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傳統(tǒng)名方之茵陳蒿湯 43、茵陳蒿湯 茵陳蒿別名:茵塵,茵陳,綿茵陳。 藥物組成 茵陳蒿六兩( 主治 泄熱,利濕,退黃,陽黃身熱,面目、周身黃如桔色,小便黃赤短澀,大便不暢(或秘),腹微滿,口渴胸悶,煩躁不安,或有頭汗出,別處無汗,苔黃膩,脈滑數(shù)。 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外用適量。 功效與作用功效 清濕熱,退黃疸。 來源產(chǎn)地 茵陳蒿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為菊科植物茵陳蒿或濱蒿的幼苗,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采收炮制 春季幼苗高約3寸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生用入藥 性狀性味 有西茵陳、綿茵陳之分,均以質(zhì)嫩、綿軟、色灰白、香氣濃者為佳。習慣認為產(chǎn)于陜西三原的質(zhì)最優(yōu)。 性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 應(yīng)用 1、濕熱黃疸 茵陳善滲泄而利小便,故可去濕熱,利黃疸,為治黃疸之要藥,單用有效。若身如桔子色,屬陽黃者,可茵陳與石膏、梔子配伍,即《外臺秘要》三物茵陳蒿湯。若腹?jié)M便秘者,可與梔子、大黃配伍,即《傷寒論》茵陳蒿湯。若濕邪偏盛,小便不利者,又可茵陳蒿末與五苓散末合用,米湯送服,方為《金匱要略》茵陳五苓散。若屬寒濕陰黃、膚色黯晦,肢體逆冷者,與附子、干姜配伍,即為《衛(wèi)生寶鑒·補遺》茵陳四逆湯,溫陽祛濕利黃疸。 2、濕瘡癢疹 茵陳蒿苦微寒,入肝經(jīng)血分,有解毒療瘡之效,常用治濕熱內(nèi)蘊所致的風瘙隱疹、濕疹疥瘡等證配伍黃柏、土茯苓等藥應(yīng)用。亦可單味煎湯外洗。 現(xiàn)代研究化學成分 茵陳蒿含具有利膽作用的蒿屬香豆精。全草含揮發(fā)油0.23%左右,油中主要成分為β-蒎烯、茵陳二炔酮、茵陳二烯酮、茵陳烯炔、茵陳炔內(nèi)酯等。還含有綠原酸、咖啡酸、茵陳色原酮、甲基茵陳色原酮等。 藥理作用 1、利膽作用 本品水浸劑0.25%/Kg,或精制浸劑1g/Kg靜注于急性膽囊插管犬,或以精制劑1g/kg給慢性膽囊造瘺犬灌服,不論對健康犬或四氯化碳所致肝損害犬,均有利膽效果。 2、保肝作用 給四氯化碳所致肝損害大鼠每天皮下注射茵陳煎劑0.61g,第8天作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治療組動物肝細胞腫脹氣球樣變、脂肪變與壞死等均較對照組有程度不等的減輕;肝細胞糖原與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復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活性顯著下降,似有保肝作用。 3、降血脂、擴張冠脈及促纖溶作用 給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癥兔灌服茵陳煎劑3g/kg,用藥2和3周后,治療組血清膽固醇分別下降19.2mg與30mg,β-脂蛋白亦明顯下降,動脈壁壁粥樣硬化較對照組輕,兔主動脈壁膽固醇含量亦較對照組明顯降低,說明茵陳有一定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4、將血壓作用 茵陳水浸液、乙醇-水浸液、揮發(fā)油和6,7-二甲氧基香豆縈均有降血壓作用。 5、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證明,茵陳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弗氏痢疾桿菌、志賀氏痢疾桿菌、腦膜炎雙球菌與枯草桿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6、解熱作用 茵陳醇浸刑2g/kg灌服,對人工發(fā)熱兔有顯著解熱作用。用藥后半小時起效,作用高峰時可降至正常水平以下。 7、抗腫瘤作用 茵陳水提物能顯著地抑制移植在小鼠身上的Meth A腫瘤的生長,并延長荷瘤小鼠的生命。體外試驗證實對數(shù)種腫瘤細胞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提示其抗腫瘤作用主要是通過直接殺傷腫瘤細胞。茵陳對腫瘤壞死因子(TNF)的產(chǎn)生有起動作用。有效成分之一是茵陳色原酮。 8、其他 茵陳水浸液、精制水浸液、揮發(fā)油、綠原酸、咖啡酸與6,7-二甲氧基香都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后者還有平喘作用。 茵陳蒿臨床報道 1、治療肝炎 茵陳30~45g水煎服,治黃疸型肝炎32例,平均療程7天,能迅速消退黃疸與退熱,肝腫縮小亦較明顯。菌陳與甘草、紅棗配伍煎服,對小兒傳染性肝炎亦有效。也有茵陳與黃柏、山梔、板藍根配伍治療傳染性肝炎有效的報道。另有臨床觀察認為,茵陳與丹參、大青葉、大棗配合或與路邊荊、田基黃、敗醬草、甘草配伍,對病毒性肝炎有預防作用。 小兒黃疸型肝炎:用茵陳蒿湯加板藍根、蒲公英治療小兒急性傳染性肝炎378例,痊愈372例,好轉(zhuǎn)6例,黃疸消退平均5.6天。20~40天肝功能恢復正常。 2、治療膽道感染和膽石癥 以菌陳蒿湯辨證加減治療膽道結(jié)石217例,排石率為65%,其中結(jié)石排凈者達27%,且療程縮短。 3、治療膽道蛔蟲癥 茵陳煎服,配合針刺內(nèi)關(guān)止痛,再以其他措施驅(qū)蟲,觀察70例,臨床治愈67例,好轉(zhuǎn)2例。平均治愈日數(shù)為3.72日,平均疼痛緩解時間為1.47天,療程比西藥組和烏梅驅(qū)蛔湯組明顯縮短。 4、治療高脂血癥與冠心病 以茵陳、澤瀉、葛根配伍,亦有明顯降脂效果。茵陳、蒼術(shù)、雞血藤、莪術(shù)為主方,陽虛加附子,陰虛加玄參,治療冠心病74例,心電圖與心紋痛有不同程度改善和緩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