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幸福在哪里? 教師的不幸有千萬種,但是它主要來自于整個社會對學生分數(shù)要求的壓力,來自于學校對教師不科學的考核制度,來自于教師自身理想的追求這三個方面。幸福是一個至今沒有確切定義的名詞,但是幸福一定有其文化的特征,在探究教師幸福之路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在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中能尋覓到教師的幸福之路。中國文化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經(jīng)典就是《論語》。孔子是至圣先師,不僅受我們中國人的愛戴,如今他受到世界人尊崇。《論語》中記載孔老夫子為人之師的生命狀態(tài)是幸福的,甚至達到“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的福樂狀態(tài)(福樂是幸福的最高級,其中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忘我)。因此作為一個中國教師我們沿著孔老夫子所走過的道路前行,一定能達到幸福之路。 教師的不幸之源 一、都是分數(shù)惹的禍。 就目前而言這是一個追逐分數(shù)的社會,“分分學生的命根”演變成國人的命根。社會上衡量教師的標準就如同衡量學生一樣就一把尺子——分數(shù),因此教師本是一個傳道的職業(yè)演變成一個單一傳分的職業(yè)。迫于社會的壓力教師只能將學生視為分數(shù)的機器。明明知道這樣做是在摧殘學生,明明知道這樣做是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明明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而為之,我認為只要有一絲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不會對堅持愚昧、堅持落后(兩個堅持)的教育津津樂道!因此在良心受著強烈地自我譴責的同時在實施著摧殘計劃,這樣的生活能幸福嗎? 教育最本質的定義是人的發(fā)展,就分數(shù)而言于學生發(fā)展了什么?于教師發(fā)展了什么?就教師而言沒有自我的拼搏與奮斗,游離于人性之外的活動,還談何幸福的指數(shù)?教師的職業(yè)成為非輸即贏的賭博,以教化為目標育人的神圣讓位給創(chuàng)造分數(shù)的低劣明星。中國的“狼爸爸”“狼媽媽”在培養(yǎng)“狼孩子”震驚世界,中國的教師在充當什么角色? 學校時時上演著骨脆脆事件,本不該骨折的卻輕易地骨折了!按常理應該在中年人出現(xiàn)的病癥,但是在幼年的孩子身上出現(xiàn)了。運動與睡眠的嚴重不足終將成為社會的嚴重問題。 分數(shù)高了就幸福了嗎?贏得了分數(shù)卻輸?shù)袅巳松皇菍覍野l(fā)生嗎?越是重點校學生不是病了,就是瘋了,或是傻了的現(xiàn)象越嚴重!不是嗎?有一所全國聞名高中據(jù)說一線教師在45歲左右就得退下來,因為人到中年難以在支撐透支體力的教學活動,教師竟然成了吃“青春飯”的職業(yè),多么的可悲??!就是這所高中學校卻成了全國很多學校頂膜禮拜的圣地!紛紛參觀,紛紛學習;就是這所高中全國各地分數(shù)優(yōu)秀的學生被父母驅逐到此地! 前些天網(wǎng)傳南方一所重點高校,一周之內三起自殺事件發(fā)生,其中一個博士、一個本科生。我國一所著名的大學中有一棟樓被業(yè)內命名為“跳樓樓”,后為防止學生從此樓跳下去,所有的窗子都被焊接上。這樣的例子在中國應該是舉不勝舉。按理說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生命應該有最深刻的理解,但是卻輕易的放棄,這說明什么? 教師的不幸之源 二、惡性的競爭 本來教師的工作是面向活生生的人,因此工作應該是藝術的。由于僅僅用分數(shù)這把尺子衡量教師,教師的追求就僅僅朝著這一個方向——考試技術。藝術可以交流,允許精彩紛呈,但技術就是競爭,一分高下。教師這個職業(yè)雖然不是生死的競爭,不至于使人完全喪失人性,但是僅僅是面子的競爭,就有好多優(yōu)秀的品德由于競爭消失貽盡。分數(shù)的高低,職稱的高低,獎金的多少,這些從物質層面上都不會給教師帶來多少變化。但是從精神層面上就拉開了很大的差距,教師拼命地開采自身與學生的精力,這說明教師對精神生活有著強烈的追求。 教師的不幸之源 三、理想的缺失 理想的缺失也是教師不幸的原因之一。由于理想的缺失,生活中就缺少動力系統(tǒng),一旦遇到困難就立即縮回,可謂知難而退。