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 白居易 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后誰能惜酒錢?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閑征雅令窮經(jīng)史,醉聽清吟勝管弦。 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背景:開成二年(837),作者和劉禹錫同在洛陽,劉任太子賓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閑職。政治上共遭冷遇,使兩位摯友更為心心相印了。詩中與詩題中的“約后期”照應(yīng)的詩句是 1.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詩人以反問的形式寫出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B.頷聯(lián)使人想見兩位老友爭相解囊、同沽美酒時的情景。 C.尾聯(lián)中“君”指的是夢得,“陶然”是舒暢快樂的意思。 D.尾聯(lián)通過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繪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圖。 2.兩位老人“閑吟”、“閑征”,從“共君一醉一陶然”中,你能體味到詩人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1.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2.D 3.(1)劉白之間深厚的友誼。(2)醉鄉(xiāng)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極為深重的哀傷和愁苦。(“閑”是身閑而心未嘗閑,借知識的游戲來怡情養(yǎng)性是假,排遣寂寞無聊才是真。) 3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梅花落 劉方平 新歲芳梅樹,繁花四面同。 春風吹漸落,一夜幾枝空。 少婦今如此,長城恨不窮。 莫將遼海雪,來比后庭中。 1.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試簡要分析。 2.沈德潛在評論這首詩時說;“似徐、庾小詩,不落后人詠梅坑塹?!保ā短圃妱e裁》卷十一)請結(jié)合全詩談一下你對“不落后人詠梅坑塹”這一評論的認識。 參考答案 1.這首詩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寫征婦幽怨。(1分)開頭四句.寫香濃花腴的燦爛美景,一夜之間便凋零、敗落。(1分)頸聯(lián)以花喻人,寫少婦欣賞院里的梅花,因花開花落而想到時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著不能與出征戍邊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華的幽怨。(1分)尾聯(lián)重新歸到落花。此時花都已謝了,飄飄揚揚落滿了庭院,仿佛覆蓋了一層白雪。觀花人由滿地的落梅聯(lián)想到遼海的雪野,卻硬要反過來說:請別用遼海的白雪來比喻滿院的落梅吧,這樣會勾起我心頭的無限愁緒的。(1分)評分標準:手法1分,分析3分。手法錯,但分析中對詩意理解準確.酌情給分。 2.這首詩既是詠物詩,又是閨情詩,而且還含有一定的時代內(nèi)容,它的新意在于詩人并不僅是由落英繽紛引發(fā)出歲月易逝的感嘆,而且是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戰(zhàn)事給普通家庭帶來的痛苦和不幸,從庭院落梅這一個小視角延伸到整個時代大背景,使得這首婉約的小詩含蘊豐富,耐人尋味。(4分) 3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吳宮懷古 陸龜蒙 吳王事事堪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注】①香徑:指春秋時吳國館娃宮美人采香處。故址在今蘇州西南香山旁。②長洲:即長洲苑,吳王游獵之處。在今蘇州西南、太湖北。 1.這首詩歌,詩人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 2.詩人眼中,吳宮景色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認為吳王亡國的原因是什么?對于國家興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觀點?(5分) 參考答案 1.①運用鮮明的對比手法(2分)昔日“香徑”、“長洲”如今滿眼“棘叢”,吳王宮中當日窮奢極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現(xiàn)在只化做一股凄慘的悲風在吹拂。(2分) 2.①殘敗凄涼。(1分)②夫差亡國的根本原因是他驕奢淫侈,無道,并非因為西施生得格外美麗,比六宮后妃更能蠱惑夫差而導致亡國。亡國的罪魁禍首是帝王,后妃僅推波助瀾而已,不應(yīng)歸罪西施。(2分)③這首詩蘊含著詩人一個哲理性的見解:一個王朝的沒落是諸種因素的合力使然,詩人否定了女禍亡國的觀點。(2分) 3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旅夜懷遠客 許渾 異鄉(xiāng)多遠情,夢斷落江城。 病起慚書癖,貧家負酒名。 過春花自落,竟曉月空明。 獨此一長嘯,故人天際行。 1.“竟曉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 2.