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513-602年),高涼(今廣東陽江西)人。姓“冼”,梁朝高涼太守馮寶之妻。 在冼夫人生活的那個年代,我國南方和北方形成對立的局面。南北兩方為了爭奪領(lǐng)地,接二連三地打仗,弄得大好河山四分五裂,老百姓生活不得安寧。對此,冼夫人非常憂慮。 據(jù)《隋書》記載說: “夫人幼賢明,多籌識,在父母家,撫巡眾部,……每勸親族為善,由是信義結(jié)于本鄉(xiāng)?!?/SPAN> 冼夫人生活的年代,因俚族保留較多母系氏族的遺風(fēng),她未受到封建禮教羈絆,使得她的才華得以充分發(fā)揮。 冼夫人年輕時,在父母家就精明能干,善于“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享有很高的威望。她主張各個兄弟民族都是一家人,不要互相殘殺,祖國的河山應(yīng)該統(tǒng)一。她的哥哥冼挺官為南梁州刺史時,曾“恃其富強,侵掠旁部,嶺表苦之?!辟蛉嗽啻慰嗫谄判牡匾?guī)勸他,不要做掠奪其他民族的傷天害理的事。 當時,高涼太守馮寶,是位漢族青年,尚未娶妻。馮寶的父親羅州刺史馮融聽說冼家女兒名聲好,為爭取少數(shù)民族上層人物的支持,主動替兒子向冼家提親。冼姑娘仰慕漢族先進的文化,對年輕有為的馮寶也很滿意,就爽快地答應(yīng)了這門婚事。 冼夫人嫁與漢族人馮寶以后,因馮寶家是北方人,她的公公馮融雖然官居羅州刺史,但由于當?shù)氐呐磐馇榫w,曾使他“號令不行”。冼夫人識大體,顧大局,以她在本地少數(shù)民族中的威信,多方斡旋,耐心解釋,使各方歸順。 她積極參與政事,協(xié)助馮寶理政。遇到本部族首領(lǐng)違法,絕不袒護,雖是親族,也秉公辦事。這樣,很快就使政行令通,遠遠近近出現(xiàn)了安定的局面。 她還多次親自率領(lǐng)部隊,討伐一次又一次的叛亂,都取得了勝利,被人們稱做“平叛有功”之人。 陳朝初年,冼夫人的丈夫馮寶去世,嶺南亂起。冼夫人挺身而出,敢冒風(fēng)險,不辭勞苦地到嶺南各州,據(jù)理說服叛亂的首領(lǐng)。 558年,冼夫人派她9歲的兒子馮仆代表自己,會同嶺南諸州的首領(lǐng),進京謁見陳武帝,表奏嶺南各州的歸附之意。武帝大悅,設(shè)宴款待。 陳朝初年,政局不穩(wěn),皇帝頻頻更換,內(nèi)亂不斷發(fā)生。冼夫人五十七歲那年,嶺南地區(qū)的一個地方官歐陽紇,依仗自己手中有兵權(quán),野心勃勃地策劃反叛當時統(tǒng)一我國南方的陳朝。 歐陽紇起兵鬧事時,他認為最大的障礙就是這個冼夫人。因為這位冼夫人,在嶺南地區(qū)的許多大小頭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他勸說人們安定下來,歸屬陳朝,聽從陳朝的統(tǒng)一法令的。 因此,歐陽紇想:如果冼夫人能順從他,他的反叛行動就會得以成功。 當時,冼夫人的兒子馮仆二十多歲,是歐陽紇手下的陽春太守。歐陽紇把馮仆召到自己的營中扣押起來,威逼他一同反叛。并且故意放出風(fēng)去,說只要他不服從,或者冼夫人有什么動作,他就要把馮仆給殺了。 情況萬分危急! 馮仆派一位親兵,秘密地趕到高涼,把這事告訴了母親冼夫人。冼夫人聽了,氣憤至極,沒有想到歐陽紇會如此卑鄙,如此心狠手辣。 她很清楚,在自己面前擺著兩條路:一條是順從歐陽紇的反叛。這樣,兒子便可以得救。另一條則是反對歐陽紇反叛,堅決給以鎮(zhèn)壓。那樣的話,兒子就很可能被殺害。 怎么辦? 深明大義的冼夫人,很快就做出了決擇。她對部下說: “我家祖宗幾代人,都是忠貞報國。我兒子的安危是小事,國家的統(tǒng)一大業(yè),才是天下大事!我決不會為了小家而損害國家利益!” 于是,冼夫人立即派人向陳朝政府奏明了歐陽紇反叛的嚴重事態(tài),并且在陳朝政府的討伐部隊到來之時,緊密和部隊配合作戰(zhàn),叛亂很快就被平息了。歐陽紇還沒有來得及動手殺害馮仆,就遭到了慘敗。冼夫人從大牢里救出了馮仆,母子又團圓了。 陳朝亡后,嶺南各州自動奉冼夫人為“圣母”,自愿歸屬在她的統(tǒng)一指揮之下。盡管江山易之,但嶺南各州卻保持著局部的安定統(tǒng)一。 隋朝統(tǒng)一之后,589年,冼夫人派她的孫子把隋將率領(lǐng)的部隊迎進廣州。事隔不久,番禺的王仲宣發(fā)動叛亂,把隋將圍困在廣州,有些地方的民族首領(lǐng)也紛紛響應(yīng)。剛剛統(tǒng)一的嶺南,又面臨著四分五裂的危險局面。 冼夫人派孫子馮暄率領(lǐng)人馬增援隋將。但是,馮暄與王仲宣的部下陳佛智是莫逆之交,故意“遲留不進”。 冼夫人勃然大怒,立即監(jiān)禁了孫子馮暄,并派另外一個孫子馮盎率兵打敗了陳佛智,將陳佛智斬首。 馮盎擊敗了王仲宣,使廣州解圍。冼夫人再次為嶺南的統(tǒng)一大業(yè),做出了貢獻。 隋朝廷為表彰冼夫人的豐功偉績,特別追贈她那已經(jīng)去世的丈夫馮寶為總管廣州的譙國公,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提升冼夫人的孫子馮盎為高州刺史,并赦免馮暄,任命為羅州刺史。 隋朝廷在封贈冼夫人的文告中,稱贊她說: “情在奉國,深識正理”、“甚有大功”。 作為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領(lǐng)袖人物,冼夫人這種一心為了國家統(tǒng)一而不顧親兒子安危、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世世代代為各族人民所稱頌。 冼夫人的義舉,也極大地教育了兒子馮仆,懂得了如何為官處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