臘酒神,基督殉道的混合,那是一種強烈的生命和意志的肯定,是熱血和激情造就的屬于年輕人的美麗,是為真理和自由抗爭的精神,總之,是熱血和信仰筑就的豐碑,盡管也有著年輕人的殘忍,沖動,天真,甚至罪惡,但是他畢竟是真誠的,無所畏懼的,一種陽剛之情。
假如沒有這種只有年輕人才具備的勇氣,冒險和斗爭精神,假如沒有那種追求生命的真諦和宇宙的奧秘的執(zhí)卓,假如沒有年輕人的憤怒,懷疑,反叛,就沒有一次次壯麗的歷史瞬間和偉大的史詩,也沒有我們迄今為止所擁有的一切進步。
既然是年輕人,就不會安于現(xiàn)狀,服從權威,他要探索世界和人性,追求真理為自己的信念獻身。他注定要做一顆流浪的星星,甚至是流星,總之,他要求最大限度的揮灑熱情,體驗生命,責問天意。馬克斯偉伯說,基督教是流浪的工人,印度教是世俗的巫師,儒教是世俗的官僚。流浪,這就是西方精神的真諦。他永不滿足,永遠在世界和宇宙中流浪,這就是他們珍視的--自由。自由就是孤獨的,寂寞的,但又是最強烈的體驗宇宙和生命的唯一的力量,一個人只有在獨自一人的時刻才能夠認清自己接近上帝。即便印度人也有在老年的時候離開世俗獨自去修行的傳統(tǒng),一個人怎么能長久的不面對自己的靈魂,而只是拘泥于現(xiàn)世的事物呢!人在現(xiàn)實和人群中是很難不丟失靈魂的。
我想我們中國人是太熱愛這個現(xiàn)世了,愿意為此延長老年而放棄青年。實際上,一個人活的長還是活的好,是個難題。完全的以年輕人的熱情和信念去體驗人生難免受到挫折,甚至失去生命,但是畢竟你看到了這個世界,你生活過,你愛過,你感受過,但是要明哲保身就意味著放棄一切精神和肉體上的冒險,有時候是罪惡--這是體驗生命的代價之一。就要犯錯誤,會遭到失敗---即使拿破侖這個征服了歐洲的年輕人也要忍受普羅米修司式的悲慘結局。
但是,誰都會死,最后都要死。
當列寧踏上那飛奔的火車,當斯科特在向南極進發(fā),他們都不知道命運下一幕是什么,是死亡還是榮耀?
生命的全部秘密就再于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所以--那些年輕人,那些勇于冒險,不畏懼失敗的人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不可測度的上天,管他以后,我要在這一秒鐘自己選擇自己的命運!
害怕死亡,害怕失敗,我們都會害怕,因為失敗就是死亡的另外一種形式。
可是歷史的榮耀畢竟只屬于那些敢于用失敗和生命做賭注的人--人生就是賭博。
即使他們暫時失敗了,身后凄慘,但是比起那些永遠在熱炕頭吸煙的,首著富貴溫柔鄉(xiāng)安于現(xiàn)狀的人,他們畢竟有過豐富多采的人生,有回憶,有熱淚。歷史是不會忘記這些人的,他們的用自己的生命書寫歷史,創(chuàng)造歷史,歷史是一切時代和民族的最偉大的冒險家和瘋子,傻子創(chuàng)造的,不是那個在街角賣雜貨的小販。
你知道,我是個懶散的人,所以我才不強迫自己有所追求,關于這次遠征,我能告訴你的,只是這要比舒服的待在家里要好多少!
這是在南極探險的路上凍死的斯科特的遺言,那時候他的妻子正要生小孩。
一切偉大的行動首先的沒,不是策劃,不是計算,不是反復權衡,而是相信自己的信念!即而行動,一切偉大的業(yè)績都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沒有人比這些人更知道生命的短促易于消逝和脆弱,所以要在歷史的書卷上寫下哪怕一行字也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相信你的信仰!
哪怕只有你自己相信--愛情,榮譽,真理,還有你所夢想的一切,
你要首先相信,所以那些偉大的人物開始都是人們眼里的瘋子和夢囈者,誰會相信在美洲和歐洲之間能夠鋪設電纜,誰會相信有個地方真的到處是黃金,在大海的那一邊有新大陸和新世界?誰會相信人真的會飛到天上去?
我們中國人恐怕自己都忘記了,一個叫做萬虎的人,他為了飛到天上去把自己炸飛了,可是就是這個人被西方人尊敬著,而在我們浩如煙海,只充斥著循環(huán)的宮廷陰謀和一場場大同小異的動亂的歷史書中卻沒有這個人的名字。
他不是玄奘和鑒真,為了宗教冒險--其實他們也是熱烈的真理追求者,布道者,
萬虎只為了能象鳥一樣飛,把自己綁在鞭炮上炸成碎片,這是我們歷史上最浪漫最壯麗的失敗的者,比一切所謂的忠臣故事都可愛,因為他首先是一個人,一個沒有為道德倫理和君主而死,是為自己的浪漫信仰而死的人。是為了象鳥一樣在天上飛翔,一種自由的渴望,我們的民族多么需要這樣的人??!