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異鄉(xiāng)多遠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參考答案 1.這句詩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無人欣賞。(2分)(“竟曉”一詞遙承“夢斷”,)暗示詩人(夢醒之后,)輾轉(zhuǎn)無眠,直到天明。(1分)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當空本是極美的景致,但詩人無心欣賞,含蓄地表現(xiàn)了內(nèi)心的孤獨和對故人的思念。(2分) 2.“情”包括:①客居異鄉(xiāng)的孤獨飄零之感?!爱愢l(xiāng)”言其飄零,“夢斷”言其孤獨難眠,鄉(xiāng)夢難成。②對貧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嘆。愛書成癖卻因病不能讀,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卻家貧無錢沽酒,這種境況令人感慨無奈。③對時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時節(jié)花自飄零,“過”字寫春天已逝,暗寓時光易逝的感慨。④對遠方故人的思念。想著故人遠行天際,自己思念故人卻不得相見,只能把思念化作一聲長嘯。 3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武昌懷古 棲一 戰(zhàn)國城池盡悄然,昔人遺跡遍山川。 笙歌罷吹幾多日,臺榭荒涼七百年。 蟬響夕陽風滿樹,雁橫秋島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見蘆花一釣船。 【注】①棲一:唐末五代詩僧。②臺榭:孔穎達疏《尚書》曰:“臺,積土為之,所以觀望也。臺上有屋謂之榭?!焙笫蓝喾Q“歌舞臺榭”。 1.作者為何發(fā)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見蘆花一釣船”的感嘆?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5分) 2.這首詩的頸聯(lián)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①看到昔日戰(zhàn)亂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無聲,山川之上,昔人遺跡還歷歷在目;歌舞歡樂仿佛就在昨日,而當年熱鬧的臺榭卻已荒涼冷落了七百年,歷史的悲劇不斷重演,眼前的一切令人憂煩。(2分)②此情此景,令作者發(fā)出興亡如夢、世事皆空的感嘆。 2.①描繪了冷寂凄涼的場景:夕陽西下,疾風吹樹,蟬聲響亮,秋島之上,冷雨漫天,群雁橫立。以哀景渲染哀情,眼前的風滿樹和耳畔的蟬響,漫天秋雨遠處孤島橫立的秋雁,皆是悲傷景象,讓人惆悵滿懷,不能自已。②由遠及近,寫出了開闊的景象。③用動態(tài)反襯“悄然”,生動傳神。④從懷古轉(zhuǎn)向現(xiàn)實,增強了詩的豐富內(nèi)涵。(每點3分,答出兩點即可) 3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游子。 【注】①本詩寫于天寶十二載(753年),詩人離開繁華而混雜的長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貴池)時所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內(nèi)流入錢塘江,以清澈聞名。 1.本詩著重描寫了清溪怎樣的特點?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懷?(4分) 2.詩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分別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描寫清溪水色?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水色的清澈(1分)。寄托了詩人喜清厭濁(喜歡清新的大自然,厭惡混濁的長安)的情懷。(2分) 2.頷聯(lián)運用襯托的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襯托出清溪水更清(1分)。頸聯(lián)運用比喻手法(1分),以明鏡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寫出了清溪水的清澈。(1分)(答“側(cè)面描寫,正面描寫”,言之有理即可給分;對比亦可) 3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游南亭 韋應(yīng)物 川明氣已變,巖寒云尚擁。 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 景煦聽禽響,雨余看柳重。 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 【注】專城:即專城居,古代稱州牧太守等地方官為一城之主。 1.這首詩描寫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體現(xiàn)“初春”二字?全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第三聯(lián)中“禽響”和“柳重”兩詞用得精妙,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氣溫變暖,山巖尚寒,小草剛剛發(fā)芽,泉水開始涌動。(2分。答對三點即可得2分,答對兩點給1分,答對一點不給分)表達了作者春游之樂和作為一個地方長官卻無所作為的愧疚。