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①吊史閣部 【注】①廣陵:揚州。史閣部:指史可法。明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南明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學士,受命替師揚州,抵抗清兵。孤軍抗戰(zhàn)至英勇就義。史可法死后,揚州人民將他的衣冠葬在城外的雪嶺,種了萬株梅樹來紀念他。明制,大學士入閣辦事,稱閣臣或閣部。②靴刀:《田唐書·李光弼傳》載。唐代名將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亂作戰(zhàn)時,常納婭刀于靴中,表示決死之志。③蕪城:揚州舊稱。 1.詩作尾聯(lián)意蘊豐富,請結合全詩內容,說說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2.本詩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5分)梅花嶺上梅花盛開,“歲寒真氣”的梅花有堅貞不屈的象征意義,詩人敬仰忠肝義膽、俠骨雄風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以梅花寫出了英雄浩氣長存,以此激勵著后人,表現(xiàn)了作者追慕先烈,憤世嫉俗的情懷和貫穿全詩的那種沉重的危機感。 2.(6分)(1)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突出了史可法赤心奉國的崇高氣節(jié)。以清兵南下,勢不可擋來凸現(xiàn)史可法只身支撐南明半壁江山的突出地位;以群小的勾心斗角,破壞大局反襯史可法的堅決抗戰(zhàn);以福王的荒淫無恥,映照史可法的誓死抗清。(2)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作者把南明王朝比為“半壁青天”,用“一柱撐”比喻史可法支撐大局的突出作用,凝練又生動。(3)用典故來表達思想感情。用“玉樹后庭花”的典故寫出了政局如此岌岌可危、不知死活的福王君臣竟還在宮中縱情聲色,逸樂不休;用“靴刀”的典故,精煉表現(xiàn)出史可法誓死抗敵的崇高精神品質。(4)運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首句“沿江烽火怒濤驚”虛寫清軍大舉南下,形勢危急,渲染得有聲有色;末尾兩句“留得歲寒真氣在,梅花如雪照蕪城”寫梅花嶺上梅花盛開,是實寫。但是梅花蘊含堅貞不屈的象征意義,又可說是虛寫。(答對兩點即給6分) 82.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山雨 【注】離坡:散亂的樣子. 1.詩人是以一個山雨的親身體驗者的身份寫山雨的,詩人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感有何變化? 2.請對詩中的“任”和“放”字進行賞析。 參考答案 1.雨前,詩人野行,心曠神怡。雨中,他流露出喜雨之情。雨后,直抒了目睹奇景的驚奇和贊美之情。(3分,每點1分;大意相同即可) 2.①遇雨時詩人任由雨水打濕自己的衣巾也不躲避,“任”字生動地表現(xiàn)出詩人輕松、自由的心態(tài),委婉地表達了遇雨而喜雨之情。②經(jīng)山雨的洗禮,雨過天晴時的山峰更為青翠, “放”字把山雨寫活了,仿佛是山雨把山峰囚禁了,現(xiàn)在才放它出來一樣。(4分,“任”“放”各2分;大意相同即可) 83.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對月寓懷① 【注】①:這是《紅樓夢》中一個窮書生寄居葫蘆廟時,在中秋月夜酒后吟出的抒懷之詩。 1.本詩非思鄉(xiāng)之作,請根據(jù)詩作內容及窮書生的處境,簡要概括這首詩的主旨。(3分) 2.這首詩的最后兩句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曹雪芹筆下的這個人物是一個雖身處落魄之境(“身處逆境”“貧困潦倒”“不被重用”)、但有才干、有抱負( “有野心”“名利之心極重”“對現(xiàn)實處境的不甘心”“不甘久居人下”“野心勃勃”)的讀書人形象。答出“有抱負”或相關意思得2分;答出“有才干”“落魄”中的一點得1分。 2.①托物言志。借萬眾仰看一輪明月來暗寓自己對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渴望之情。②烘托,以“人間萬姓仰頭看”烘托出十五圓月的皎潔、美麗。③描寫,通過“仰頭看”這一特定動作,寫出了 “圓月” 對百姓的吸引力。④比擬,將月亮從地平線緩緩升起這一自然現(xiàn)象比擬為地平線將月亮“捧”出,形象描繪出一輪圓月冉冉而升的靜美之態(tài)。⑤借代,以“萬姓”借代萬民,詼諧,俏皮。(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以得分。) 84.閱讀下面一首1是,回答問題。 獨游南湖① 【注】①查慎行:浙江海寧人,清代詩人。曾任南書房編修,后受株連下獄,雍正時被赦還家,此詩寫于回家途中。南池,指濟寧市區(qū)王母閣湖。②外吏:指在地方衙門做官的人。③天井派:指濟寧城南運河上的天井閘。派,水流。 1.詩的頸聯(lián)主要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3分) 2.作者在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具體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寓情于景。(2分)將傷感孤獨之情融于對“遠影”“孤亭”“暮”“秋”等凄涼景物的描寫之中。(1分) 2.仕圖失意的孤寂、苦悶之情,客居異地的思鄉(xiāng)之情,英雄遲暮的嘆惋之情。(3分)通過對交游甚少的境況的敘寫和秋天日暮時分的景物的描摹,表現(xiàn)出內心的落寞和抑郁;最后兩句則是借運河水流的“多情”和日夜南流,寫出了濃重的思鄉(xiāng)之情。(2分) 85.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題畫 鄭燮 1.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一句形象地描繪了竹子身處的惡劣環(huán)境。 B.第二句表現(xiàn)了竹子在逆境中的頑強和不屈。 