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真地了不起,二千多年前就寫出了《勸學》這樣的名篇,后世才有了“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至理箴言。這是在教我們做事的道理。大凡成事者必有恒心,既不會淺嘗輒止,更不會知難而退。圣人經(jīng)典,歷經(jīng)千年,愈久彌香,極少有人能不油然敬畏。只是,當下的人們似乎少了些傳承的沖動。畢竟,思想不是用來沖動的。
馬拉松原本是希臘的一個小鎮(zhèn)。公元前490年的希波戰(zhàn)爭,成就了菲迪波德斯的英名。顧拜旦男爵的決定,將42.195這樣一個數(shù)字,演變成響徹寰宇的賽事。致力于挑戰(zhàn)生理極限的人們,至今仍然樂此不彼。這應當算是對忠誠戰(zhàn)士英靈的告慰了。世界大同,人間和睦,由古及今的人們從未有過放棄進而孜孜以求。我們再也不愿意看到殺戮,但堅韌的意志品質(zhì)亦然彌足珍貴。
人生做成些事情實屬不容易,成功的喜悅里總能咂摸出些苦的滋味。曾國藩算得上是晚清中興的一代名臣了。與太平軍交戰(zhàn)伊始,屢戰(zhàn)屢敗,鮮有勝績,以至于發(fā)出了“打掉牙和血吞”的感嘆。歷史長河,不乏范例。腥風征途,勁草知疾,人生的一切經(jīng)歷都不會成為多余。如果感到辛苦,要學會告訴自己:容易走的往往都是下坡路。用愉快地心情去享受折磨,有時很必要雙唇間浸出些血痕。站著,就要胸懷期盼,終會有一望無際的肥沃,終會有春稼秋穡的欣然。
世上從來沒有絕對的事。人們通常把做成些事情稱作為“成功”,其實也就是比過去的好了一些。靜下來走自己認準的路,花開無言,心潛似菊,盛開而不怒放,凋零卻不慘淡,云卷云舒,兀自香苦。季羨林一生能淳樸恬澹,平躁可釋,是大師能把一切雕飾看作多余??煨┞o需錙銖,虛妄的追攆只能自尋苦楚。堅實而有力量,追求而不苛求,誰都沒有資格嘲笑那些不斷前進的人。
上帝造就的人,原本沒有什么差別。人與人做事情之所以效果迥異,說白了就是一個“心性”。宋代大家蘇軾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他把儒家的進取之志與道、禪的超然灑脫,輝映交融、拿捏自如,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平和樂觀,并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的快意吟唱。當不失為一種暢然。
做事情有些像打樁,方向?qū)α?剩下的就是時間了。把心思放在事情上,縱有千山萬壑,千難萬險,累則不再成其為累,苦也不再成其為苦。有的人之所以能走很遠的路,無外乎很好地領會了這樣的四個字:“聚精會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