(2分,每個要點1分) 2.“禽響”,既寫出了各種鳥聲的此起彼伏,又寫出了它們飛翔跳躍的歡快情景;(2分)“柳重”,傳神地寫出春雨過后柳枝濕潤、顏色更綠的風姿。(2分) 3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寄韓潮州愈① 賈島 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 隔嶺篇章來華岳,出關(guān)書信過瀧流。 峰懸驛路殘云斷,海浸城根老樹秋。 【注】①元和十四年,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寫了《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隔嶺篇章”即指該詩),傳到京師,賈島讀后有感而作此詩。②浪西樓:潮州名樓。 1.請對頸聯(lián)中的“懸”“浸”二字進行簡要賞析。(3分) 2.請從借景抒情的角度,簡析尾聯(lián)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3分) 參考答案 1.“懸”字描繪出了山高路險的畫面;(1分)“浸”字寫潮州地卑潮濕。(1分)詩人憂慮韓愈此去道路艱險,想象韓愈到任后的凄苦處境,透露出對韓愈深沉的憂慮和關(guān)切之心。(1分) 2.尾聯(lián)寫詩人想象瘴氣總有一天會消散,到那時,皓月東升,銀光將照耀在潮州浪西樓上。(1分)作者借此表達對朋友的美好祝愿,(1分)堅信友人無辜遭貶的冤屈必將大白于天下。(1分) 3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注】 韋應(yīng)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 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 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 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注】本詩作于淮陰,詩人此時離開廣陵(今揚州),沿運河北上將渡淮西行。 1.這首詩的頷聯(lián)在寫景上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請選擇一種簡要賞析。(3 分)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尾聯(lián)中“鳥”這一意象對表達這種情感有什么作用?(3分) 參考答案 1.遠處山寺又傳來一聲接一聲的悠長的暮鐘聲,茫茫楚天掛上了霏霏雨幕,極目望去,這雨幕無邊無際與大海相連。這一聯(lián)從聽覺、視覺兩個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圍,烘托了詩人的離思。(答“白描”亦可酌情給分)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漂泊異鄉(xiāng)的孤寂之悲和對廣陵親故的思念之情(離別親故的傷感)。尾聯(lián)中寫?yīng)汎B飛向東南離廣陵越來越近,反襯詩人前往西北離親故越來越遠,突出了詩人的滿腹離思。 4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卮饐栴}。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帶雨痕。 新水亂侵青草路,殘煙猶傍綠楊村。 胡人羊馬休南牧,漢將旌旗在北門。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本詩頷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邊塞風景?(4分) 2.請結(jié)合全詩分析最后兩句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詩歌在頷聯(lián)中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描繪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壯觀景象。雨后黃昏時,積水在青草豐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處流淌,裊裊的炊煙還盤旋在被綠楊簇擁的村莊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1分)的壯觀(1分)景象。 2.作者借描繪傍晚塞外雨后人們聽說邊疆無戰(zhàn)事之后,悠然欣賞三三兩兩的游騎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獵的悠閑圖景(1分)以及義正辭嚴地告誡企圖犯邊的胡人,唐朝軍隊嚴陣以待,守護邊疆,(1分)表達了詩人對草原的熱愛(1分)和對和平的向往之情。(1分) 4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兩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試結(jié)合全詩加以分析。(5分) 2.這首詩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這兩句詩在表達技巧上的特點是反襯(對比、擬人)的手法(2分),通過描寫野鴨毫無愁緒,吵嚷熱鬧的景象(1分),反襯孤雁的孤寂和愁苦(2分)。 2.這首詩抒發(fā)了漂泊途中孤單悲涼的情感(2分),整體上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以孤雁自比,表達了對離散親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對高遠志向的執(zhí)著追求(2分)。 