C.“掃云掃霧”表現(xiàn)了竹子的崇高精神追求。 D.本詩委婉含蓄地批評竹子好高騖遠的缺點。 2.這首詩運用的主要表達技巧是什么?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D(“好高騖遠”錯誤,“委婉含蓄”錯誤,后兩句是直抒胸臆) 2.本詩主要用了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作者借狂風云霧中搖擺動蕩的竹子表達了自己的偉大志向。(答題正確即可,表現(xiàn)手法1分,聯(lián)系內容2分,主旨1分)(對比也給分) 86.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日本雜事詩① 黃遵憲 【注】富士山,是日本的第一大山,海拔三千七百余米,狀如芙蓉,四面皆同,積雪潔白如玉,終年不化。 1.第一句中的“_____”字是關鍵,它從____等方面描繪富士山。 2.第二句用“蓮峰”比喻富士山的_____,用“涌”字賦予富士山以_____。 3.第三句從_____角度形容富士山積雪的亙古不化。 4.第四句從______角度形容富士山積雪的廣大無垠。 5.作者黃遵憲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倡導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高 “拔地”“摩天”“獨立” 2.圓錐形的美 動感 3.時間 4.空間 5.新派詩 87,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卮饐栴}。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納蘭性德 【注】①秋風悲畫扇: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后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fā)被棄之怨情。 ②驪山語罷:《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愿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作連理枝。”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后安史亂起,明皇入蜀,于馬嵬坡楊玉環(huán)賜死。楊死前云:“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庇?,明皇此后于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理解成李楊二人當初發(fā)愿立誓,后來雖然一方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比喻感情忠貞,至死不渝。③何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如。④薄幸:舊時稱男子負心、薄情。 1.這首詞是以什么人的口吻來抒情的?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感?(4分) 2.作者用哪些角度的對比來表現(xiàn)人物內心的?(4分) 參考答案 1.以失戀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失戀女子”身份點明1分)抒發(fā)了失戀女子遭遺棄后的哀怨,對負心的錦衣郎的譴責,與之決絕的憤怒。(“哀怨”“譴責”“憤怒”各1分) 2.以“人生若只如初見”男女初戀時的美好和幸福與“何事秋風悲畫扇”女子被拋棄之后的悲痛和凄慘對比,突出了女子被拋棄之后的哀怨(2分);以唐玄宗對楊玉環(huán)山盟海誓、至死不怨的愛情和錦衣郎的輕易變心、背叛對比,突出了被拋棄的女子對對方的痛恨和決絕之情(2分)。 88.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別紫云 1.“二度牽衣送我行”中“二度”表明此次離別是 2.古代詩話中有一種說法叫“無理而妙”,意思是無理之語,實則更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心中真摯的情感。請談談“無理而妙”在本詩中的運用。(4分) 參考答案 1.是重逢再別(或第二次離別) 2.最后兩句詩人用極主觀的口吻埋怨明月無情,痛恨月亮在離別的時候就特別明亮,似乎有意與人作對(2分),看去雖是無理之語,卻真實地反映了人們在離別時對于環(huán)境格外敏感,即使是美景也會引發(fā)哀傷的情緒(2分)。 89.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高郵雨泊 【注】清順治十七年農歷三月,詩人赴揚州推官任,途經(jīng)高郵(今屬江蘇),泊船于高郵湖,觸景生情,遙想出生于高郵的北宋大詞人秦觀而有此作。 1.“南湖新漲水連天”營造出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2.本詩的后兩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此句描繪出此時由于“寒雨”不停,湖水為之漲起,放眼望去,煙波浩渺,水天相連,難以明辨的情景,從而營造出一種凄清迷濛的意境。 2.表達了詩人對秦觀的仰慕之情。詩人慨嘆不見風流秦淮河的同時,亦暗寓步隨秦觀,欲打破文壇“寂寞”之感。 90.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歸舟 【注】①望齊門:蘇州的東北門。②青州:山東地名,作者的家鄉(xiāng)。 1.從全詩看,首句“望齊門外望青州”的作用是什么?為何著兩個“望”字? 2.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最難圖畫是歸舟”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首句切人正題,既點明了出發(fā)地點,又標明了回歸之所。前后兩個“望”字。第一個“望”字巧用門名,著兩個“望”字即濃筆重彩勾畫出作者對回歸故里的渴望。 2.全詩描繪了登上歸舟后全家人的喜悅之情。從“一室歡聲”到“十幅風帆”,一路歡歌一帆風順,自然引出了“最難圖畫是歸舟”的感嘆。