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可以隨心所欲的生活 著名的社會學家李銀河最近在網上公開了自己的私生活,稱在其愛人王小波離世三個月后就與“大俠”重新戀愛,至今已有十七年,并就有些人說她“拉拉”一事進行了澄清。 李銀河在一篇文章里說:“堅持我的采蜜哲學。人生如花叢,我只是從中采擷一點點精華,對其他的一切不去理睬。人生只有短短的幾十年,要好好地享用自己的生命,自由奔放,隨心所欲?!?o:p> 我很欣賞李銀河的這段話,其實人生真的很短,為什么不能自由奔放、隨心所欲呢?當然,欣賞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道德的氛圍中,能夠做到這一點是需要勇氣的。李銀河作為中國當代知名的社會問題學者,毫不避諱的把自己的隱私拿到太陽底下來曬,尤其需要理性和底氣。在無數(shù)中國人對于有關性的問題上仍然三緘其口的時代里,李銀河在異性戀、同性戀、換妻、賣淫嫖娼等許多公眾日益關注的問題上大膽前衛(wèi),態(tài)度鮮明并且標新立異,遭到了很多的口誅筆伐。筆者無意也沒有資格對于這些敏感話題進行評判。但是對于李銀河在私人私密的事情上如此坦誠如此理性以及她對于人生婚戀感情問題上的態(tài)度還是有所認同。 我們推翻封建帝制已經多年了,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的封建烙印仍然還是每一個中國人很難完全脫離的桎梏,社會生活中到處都有那個看似消失但是仍然有著旺盛生命力的封建勢力。尤其是在婚戀感情問題上,貞節(jié)牌坊雖然早已經轟然倒塌,可是人們心中的貞節(jié)牌坊還高高的豎立在思想領域的陣地上。李銀河在王小波離世后三個月就開始了新的生活,不能不說是在沖決了傳統(tǒng)道德藩籬方面是一個勇敢的行者,讓人敬佩。在我們的周圍,有多少未亡人還在死守著那塊貞節(jié)牌坊,苦熬人生。當今的媒體甚至還在有意無意的把人生的傷痛美化為對于逝去的人的癡情。文學作品也喜歡把未亡人遭受的巨大的悲痛完全當成人生的道德審美來享受。人們常常贊美那些愛人去世后含辛茹苦的滴血人生,贊賞那些寧可孤獨守寡也不再娶再嫁的人們并且視為道德的楷模??墒?,有多少人知道未亡人內心的傷痛?有多少人能理解未亡人內心里那種強烈的對于人生重新開始的熱切和追求呢? 封建禮教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尤其是對中國婦女的人性摧殘可謂令人慘不忍睹!貞節(jié)牌坊在推翻帝制的革命中被拆掉了,而人們內心的魔鬼依然尚未遠去?!按嫣炖頊缛擞?、“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仍然是很多人的精神信條。別說讓寡婦鰥夫們重新開始生活,就連寡婦門前都成為了禁地,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由于這種封建禮教的束縛,使多少人本來可以重新找到生活的伴侶和感情的寄托成為泡影,在孤寂和憂郁中一天天苦度余生。自由奔放、隨心所欲的生活對于那些喪偶的男男女女尤其是很多的女性不啻是一個天方夜譚。 毋庸諱言,男歡女愛是人性的本來需要,可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偏偏卻要存天理滅人欲,而且直到現(xiàn)在還這樣“冰天雪地”一般。三十幾年前的“兩地生活方式”,使多少人為了革命事業(yè)滅了自己的人欲?,F(xiàn)在,數(shù)以千萬計的農民工和他們的留守妻子仍然天各一方。有多少人從人性的角度看待和解決這樣的常識性問題嗎?人生在世,除了你出家修行,不可能完全脫離紅塵的困擾。說到這里,我們還讓人想到中國的出家人,在這個世界上可能只有中國的僧人不許娶妻生子,完全徹底的脫俗了。不知皈依佛門的男男女女在荷爾蒙的猛烈沖擊之下如何做到六根清凈的。食色性也,這是老祖宗的古訓??墒乾F(xiàn)實生活中對于人性的摧殘卻也是老祖宗們留下的“禍根”。中國人古來就講仁愛之心,不知道為什么卻在這方面如此刻薄不容??磥碓掗L,我們暫且不去理會了。 由李銀河的文章想到了這么多的事兒,并且胡說八道了一大篇,不知道各位看客有否同感。人們啊,人生是短暫的,我們不能一個人在孤寂之中就這樣踟躕獨行。路途上美麗的風景比比皆是,為什么不和那個能撥動你我心弦的人挽起手來共同欣賞呢? |
|
來自: 鄉(xiāng)下老太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