4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嘆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 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 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jié)根失所纏風霜。 1.請概括這首詩中甘菊花的形象特點。(4分) 2.詩的頸聯(lián)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體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生不逢時,不被欣賞,無所依靠,飽受風霜的形象。每點1分) 2.反襯(對比也可),用“野外”“眾芳”細瑣卻被采回擺放廳堂,反襯甘菊花的生不逢時,不被欣賞。對“眾芳”細瑣被采回擺放廳堂的現(xiàn)象的不滿,對甘菊花的遭遇表達了惋惜與同情。(答象征可酌情給分)。 4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憶昔 韋莊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注】①黃巢起義軍攻破長安時,正在長安應(yīng)試的韋莊目擊這座古都的衰頹,撫今傷昔,寫下這首七律。 ②無忌,戰(zhàn)國時代魏國公子信陵君;莫愁,戰(zhàn)國末期楚國歌女。 1.這首詩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概括。(3分) 2.前人評價這首詩,稱其“婉而多諷”,請結(jié)合全詩分析本詩的藝術(shù)特色。(5分) 參考答案 1.①對亂前長安貴族豪右那種燈紅酒綠的生活的回味、留戀;②對上層統(tǒng)治階層醉生夢死、競逐奢靡的批判;③對社稷傾危的感嘆。(1點1分) 2.①對比:昔日長安貴族豪右那種燈紅酒綠生活同眼前“亂離”的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了對上層統(tǒng)治階層醉生夢死、競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陽”象征唐末國運已如日薄西山,“水東流”象征唐王朝崩潰的大勢如碧水東去,頹波難挽;③雙關(guān):“無忌”“莫愁”,均取雙關(guān),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待,僅取其“無所忌憚”之意。這句詩的實際意思是指斥王孫公子肆無忌憚。用傳說中一位美麗歌女的名字,慨嘆浮華女子不解國事紛亂,深寓“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沉痛。④以景作結(jié):最后一句“夕陽唯見水東流”以寫景結(jié)束,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答對1點給2分,答對2點給4分。) 4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塞下曲 戎昱 夜后戍樓月,秋來邊將心。 鐵衣霜露重,戰(zhàn)馬歲年深。 【注】①骎骎(qīnqīn):馬跑得很快。 1.請賞析首聯(lián)“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骎骎”的作用。 (5分) 2.這首詩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請簡要概括。(5分) 參考答案 1.內(nèi)容:首聯(lián)描寫邊塞的白草為北風所凋,戰(zhàn)馬奔馳,外族軍隊步步逼近,正在加緊寇邊的景象,營造了衰敗/肅殺、寒冷的氛圍,渲染了邊塞緊張的戰(zhàn)爭氣氛。②手法:借景抒情/以哀景寫哀情,表達了將士戍守邊關(guān)的壓抑、苦痛。③結(jié)構(gòu):為邊將出場作鋪墊(能答出“引出下文”“以景起興”也可) 。 2.①塑造了一個久戍邊塞/飽受環(huán)境惡劣之苦/厭惡戰(zhàn)爭的思鄉(xiāng)的邊將形象。②情感:表達了對邊塞將士的同情,和對從古至今延綿不斷的戰(zhàn)爭的厭倦。(答“寄寓了詩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可)。 4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風 王勃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 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1.全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2.詩歌圍繞詩眼“有情”描繪了“風”的形象,結(jié)合全詩試作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托物言志,詩人以風喻人,著意贊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風不舍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詩人少有才華,而壯志難酬,在此詩人借風詠懷,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2.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由“有情”贊其“為君起松聲”。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shù)手法,把風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的生起,以“肅肅”狀風勢之速。