羅素在《幸福之路》中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中這一努力的缺乏,就使他丟失了幸福的一個基本因素?!币笮忝烦囊皇赘琛缎腋T谀睦??》中的歌詞有這樣一句:“幸福不是毛毛細雨,它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 其實影響我們教師的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學生是否愛你!因為親其師,信其道!一個沒有理想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什么?當我們在學生面前夸夸其談的時候,你不要忘記教育還有一個名字:影響! 教師的幸福之路 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我們教育的根本是什么?無需印證教育的根本絕對不是分數(shù)!“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彼膫€弟子都有瑕疵,但卻是孔門弟子七十二先賢之四。我們看重學生什么?不是分數(shù),是德行!所以當我們的教師將關注點放在學生德行培養(yǎng)的時候,就一定能教出快樂!即使有的學生僅僅考了21分。我們學校樓道最明顯處懸掛著我們學生的畫像,最中央的不是我們學校學習成績最優(yōu)秀的學生,而是一個學習成績很差,但是能說出:“我學習不好但品德好!”這樣豪言的學生劉青云。 我們探尋一下孔老夫子的教育觀: 教育的順序是什么?“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span> 教育的內容是什么?“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span> 什么是好學?“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稱贊顏回好學是因為其“不遷怒,不貳過”。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則說:“無論是教堂還是學校,在他們行使其真正的功能的限度內——都是為了使人變得崇高。” 還記得去年期末考試過后,在七年級的辦公室,幾個語 文老師拿著一張卷子正議論紛紛,見我走進辦公室把目光都轉向我。“校長您來判斷一下,這作文應該減多少分?”把試卷遞給我,快速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我終于明白老師們議論的原因。這是一篇讓人讀后拍案叫絕的佳作!老師們不知道應該給這篇佳作減多少分?“為什么減分?”我問?!安粶p分?”老師們都懷疑我說的話?!笆?!為什么不加分?”“加分?”“對,加分!”我肯定的說。“作文分數(shù)滿分四十,這篇佳作應該給四十五分或給五十分?!?/span> 我當即召開全體教師會,宣布無論是哪一個學科,都要找出學生出人意料的巧妙解題案例。如有,就應該為學生加分,并且將這樣的試卷收藏起來,以作為我們以后教學的資源。在這樣的試卷上你先標注“收藏”的字樣,寒假過后這樣的試卷全部收回。 每個學科都是滿分一百,在這次期末考試中有的學生在某個學科得了一百多分! 寒假正值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許這張試卷他拿到家里后,一家人會過個好年!你信嗎?別小看這個舉措,這分數(shù)還真的另有其他功能! 我覺得分數(shù)的功能不僅僅是衡量學生學業(yè)水平,它的功能更應該是激勵學生。特別是激勵那些會思考的學生以及學習上進步的學生或可能要進步的學生。 不得不承認如果教師拒絕分數(shù),假使學生考試都是零蛋,一定會影響我們教師的生活質量。 相信嗎?分數(shù)是教育的副產品。 目前高效課堂在教育界上很流行,所謂的高效就是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得最多的知識。面對當前這樣轟轟烈烈教育思潮,是否依然沒有脫離開功利化的教學?這很值得思考。如果高效是針對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喋喋不休,或者指導不得法而言,這高效是應該大力推廣倡導的。但是如果高效緊緊圍著“短時間獲得更多的知識來運作”,我覺得如同把孩子放入學步車,孩子是很快學走了,但是對孩子未來的平衡覺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有的孩子因此不會爬,造成后天注意力不集中缺陷。 高效課堂僅僅圍繞著一堂課的方法值(更會學)、數(shù)量值(更多學)而行,而忽略動力值(更想學)、意義值(更發(fā)展)那就存在著嚴重的缺陷?!