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志 “灰指(趾)甲”是令許多人苦惱的頑疾,它是由致病性真菌感染人指(趾)甲而發(fā)生的一種傳染性皮膚病,亦稱甲癬。甲癬常由皮膚真菌感染引起,主要包括 3 種可導(dǎo)致人類和動物皮膚病的真菌,即小孢子菌屬、表皮癬菌屬和毛癬菌屬。指(趾)甲受到皮膚真菌感染即稱之為甲癬。因此要有效治療甲癬,必須有效地控制這3種真菌。 過去,臨床上多采用外用藥治療甲癬,如水楊酸、苯甲酸、冰醋酸、克霉唑霜等,但很多情況下即使結(jié)合痛苦的拔甲手術(shù),也效果不佳。20世紀60~80年代曾流行使用過灰黃霉素、酮康唑片劑,雖然效果較好,但副作用大,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從90年代起,伊曲康唑開始在臨床上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伊曲康唑的主要劑型為口服膠囊或片劑。其通過干擾細胞色素依賴性酶、去甲基酶的活性,抑制真菌的生長發(fā)育而取得較好的療效。目前較流行的是“間歇沖擊療法”,具體方法是:每月服藥7天,每天2次,每次口服200毫克,再停藥21天,為一個療程。通常,手指甲癬需用2個療程,腳趾甲癬需用3個療程。正確的服藥方法是,在進餐時服用,即先吃一半兒飯,然后服藥,再接著吃飯。 在接受伊曲康唑治療期間,不要同服苯妥英鈉、利福平、特非那丁、阿司咪唑、地高辛、環(huán)孢素等藥物,以避免影響藥物治療效果。飲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油脂的食物,而用可樂等碳酸飲料送服,可加強藥物利用度。 部分患者服用了伊曲康唑后,會發(fā)生胃腸道反應(yīng),如惡心、嘔吐、腹部不適、便秘,個別人會出現(xiàn)過敏癥狀;一些患者還會出現(xiàn)血清轉(zhuǎn)氨酶升高,或因合用其他藥物導(dǎo)致肝臟毒性反應(yīng)。一般醫(yī)生不建議那些曾有肝病史、肝功能不全,以及目前看上去體質(zhì)較差、身體衰弱、精神不振、貧血、孕婦等人群選擇伊曲康唑治療,以防藥物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服用伊曲康唑后,藥物可在指(趾)甲中存留6~9個月以上時間,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因此,一般要等到停藥后9個月左右,方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
|
來自: 學(xué)多少是多少 > 《藥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