風勢之緩急,本來是并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個“加”字,就使之化為有意的行動,仿佛風疾馳而來,正是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繼而寫風的活動,也是抓住“驅(qū)煙”、“卷霧”、“起松聲”等風中的動態(tài)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 4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韋莊①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間富貴家。 繡戶夜攢紅燭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注】①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yīng)物的四代孫,五代前蜀詩人。韋莊曾經(jīng)家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又為病困,寫作此詩時正值黃巢兵亂。②吳娃:吳俗謂好女為娃。③青娥: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1.全詩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3分) 2.試分析尾聯(lián)的“愁”的具體內(nèi)容?(4分) 參考答案 1.全詩主要采用了對比手法,整首詩作者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筆濃墨極寫閥閱之家窮奢極欲、歌舞夜宴的富貴氣象,而主旨卻在尾聯(lián),詩眼又濃重地點在一個“愁”字上。一“愁”三“滿”,首尾相應(yīng),產(chǎn)生強烈的對比作用。三“滿”正是為了襯托出深“愁”。 2.一愁黃巢兵亂國勢預頹;(為國家的安危而愁)二愁家人離散,自己身陷病痛無力自保;三愁當權(quán)者紙醉金迷,不顧時局動蕩;四愁百姓飽受戰(zhàn)亂,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傷時,懷鄉(xiāng),憂國,憂民,盡在一個“愁”字中含蘊了。 4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華山: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經(jīng)之處。②清弋江:在宣州城西。③的的:鮮明的樣子。④旆(pèi):旗子。 此詩作于開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將離任,回京任職。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進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 1.這首詩的頷聯(lián)展示了兩幅形象而鮮明的畫面,請分析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表達技巧。(5分) 2.這首詩后兩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與前兩聯(lián)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這兩句詩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霧繚繞的九華山路旁,寺宇時隱時現(xiàn),是虛寫;一幅是眼前綠水環(huán)抱青弋江村邊,春風楊柳,輕拂橋面,是實寫。虛實相生。前一幅是遠景、靜景,后一幅是近景、動景,動靜結(jié)合,畫面形象鮮明。 2.這首詩的后四句抒發(fā)了詩人的空虛無著、悵然若失的滿腹愁情。詩歌的前四句寫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氣,明亮的陽光,鮮美的芳草,倜儻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襯托抒發(fā)惜別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對比的手法寫與友人的不同心境,悵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寫“同來不得同歸”的感慨,表現(xiàn)詩人的寂寞惆悵。前四句寫景是反襯后面的抒情。 4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漢陰驛與宇文十相遇,旋歸西川,困以贈別 竇鞏 吳蜀何年別,相逢漢水頭。 望多心共醉,握手淚先流。 宿霧千山曉,春霖一夜愁。 離情方浩蕩,莫說去刀州。 1.從全詩看,詩人的“淚”因何而流?(6分) 2.第三聯(lián)描寫了怎樣的環(huán)境?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①與朋友久別重逢,感慨萬千。②與朋友同為游子,思鄉(xiāng)情濃。③與朋友剛剛相逢,旋即別離。(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2.(1)描寫了春天早晨霧繞千山、春雨綿綿的環(huán)境。(2)作用:①點出了離別的時間、季節(jié)和離別的環(huán)境氣氛。②供托了離別雙方內(nèi)心的綿綿愁情。〈5分.