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色瓢蟲克蚜蟲 日期:2015-01-05 14:21 作者:市植保站 侯崢嶸 來源:京郊日報 點擊:48 異色瓢蟲幼蟲正在捕食蚜蟲
我國最常見的異色瓢蟲
釋放瓢蟲卵卡防治蚜蟲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高了,首要的就是“吃得安全”,有機農產品因此受到了極大的歡迎。但是,由于農民在生產中追求蟲害防治的高速和高效,使用了大量的化學農藥,不但殺傷了害蟲的天敵,還使得害蟲對農藥的抗性越來越嚴重,這樣一來,農民不得不使用濃度更高的農藥來對抗害蟲。這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惡性循環(huán)導致農藥的過量使用以及對農產品和環(huán)境的極大污染。 為徹底杜絕這種惡性循環(huán),現在的有機農業(yè)生產中,越來越多地使用生物農藥來防治害蟲。而有益天敵昆蟲作為生物農藥的一種,來源于自然,使用于自然,對環(huán)境無污染,對作物無藥害,節(jié)能高效,值得推崇。為讓更多的生產者了解這些“生防衛(wèi)士”,我們將陸續(xù)對有益的天敵昆蟲進行相關介紹,以饗讀者。 提到瓢蟲,人們耳熟能詳的就屬七星瓢蟲了,它以漂亮的外表、“揚善除惡”的品質為大家所熟知,在我們所接觸到的昆蟲當中,七星瓢蟲已經成為有益天敵昆蟲的代表。但其實,瓢蟲的種類是非常多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廣泛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瓢蟲——異色瓢蟲。 異色瓢蟲身體呈半球形,頭后部被前胸背板所覆蓋,上顎基部有齒。在自然界,異色瓢蟲能捕食多種蚜蟲、蚧蟲、木虱、鱗翅目昆蟲的卵及小幼蟲等,是一種有效進行生物防治的物種。 異色瓢蟲一生經過4個蟲態(tài):卵、幼蟲、蛹和成蟲。人們常常見到并喜愛成蟲期的瓢蟲,但是很少有人會去注意幼蟲期的瓢蟲,由于他們的外形比較丑陋,還常常會被人們誤認為是害蟲而加以消滅。 異色瓢蟲的卵通常呈鮮艷的黃色,在自然界這種顏色具有警戒作用,仿佛在告訴它們的天敵,“我們并不好吃”。成蟲一般會把卵塊產在植物葉片的背面或枝干上,卵塊一般有20粒卵,呈4-5行整齊排列。卵通常2-7天就能孵化成小幼蟲。 瓢蟲幼蟲生長很快,食量很大,共脫三次皮,每脫一次皮幼蟲就長大1齡,因而共有4個齡期。4齡瓢蟲幼蟲在化蛹前用腹部末端粘在植物表面,身體稍拱起并縮短,不再取食,通常也不動,而體內卻進行激烈的組織重組,以便進入蛹期。 蛹是瓢蟲的第三個蟲態(tài),化蛹的過程很短,有時只需幾秒鐘就能完成,一般情況下很難觀察到。蛹看起來一動不動,但如果遇到其它小昆蟲騷擾,蛹會突然豎立起來把它們趕跑。 經過蛹的蛻變,漂亮的成蟲出現了,瓢蟲的成蟲與其幼蟲期的食性保持一致。幼蟲期捕食蚜蟲,成蟲期也依然捕食蚜蟲;幼蟲是取食植物的,它仍取食植物。瓢蟲的成蟲可生活幾個月,有的長達1-2年。 異色瓢蟲是北京地區(qū)常見的瓢蟲種類,它也可謂“變化多端”,本種內共有一百多種變化,在北京就可以找到50多種變型。所以,如果你看到了很多個不同斑紋的瓢蟲,其實說不定就只是一種瓢蟲。 蚜蟲是農作物、蔬菜、花卉、果樹和園林植物上最常見的害蟲之一,它們喜歡群聚在植物的嫩梢嫩葉上為害,使芽梢枯萎、嫩葉卷縮,蚜蟲的尾部還可分泌蜜露,引起病菌繁殖, 從而影響植物葉片的正常生長,引起的煤污病,不但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還降低了食用價值。在自然界,瓢蟲是蚜蟲最主要的天敵。異色瓢蟲可捕食棉蚜、蓮縊管蚜、煙蚜、桃大尾蚜、麥二叉蚜、落葉松大蚜等多種蚜蟲,并且異色瓢蟲食量很大,三四齡幼蟲和成蟲每天能捕食一百多頭蚜蟲,就連剛孵化的一齡幼蟲每天也可捕食8-10頭蚜蟲,捕食能力非常強。 目前,異色瓢蟲以其出色的防治能力成為生物產品中的一員,大量的瓢蟲經過人工飼養(yǎng)繁殖,已經成為防治蚜蟲為害的利器。相信在未來,異色瓢蟲會走進更多的田地、菜園和果園,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
|
來自: 侗鄉(xiāng)人1961 > 《(1)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