胺蜃友簧普T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span> 老師步步引導,用知識豐富我,用禮法約束我,想不學都不成。這是顏回對老師孔子授課時的感受,孔老夫子之所以成為至圣先師,他是課堂動力值的實踐者。因此上高效指的是什么?知識以外的不能忽略! 不得不承認知識悟出來的,“悟”即“我心也”,就要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來感知。也許在“悟”的過程中會走些彎路,恰恰這些彎路讓學生明白、了解那里是行不通的,相對于某個知識點來說不是高效的,但是這個過程讓他知曉了整個世界。因此教師在激烈的競爭面前你是否敢于等待?你是否擁有諸葛亮七擒孟獲的耐性,讓學生不斷的犯錯誤中而獲得人生的免疫能力! 這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更需要高尚的師德——不急功近利! 在中國教育史上創(chuàng)造奇跡的孫維剛老師,他是數(shù)學老師,他的學生如果僅僅是數(shù)學好絕對不會創(chuàng)造奇跡。他把數(shù)學學科做成了數(shù)學教育,所以他的學生對人生有深刻的理解,發(fā)奮學習而充滿快樂。 中國合學教育第一人張素蘭女士,她的所擔任的學科化學成績,總是令人匪夷所思,她所在學校應該是四流學校,但是她所教的化學成績總是高于一流的學校。請看是“合學教育”而非“合學教學”。 名揚世界的美國道爾頓學校,他們所開展的不是道爾頓教學計劃而是道爾頓教育計劃! 還記得我第一年做校長,這是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中學,當時代課教師占60%,新生入學我們按成績分好兩個班,我擔任一個班的語文教學,跟了這個班兩年,后來到了畢業(yè)班我不敢再跟班了,學生關鍵的最后一年很重要,因為我事務纏身怕耽誤學生。第三年這些學生畢業(yè)了,他們創(chuàng)造了當時本地區(qū)農村升入重點高中的奇跡,后來我算了算這些升入重點高中的15名學生中,我教的那個班有12名。也許有其他客觀的原因,但我覺得我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我肯定地說,我的教學水平不是太高,否則我在學生第三年就不會放棄對他們的語文教育。 無需多言,把學科教學做成學科教育,這就是為師之本!因為為師者以教化為目的,而非以教分為目的! 孔老夫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教師的幸福之路 二、君子矜而不爭 教育功利化是造成教師之間不良競爭的主要原因。因為功利化的教育用不科學的考核做利劍,如果不按照考核的模式進行,很可能使教師顏面盡失。于是教師變本加厲對學生實施摧殘計劃,惡意地開采學生的精力。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就如同單單要分數(shù)的魔鬼,學生就是老師獲得功利的工具,而不是“人”!孔子說:“放于利而行,多怨!”(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標準行事,就會多招怨恨)自私是招致怨恨的根源。同事之間、師生之間關系異化,教師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 仔細想一想,當今教育不是缺少精力,而是缺少精神! 特別是合作精神!因為教師這個職業(yè)特別需要合作,學生作為一個人就應該得到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單一學科發(fā)展。教師孤軍奮戰(zhàn)不僅給自身帶來孤獨感,而且對學生也是一個傷害。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笨鬃诱f:“君子沒有可爭的事情。要爭的話,就像射箭比賽:賽前互相行禮,賽后下來飲酒。這樣的競爭,具有君子風度。” 君子崇尚禮讓。“讓”是構建合作的最好因素。 “萬里家書只為墻,讓人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尤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六尺巷的故事是中國最典型、最令人感動的“讓”的故事, “讓”就是“君子”,謙謙君子有誰不敬仰? 因此作此詩之人張廷玉被世人傳為佳話。 上文已經(jīng)提到據(jù)科學研究,良好的同事關系有助于壽命的加長!其實不用科學來證明,生活中很多事實就說明這一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保ň訉Υ蠹乙灰曂?,不搞宗派;小人搞宗派,在群眾中制造對立) 劉海粟老人豁達開朗的活到九十九歲,安然的離開了這個世界。