這一句點明主題,說明眼前景物可以畫出,而內心的喜悅心情即難以描繪,高興喜悅,溢于言表。 91.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出池州 姚鼐 1.請從動靜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作簡耍分析:(4分) 2.這首詩采用了哪種抒情方式?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第三句寫的是靜景,池州為青山環(huán)繞春花萬千。第四句是動景,詩人在微風吹拂下劃一葉扁舟悠悠然出了池州。(2分)這兩句以動襯靜,動靜結合。描繪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美妙境界。(2分) 2.詩人運用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通過描寫四周環(huán)境之幽雅靜謐,反襯出詩人內心的安寧與平和。(2分) 92.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夏日雜詩 陳文述 【注】玉漏:玉做的計時器。 1.這首詩寫夏末秋初之“涼”,別開生面,請作簡要分析。(4分)2.“萬荷葉上送秋來”和周邦彥《蘇幕遮》中的“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相比,在描寫角度上有何不同?分別寫出了荷葉的什么特點?(4分) 參考答案: 1.先寫自身的觸覺,(1分)身下枕簟涼爽宜人;(1分)再寫好雨送我入夢,夢境依舊清涼(1分),奇妙地寫出了“涼”的愜意。(1分) 2.陳詩從聽覺角度來寫,(1分)周詩從視覺角度來寫。(1分)陳詩寫出了雨打在荷葉上所形成的聲勢,(1分)周詩寫出了荷花在雨水曬干后亭亭玉立的風姿。(1分) 93.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渡太湖登馬跡山 【注】趙翼,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其詩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即便是一景一詠也往往具有深邃的哲理,頗有新穎思想。 1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3分) 2.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5分) 參考答案 1.首聯(lián)寫渡湖登山,中間兩聯(lián)寫登山所見,寫景由遠而近,尾聯(lián)含蓄地抒發(fā)了意味深長的感嘆。 2.尾聯(lián)寫馬跡山離家很近,但作者直到老了才來攀登,流露出未能及早攀登的遺憾之情。(2分) 94.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歲暮到家 蔣士銓(quán) 【注】①歲暮:年終。②及辰:及時,指在年底前趕到家。③寒衣:御寒之衣。此句用唐代詩人孟郊《游子吟》詩意。其詩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雹艿突兀号腔?huái)。 1.三四兩句的詩眼各是哪個字?請寫出并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請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第三句的詩眼是“密” ,細密之意,母親把御寒的冬衣縫得針腳細密,一個“密”字,道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憐愛。第四句的詩眼是“新”,嶄新之意,噓寒問暖的家信還帶著嶄新的墨痕。一個“新”字,道出了母親心中對兒子的不盡思念和關懷。 2.這是一首表現(xiàn)骨肉親情的詩作,描繪了一幅久別回家的游子與母親相見時的感人情景。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沒有對母親盡到孝敬之責的慚愧心情和不敢訴說自己遠行艱辛勞頓,讓母親更加擔憂心疼的復雜心情。 參考譯文 95.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山中雪后 1.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分) 2.請對“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作簡要賞析。(3分) 3.“一種清孤不等閑”中的“不等閑”表達了詩人對梅花 4.請具體說說詩歌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來描寫梅花的。(2分) 參考答案: 1.清晨,雨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天氣寒冷的景色。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通過“檐流未滴”突出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突出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從而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3分。 3.(1分)贊嘆(欣賞、贊賞) 4.(2分)運用反襯的手法( 1分),通過天氣的嚴寒反襯出梅花不畏風雪、迎寒開放(1分)。 96.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秋心三首(其三) 詩人簡介 龔自珍(1792~1841):字璱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倡導革新,反對殖民主義侵略。是近代改良主義的先驅者。詩風奔放清麗,也有傷感情緒。 1.第一句中的“____”字是統(tǒng)攝全文的文眼。 2.第三句中的“槎通碧漢無多路”意思是要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_______,第四句“土蝕寒花又此墳”意思是人才就像__________。 3.頸聯(lián)從“_____”和“____”兩個字上,可以看出詩人是在進一步寫自己的苦悶與彷徨。 