“環(huán)境” 1分,“作用”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子規(guī) 吳融①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凄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注】①吳融: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唐昭宗時在朝任職,一度受牽累罷官,流寓荊南(湖南一帶),本篇大約就寫在這個時候。②國:指故國。③委:舍棄,丟棄。 1.頷聯(lián)在刻畫子規(guī)形象的時候主要運用了哪種藝術(shù)手法?有何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5分) 2.詩人通過對子規(guī)的描繪表達了內(nèi)心怎樣復雜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對比(1分)。在“他山”(指異鄉(xiāng))啼血.飄蕩的杜鵑與“舊苑”(故國)春來,依然是一片草木榮生,郁郁蔥蔥,含煙吐霧,絲毫也不因子規(guī)的傷心而減損其生機的場景構(gòu)成對比(2分);鮮明的表現(xiàn)了杜鵑孤身飄蕩.哀告無門的悲慘命運(2分)。 或:反襯。用春草作反襯,用它們欣欣自如的神態(tài)進一步反襯.凸顯杜鵑的孤苦無告。 如果答“夸張”(杜鵑啼血夸張地形容染紅了鮮花)和“比喻” 2.既表達了作者由于受累罷官,流寓荊南時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達了遠離故土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2分)。全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無定所的杜鵑自況,來表達情感(1分)。 5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九日 杜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注】①竹葉:竹葉青酒。 1.頸聯(lián)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運用了什么手法?(4分) 2.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詩歌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他鄉(xiāng)日落時分,黑猿聲聲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來的凄涼景象。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鄉(xiāng)南飛的白雁繪聲繪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對比的手法,異鄉(xiāng)之景與舊國之物的對比,黑猿與白雁的色彩對比。)(4分) 2.思親懷鄉(xiāng)、衰老催人(年老多?。┑母袀?、遭逢戰(zhàn)亂傷時憂國的情懷。(4分) 5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感遇 陳子昂①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陳子昂(公元661—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縣)人,二十四歲中進士,官至右拾遺,直言敢諫;三十六七歲隨建安王東征契丹,建議不被采納,反受降職處分,三十八歲辭官還鄉(xiāng),被射洪縣令陷害,死于獄中。②蘭若:均為香草名。③芊蔚:花葉茂盛狀。 1.整體感知這首詩,簡要概括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4分) 2.這首詩最主要的藝術(shù)手法是什么?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描寫空絕春夏之間的蘭若在秋風起時便枯萎調(diào)零的命運(2分),借以抒發(fā)自己才華出眾卻報國無門,年華流逝而芳意無成的苦悶(2分)。 2.托物言志(2分)。前四句從形、色兩方面贊蘭若風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獨特,后四句寫蘭若搖落,芳意無成,感嘆其芳華零落,從而抒發(fā)自己對年華流逝,理想破滅的感慨(2分)?;虼鸨扰d(2分)。前四句著力贊美壓倒群芳的風姿,實則是以其“幽獨空林色”比喻自己出眾的才華;后四句以“白日晚”“秋風生”寫芳華逝去,寒光威迫,充滿美人遲暮之感,“歲華”“芳意”用語雙關(guān),借蘭若凋零寫自己年華流逝、理想破滅(2分)。 5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和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落花 【唐】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落花 【宋】宋祁 墜素翻紅各自傷,青樓煙雨忍相忘。 可能無意傳雙蝶,盡付芳心與蜜房。 【注】①半面妝:《南史·后妃傳》載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雹谡屡_:漢長安章臺下街名。舊時用為妓院等地的代稱。 1.兩首《落花》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異同?請作簡要分析。(5 分) 2.詠物詩講究人物交融,兩首詩的頷聯(lián)都突出表現(xiàn)了這一特征,請加以賞析。(5 分) 參考答案 1.相同點:兩首皆有惜花傷春之情。李詩寫滿園繽紛落花,讓人斷腸不忍掃去,直接抒發(fā)了惜花之情;宋詩首聯(lián)寫花之自傷飄零,綢繆于青樓煙雨,一片凄苦迷離的景象,別有惜花傷春之意。 