他處世的原則發(fā)人深醒:氣量大,與人為善;搞學術,不搞權術;搞學派,不搞宗派;多創(chuàng)作心情愉快。老人家就是個君子,處世的原則就是“周”。 就教師相互競爭而言,為了職稱或獎金這是“財”,競爭中為了榮譽有“氣”存在?!熬粕敋馑亩聣?,人人都在里面藏,如果跳出墻界外,不是神仙壽也長?!毕鄠鬟@是蘇軾寫的醒世詩。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xiàn)在的你強。” 人不是不比,但應該學會自己與自己比,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和諧。 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幸福指數(shù)的提高,如果一所學校創(chuàng)造出人與人之間合作的環(huán)境,這所學校就是一個幸福的家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老夫子這句充滿豐富哲理的話語給我們教師人生最大的啟示是:教之者不如好教者,好教者不如樂教者!畢加索說:“我工作時覺得舒服自在,無所事事或談天說地令我困倦!”馬克吐溫也曾說過:“成功的秘訣是把工作視為休閑” 這些先人都在說明享受你所從事的工作,才是幸福的。當把工作看成游戲的時候,你就一輩子不用工作了。把工作這個游戲玩好就是高層次的享受! 《口技》僅僅三百余字,筆者曾用八個“善”字來解讀,特級教師田賀書老師竟然在這三百余字中挖掘出無數(shù)個“善”字,真可謂全篇文章不是“善”!聽他的講課讓人沉醉在智慧的解讀中,最令人感動的是田老師講課的狀態(tài),你會深刻的理解什么是玩味文字!聽者入迷,講者陶醉! 玩,高品位的玩,您還在乎輸贏嗎? 馬斯洛認為,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人們渴望表現(xiàn)出例如愛、利他、友善、慷慨、誠實、仁慈和信任等等。如何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讓教師良好的本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就應該從學校的管理模式入手。 美國管理學家迪爾與肯尼迪提出:在文化強有力的公司,是由管理人員來引導員工支持和塑造企業(yè)文化的,我們把這些管理人員稱為象征性管理者,因為他們花費大量時間來思考文化的價值觀,英雄和儀式,并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由于日常工作起伏而引起的價值觀沖突之上。這種管理模式被稱之為象征性管理,應該這是世界上最人性化、最先進的管理模式。其實就是對人進行“心”的管理。 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span> 孔子說:“以政令來管理,以刑法來約束,百姓雖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為恥;以道德來引導,以禮法來約束,百姓不僅遵紀守法,而且引以為榮?!?/span> 說白了這種管理模式就是“使人畏,不如使人愧?!痹缭?/span>2500年以前孔老夫子就有現(xiàn)代人先進的理念,這都是基于人性化的管理。 我覺得一個人只要他每天洗臉,就說明他的身上有積極向上的天性存在,我們學校的管理沒有必要用條條框框,惡意地開采這積極向上的天性,否則就會破壞這個生態(tài)環(huán)境。 教師的幸福之路 三、為仁由己 “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師,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學生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yǎng)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貧乏——蘇霍姆林斯基”一個精神豐富的教師一定是一個有崇高理想的教師。而理想是否能實現(xiàn)完全取決于教師個體的信念。正如孔老夫子所言:為仁由己! 1954年5月6日,每小時15英里的逆風也未能阻止牛津大學醫(yī)學院學生羅杰·班尼斯特突破四分鐘跑完一英里大關。班尼斯特用3分59秒4跑完1500米,一舉跨過了有史以來人們一直想努力突破的障礙。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堅信,人類不可能在四分鐘的時間內跑完一英里。這一信念是如此的堅固和流行,以至于它最終演變成為了眾所周知的“四分鐘障礙”。