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案例告訴你:互聯網時代物流信息平臺怎么建? 】 2014-07-04 物流指聞 物流指聞 中國公路貨運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無論是貨運汽車量和還是市場貨運量都在飛速增加:行業(yè)數據顯示,2013年貨運量為9613萬噸,貨運汽車為1419萬輛,其貨運量和貨運汽車數量分別是2007年的3.07倍和2.07倍。然而海量的貨運市場帶來的是中國年公路運輸3.8萬億的成本,為了降低物流交易成本,國家和企業(yè)在過去的8年里投巨資在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上,但是建設的貨運平臺一代又一代,真正建設起來的屈指可數,小黑板加黃牛還是主流,原因是什么? 一、分析:貨運信息平臺為什么建立不起來 1.為什么長三角和珠三角信息網平臺打不過線下的小黑板? 根據物流指聞和“黃剛有約”各站的所采集的信息判斷,南方市場經濟發(fā)展較快的地方,已經形成了縱向的信任關系,而且是主要依靠最初的小黑板模式建立起來的信任關系,外界環(huán)境關系很難打破已有的信任關系。信息平臺比小黑板模式下發(fā)展的信任關系后進入市場,因此很難打破原本的信任機制。 2.為什么物流園區(qū)信息大屏幕做不起來? 黃剛(微博@黃剛-物流與供應鏈)觀點:推動者只考慮交易,沒有思考司機憑啥要來交易,其次黃牛與司機間的強關系不會因有信息大廳而替代,信息大廳并沒有建立交易的信任機制,第三沒有思考一體化服務,物流交易前的信息,交易后的服務,第四一錘子買賣多,沒沉淀交易數據積累。 3.為什么貨運APP推廣不起來? 通過對市場上的幾款貨運APP、交易終端分析,我們發(fā)現這些平臺都在努力把司機引入到交易網絡中進行直接交易。但是這些平臺的推動者沒有想過為什么要使用你的APP,配套的驗證、合同公證、雙方的權益機制也沒有建立起來,這就造成了他們無法占領市場。 以上幾種模式并沒有把物流交易從線下拉到線上,為什么黃牛不可替代?其核心問題在于信任機制沒有建立,而根據市場觀察有關系基礎的交易量遠遠大于陌生交易量,所以如果要建立一個貨運信息平臺,先決條件是你要先建一個貨運的關系平臺;同時平臺配套的驗證、合同公證、利益分配機制也需建立起來。而面對海量的貨運交易市場,物流交易的電子商務化的機會窗口正在打開,因為卡車司機正在年輕化(80、90后逐漸增多),卡車司機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80%以上,移動支付正在興起。當下國內有一些平臺正在做這方面的創(chuàng)新,我們以路歌平臺模式的最新玩法為案例給大家介紹。 二、2014年國內互聯網交易平臺典型案例 1.核心理念:把失控交易鏈變成良性交易鏈 整車運輸交易結構:失控的交易鏈 傳統線下模式由于分包鏈太長,產生很高的交易成本,而物流交易互聯網化的目標就是打破中間交易環(huán)節(jié)。路歌采用的方法是通過物流經濟人建立精準的陌生交易:貨主在路歌平臺上想找到一輛車,平臺會基于大數據智能推薦一個合適的、跟這個車有調度關系的一個物流公司——物流經紀人,通過物流經紀人來和貨主對接業(yè)務,建立信任關系,從而把陌生交易變?yōu)椤笆臁标P系,類似于淘寶推薦信用高的賣家給買家的模式。 2.整體模式解讀 (1)以平臺軟件做基礎 路歌先做的是最底下一層,即平臺軟件。產品系列為:管車寶、途視寶、好運寶。管車寶是在市場上廣泛使用的底層,適用于整合利用社會車源的ERP產品,途視寶是為管車寶上游信息鏈服務的信息產品,好運寶是卡車司機手上的東西。 (2)通過大數據分析產生云服務來盈利 卡車的位置和軌跡數據,平臺交易產生的交易數據,沉淀下來就是數據寶藏。通過分析數據從而沉淀出運力資源層、交易關系層、實時運單層,基于這些信息產生云服務。這些云服務就包括運力整合、財務支撐、在線保理、電子回單等,其中金融服務是重要的部分:通過后臺對接保理公司和銀行,路歌可以在線提供運輸過程中的保理貸款,通過金融服務來收費。這就是物流衍生出來的商業(yè)模式。 整體的搭建步驟 第一步、建立一個關系平臺; 第二步、要建立一個使用關系網/關系數據的機制; 第三步、在這種機制上加入各種各樣的增值服務。 三、此案例的價值點 1. 200萬臺卡車司機用戶——在路歌物流電商平臺上有200萬的卡車司機在跑,沉淀有海量的位置和軌跡數據。 2. 創(chuàng)新移動端——路歌的微信平臺中路歌車場采用“打車模式”找車,實時顯示周圍卡車的數據,按實際需求對接業(yè)務。 3. 通過大數據提供云服務——對司機數據進行分析,得到運力資源、交易關系、實時運單信息,從而產生對接保險、運力整合、運力資源的服務。 注:本內容由維天運通供稿(7月5日董事長馮雷2014年CIO峰會演講)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