4.尾聯(lián)中的“窈窕秋星”可以理解為詩人的隨追求的____,但一個“或”字,又寫出詩人此時的____心態(tài)。 5.默寫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一二五)》。 參考答案 1.思 感情郁結,思緒紛亂 2.無路可走寒風中凋謝的花兒在泥土中腐爛3.埋斷 4.理想 悵惘 5.己亥雜詩(一二五) 97.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嘆燕 【注】明清易代之際,清兵南侵,燒殺擄掠。 1.有人說,本詩最后兩句在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基礎上,詩意更進一層。對此,你是否認同?請結合詩文加以分析。(3分) 2.請分析詩人借“嘆燕”所表達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認同。劉詩借當年棲居于雕梁畫棟的燕子飛入尋常百姓家,感嘆那些顯赫一時的王公貴族的沒落。而如今普通百姓連家也沒有了,詩意更進一層。(2分)本詩更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興亡之感、家國之痛。(1分) 2.本詩題為“嘆燕”,實為“嘆人”。通過描寫春歸之燕無家可歸,只能在夕陽西下時棲息于沙灘的不幸遭遇,暗指明清易代之際,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民眾無處安家、流離失所。不論達官貴人還是老百姓都像無處筑巢的燕子一樣。詩人借“嘆燕”強烈地表達對民眾的深切同情,對清兵殘暴行徑的滿腔憤慨。(答出“同情”2分,答出“憤慨”2分)(注:燕子多筑巢于人居之處,現(xiàn)歸于林木,是亂世之象。) 98.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歲暮到家 1.《歲暮到家》中寫出詩人與母親見面場景的詩句是 2.《歲暮到家》一詩化用了孟郊《游子吟》里的詩句,請指出詩人是如何化用的。 3.《歸信吟》秉承詩人一貫的表現(xiàn)苦吟的詩風。本詩的語言表達就很有特色,如“淚墨”一詞就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請結合詩意寫出你對“淚墨”的理解 4.請你用細膩的筆法,豐富的想象,描寫出作者歲暮到家時母子相見時的情景。 5.兩首詩都是思念親人的詩,兩首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6.思親的詩很多,請你再舉出一些與此相關的詩句。(至少三句,不是同一首,還要指出作者或出處。如: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王維) 參考答案 1.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2.“寒衣針線密”化用“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語言簡潔明快,又點明了詩題。 3.理解“以淚研磨”“揮淚作墨”皆可。 4.答案不統(tǒng)一??梢詮摹扒迨荨薄翱嘈痢薄皢柡钡仍~語入手,把詩歌不能表達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來。 5.《歲暮到家》用白描的手法極力描摹了歲暮到家時,母子相見時的場景、神態(tài),還用細膩的筆觸寫兒子從母親的一系列舉動上體會到母親對兒子的體貼和牽掛,因此在外游蕩卻“不敢嘆風塵”;《歸信吟》卻只用極簡練的筆墨道盡了游子的思念之苦。 6.(1)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2)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張籍(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行行重行行》(4)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 99.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春陰 【注】①稠:單被。亦泛指衾被。 1.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描繪春雨綿綿,醉酒而臥仍難以入眠的情狀,寫出春陰濃重。 B.頷聯(lián)寫芳草、落花、雨聲,視聽兼具,動靜結合,描繪出環(huán)境的特點。 C.頸聯(lián)寫人們打開畫閣向外張望,看到了農人們晨起辛勤春耕之景。 D.尾聯(lián)虛處落筆,想象雨后天晴,山下路邊幾人沐浴東風踏春之景。 2.整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試結合有關詩句加以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C(“畫閣”與“曉耕”應是一句一景,都是作者想象之景,“看到”理解有誤) 2.(1)春日無緒的閑愁之情。如,醉臥不眠,靜聽花落、雨聲,閑適與輕愁參半。 (2)對春日美景和雨后初晴的向往、喜悅之情。如,畫閣開啟,農人春耕的實景,“山下路邊”游人踏青的想象之景,充滿作者向往、喜悅之情。 100.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暮春 1.首句中“怨”字的含義是什么?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3分) 2.從題目入手,分析詩人流露的情感。 3.你如何理解“留將根蒂在,歲歲有東風”的內涵。 參考答案 2.面對“暮春”,詩人說:“莫怨”春老花殘,因“根蒂在”“有東風”,所以春去春再來。詩人借此流露出了對生活、對人生積極、樂觀、向上的思想情感。(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 3.花開花落,只要花根不死,春去了還會再來,這是自然規(guī)律。它暗示了人們不要因暫時的失意而傷感難過,應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更美好的未來。(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