引用體育評論員們的話來說,就是無法想象有哪一個運動員可以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各個時代最偉大的運動員都認為,四分鐘跑完一英里必然是超出了人類極限的。甚至連生物學家也確定,這已經(jīng)超過了人類身體和心理的生物極限??雌饋?,每一個人似乎都只能接受沒有誰能夠突破四分鐘極限這個“事實”了。 盡管人們普遍認為人類不可能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盡管四分鐘障礙長期以來無人挑戰(zhàn),但是,羅杰·班尼斯特最終突破了這一“障礙”,1954年5月6日,班尼斯特成為突破四分鐘障礙的“第一人”。當天的那場比賽,直到今天仍然被喻為“神奇的一英里”。 羅杰·班尼斯特的記錄僅僅持續(xù)了46天,澳大利亞打破了此項紀錄。翌年,37位其它選手也破了四分鐘一英里紀錄?,F(xiàn)在,世界上能夠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的運動員超過幾百名,他們中甚至還包括許多高中生。 羅杰·班尼斯特在突破這個界限的時候,付出了很多艱辛,他的最好時間是四分12秒,堅持苦練,他突破了四分十秒,四分五秒,跑到四分兩秒時停止,像所有人一樣,無法低于四分二秒。但他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有可能,在這件事上人類沒有極限,我們能在四分鐘之內跑完一英里”。他堅持這么做,堅持練習,卻一直失敗。終于他走向勝利。 令人匪夷所思不是羅杰·班尼斯特突破四分鐘,而是他突破后的現(xiàn)象,這個案例說明什么?我們每個人如果突破心理界限,就會挖掘出無限的潛力。 如果教師沒有成為教育專家或教育家的愿望,那么他一定是一個精神匱乏的人,精神的匱乏一定會造成心靈的饑餓!心靈饑餓的生活必將是孔老夫子所描述的狀態(tài):“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孔子說:“整天吃飽了飯,什么都不想 )哀莫大于心死!腦科學研究證明讓人們有充分的滿足感的是用腦的勞累而非舒適。因此上追求幸福的一條途徑就是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思考。他們參悟出:“學而不厭”與“誨人不倦”是因果關系;懂得:“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成功無捷徑,但有一條通向成功的大路——那就是讀書!奧利森·馬登古的《奮力向前》這本書總結了自古希臘以來許多成功人士的事跡,幾乎所有的人物無一不是書籍的資深讀者。 探索孔老夫子成功之路,他曾自豪地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泵渴冶囟ㄓ泻臀乙粯又v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學而已。 中國自古以來也有: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之說。命中注定,時來才可運轉,風水輪流轉,積陰德的機會不常有,唯有讀書最方便、也最見效。 古今中外無一例外,因為讀書尤其是讀經(jīng)典就是給心靈精裝修!那就自然會達到孔顏樂處的后物質時代。(孔顏樂處:“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也在其中了!缺少仁義的富貴,對我來說,就象天上的浮云?!?;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說:“顏回真賢德!一籃飯,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悶,他卻樂在其中。顏回真賢德!)精神上的滿足才是真實的幸福! 精神上的滿足,一定是已經(jīng)滿足了馬斯洛的人類最高的需求——自我實現(xiàn)!其實教師在讀書中一個“大我”在不斷的成長!誰擁有成長,誰就擁有幸福! 行走在幸福的路上 君子敏于行 這是一所不考核老師的學校。物質上的福利有多少之分,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而不考核就是給教師最大的精神福利。雖然不考核老師們個個積極主動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尤其是教研活動,以英語教學為例,這里有獨特的“岔河英語教學法”,之所以獨特是因為是所有的老師都參與的教學活動,也就是說:種別人的田,讓別人去收吧,我們都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