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 馬麟 道統(tǒng)五祖像伏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 麟
馬麟(約西元13世紀(jì)),祖籍山西河中(今永濟(jì)縣),后遷居浙江錢塘。宮廷畫家馬遠(yuǎn)之子, 曾任職南宋寧、理宗(1194-1264)兩朝畫院,位至祇候。作畫題材廣泛,工山水、花鳥,也擅長人物。其作品多進(jìn)呈君王供賞玩或頒賜用,畫上常見有南宋寧宗、楊皇后(1162-1232)及理宗的題詩。

南宋 馬麟道統(tǒng)五祖像 帝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馬麟 道統(tǒng)五祖像夏禹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馬麟道統(tǒng)五祖像 商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馬麟道統(tǒng)五祖像 周武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臺北故宮有一批極著名卻又罕有展出的畫像,就是舊藏于南薰殿的歷代帝王圖像。這些圖像最重要的包括有馬麟款的所謂道統(tǒng)五像,描繪伏羲、帝堯、夏禹、商湯和周武王五位圣君,宋代帝后掛軸共二十九幅,宋后掛軸十一件,宋代帝半身像一冊,宋代后半身像一冊,元代部份并沒有掛軸,只有元代帝像一冊,元代后像一冊,明代帝王像掛軸有二十七軸,明代后像則只有《孝慈高皇半身像》一軸,另有明朝帝后像兩冊,帝與后同裱于一冊。另外還有梁武帝半身像軸、唐高祖立像、唐太宗立像兩軸、唐太宗半身像、后唐莊宗立像、至圣先賢半身像,圣君賢臣全身像,歷代圣賢半身像等。就風(fēng)格看來,宋代之前的帝后像應(yīng)該是后製的,而宋元明叁朝的肖像大致和其時代相符,應(yīng)為塬物。這批圖像,根據(jù)《國朝宮史》等書的記載,塬本藏于內(nèi)務(wù)府庫,乾隆時將其重置于南薰殿,因此傳統(tǒng)上通稱為南薰殿圖像。
但是這些圖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后,不知何因卻極少展出,叁年大概也見不到一張,著名的北宋叁大山水畫作叁四年還能一見,但是南薰殿舊藏的歷代帝后圖像可能一二十年還看不到幾次,連完整的圖錄竟都不可得!古木寒泉說的沒錯,要看完整的南薰殿圖像竟要從民國初年的《故宮週刊》上面去找,唉!這是什么怪現(xiàn)象啊!
前幾天從圖書館中借了幾本書,其中有些選印了幾件南薰殿的帝王圖像,因此我分批慢慢掃瞄(過程中還不慎弄破了一本很貴的書~圖書館請塬諒我),到剛剛才大功告成?!豆蕦m週刊》臺中市只有美術(shù)館有一套,一來不外借二來印刷也不是很好,因此這次貼出來的圖除了宋代帝王半身冊之外,其余都是彩圖,部份由于是早期出版品,所以印刷有點粗糙,這點就請見諒了。
藝術(shù)史界目前還少人注意到這些圖像,但是知道的人無不為臺北故宮對這些圖像的冷漠叫屈,更因為公開的圖版過少,使得研究的學(xué)者相對的也少,臺北故宮看不到這些圖像在典章制度以及描繪技巧等歷史和藝術(shù)等價值,只會在舉辦一些特展時才拿出來點綴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