天黑了,我看著沒有星星的夜空,我希望那自由,幸福,美好的星辰有一天也會照亮我們沉悶壓抑的夜空。
黑夜很可怕,但是畢竟有星星閃爍,
生命很空虛,可畢竟有真理,
世界很冷酷,可畢竟有愛情。
這書著實不錯。
有時候歷史只褒獎失敗者。
贊一個
茨威格的我都喜歡
茨威格的我都喜歡+1
尤其是《異端的權利》
贊。。。赤情
熱淚盈眶
萬戶。
看了你的評論 去買了兩本茨威格的書...看過后再來看你的評論
感覺寫得像那種勵志的是文章
p.s.應該叫萬戶吧……
黑夜很可怕,但是畢竟有星星閃爍,
生命很空虛,可畢竟有真理,
世界很冷酷,可畢竟有愛情。
喜歡你的評論.
支持!
“流浪,這就是西方精神的真諦。他永不滿足,永遠在世界和宇宙中流浪,這就是他們珍視的--自由。自由就是孤獨的,寂寞的,但又是最強烈的體驗宇宙和生命的唯一的力量,一個人只有在獨自一人的時刻才能夠認清自己接近上帝。即便印度人也有在老年的時候離開世俗獨自去修行的傳統(tǒng),一個人怎么能長久的不面對自己的靈魂,而只是拘泥于現(xiàn)世的事物呢!人在現(xiàn)實和人群中是很難不丟失靈魂的。 ”說的太好了!
近期看到的一個最好的評論。
還好呀,不過看看中國的再來看這些西方的東西的話,應該有不同的收獲吧:)
樓主寫句子記得寫賓語,不要寫到后半句就忘記前半句,思維奔逸太快。
真的有才氣,無語,佩服。
黑夜很可怕,但是畢竟有星星閃爍,
生命很空虛,可畢竟有真理,
世界很冷酷,可畢竟有愛情
書很好
不過這評論的觀點么,作為一個議論文來說,好像不太合邏輯。
世界上很多事并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互相排斥。比如說延長衰老并不意味著放棄年輕,相信自己的信念為什么就不能計劃和反復權衡?
贊頌勇氣不必要貶低理性,贊頌創(chuàng)新和冒險,也不要貶低穩(wěn)妥和計劃。失敗之所以比成功更值得贊頌在于成功是站在失敗的肩膀上的。
書還是要再好好看看,最好再仔細想想。我們民族最最缺乏的,是仔細想想。
這書評寫了好多,但有些發(fā)散和跳躍,等仔細看完本書以后再看看這書評的觀點到底如何吧
好書 茨威格到最后為什么自殺
我們民族最最缺乏的,是仔細想想。
+1
這個太對了~
有的時候覺得大家都有持有那種非對即錯的價值觀,有的時候會盲目并且偏激~(自己也會這樣,也許是因為關注的太少,思考的太少)
樓主為什么注銷了啊
想到《在沙漠中心》我們在群星中尋找自己的真理。
茨威格這么影霸的人物,應當有更多的讀者。
LZ的評語不錯,關注下
“我想我們中國人是太熱愛這個現(xiàn)世了,愿意為此延長老年而放棄青年?!?/p>
“萬虎只為了能象鳥一樣飛,把自己綁在鞭炮上炸成碎片,這是我們歷史上最浪漫最壯麗的失敗的者,比一切所謂的忠臣故事都可愛,因為他首先是一個人,一個沒有為道德倫理和君主而死,是為自己的浪漫信仰而死的人。是為了象鳥一樣在天上飛翔,一種自由的渴望,我們的民族多么需要這樣的人啊!” (萬戶)
黑夜很可怕,但是畢竟有星星閃爍,
生命很空虛,可畢竟有真理,
世界很冷酷,可畢竟有愛情
不是沒必要想想,只是歷史的閃耀時,自是前無來者,開創(chuàng)未來的首創(chuàng),當你要以生命為賭注,以幸福為代價時,多少人,敢常人之不敢,棄人之不敢棄,堅持自己的信念,去追逐,去拼搏
世間事,未到山窮水盡處,不得以悟人生。
是熱血和信仰筑就的豐碑,盡管也有著年輕人的殘忍,沖動,天真,甚至罪惡,但是他畢竟是真誠的,無所畏懼的,一種陽剛之情。
我是這樣的年輕人?。?!
非此即彼 ,樓主的評論有失偏頗
這個但是我就想起了顧城呢
馬克斯偉伯說,基督教是流浪的工人,印度教是世俗的巫師,儒教是世俗的官僚。流浪,這就是西方精神的真諦。他永不滿足,永遠在世界和宇宙中流浪,這就是他們珍視的--自由。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像荊棘鳥那樣尋找荊棘的一生,死也要死得燦爛,我一點也不怕?。?!
太棒了,這篇文字。
書評寫的好,當飲一杯。
很浪漫的文章,我很喜歡
喜歡讀書的朋友,歡迎加入QQ讀書群292481557。
Nice!?。。。。。。。。。。?!
贊樓主的書評
書評寫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