不同點:李詩有慨嘆身世之意,寫花朵用生命裝點春天,無私奉獻自己的一片芳心,卻落得個凋零殘破、沾人衣裾的凄涼結(jié)局,也寄寓了自己素懷壯志,屢遭挫折,報效無門的際遇之苦;宋詩三四聯(lián)以滄??蜌w,珠猶迸淚,章臺人去,骨尚遺香,喻落花的精誠專一,表現(xiàn)詩人忠厚悱惻之情(或九死猶未悔的精神)。 2.李詩:“參差”句空間著眼,“迢遞”句從時間著眼,寫落花紛飛,連接曲陌,連綿不斷,無止無休,斜暉的點染又增添了整個畫面的凄迷色彩。這種暗淡的色調(diào),透出了詩人心靈的傷感和悲傷。 宋詩:兩句從時空角度深入描繪了落花的全過程,出句描寫落花飛動的舞姿,對句寫花落地不甘香消玉殞,仍不失紅粉佳人的美容,融入了詩人深沉的感受,“更作”“猶成”加強了感情色彩,倍增了執(zhí)著之意。 5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長安秋望 趙嘏(gǔ) 云霧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凈渚蓮愁。 【注】①“鱸魚正美”:典出《晉書·張翰傳》,張翰思念故鄉(xiāng)的鱸魚,便辭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傳》,為囚徒的代稱。 下面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首聯(lián)寫長安景色,伴隨著豐富的聯(lián)想:清晨時分,云霧在緩緩飄動,仿佛漢朝雄偉壯麗的宮闕在眼前浮動。 B.第三句以“殘星”寫時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現(xiàn);以“雁橫塞”點時令,南歸的秋雁正在掠過北方的天空。 C.頸聯(lián)寫觸目所見:竹籬旁邊,一叢叢紫艷的菊花似開未開;水塘旁邊,一朵朵凋殘的蓮花花瓣落盡。 D.尾聯(lián)使用兩個典故,言簡而意豐。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羈旅京城,思念故鄉(xiāng)而又不能歸去的惆悵情懷。 參考答案A 【解析】 “仿佛漢朝雄偉壯麗的宮闕在眼前浮動”這句是眼前所見實景,不是聯(lián)想。 5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邊愁 崔湜① 風塵馬變色,霜雪劍生衣。 客思愁陰晚,邊書驛騎歸。 殷勤鳳樓上,還袂及春暉。 ①崔湜(shí),字澄瀾,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時任宰相。②腓(féi):枯萎。 1.本詩一、二兩聯(lián)描寫了怎樣的景色?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2.最后一聯(lián)描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與前三聯(lián)相比寫法上有何不同?(4分 參考答案 1.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斷,風塵四起,霜雪漸濃,令人生畏(1分)前兩聯(lián)描寫了邊地凄涼的景象(1分),渲染苦寒的氛圍。1分)烘托了后兩聯(lián)的客思之“愁”。(1分) 2.描寫了一個閨中思婦,殷勤佇望的形象。(2分)前三聯(lián)實寫,最后一聯(lián)虛寫,(1分)由“邊書驛騎”而引發(fā)的懸想,家中的親人一定在巴望著“我”,準備迎接我在來年的春色中歸來(1分) 55.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峽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峽口花飛欲盡春, 天涯去住淚沾巾。 來時萬里同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劍南風景臘前春,山鳥江風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較遠,自緣身是憶歸人。 1.兩首詩在抒發(fā)離別之情的同時,還表達了哪一種共同的情感?(2分) 2.兩首詩都抒發(fā)了離別之情,所用表現(xiàn)手法是否相同,請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思念故鄉(xiāng)之情。 2.不相同: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寫哀。 5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南海旅次 曹松① 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 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 城頭早角吹霜盡,郭里殘潮蕩月回。 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fā)被春催。 詩人簡介 曹松,唐代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潛山附近)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后,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余,特授校書郎而卒。 曹松為詩,學賈島苦吟?!捌缴遄志洌幌M頭絲”(《崇義里言懷》),是其自我寫照。工五言律詩,煉字琢句,取境幽深,也有點接近賈島,但尚未流于怪僻,而自有一種清苦澹宕的風味?!凹乘缮絼?揚帆覺岸行”(《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廢巢侵曉色,荒冢入鋤聲”(《送進士喻坦之游太原》),正代表他的這種詩風。題材狹窄,不外乎嘆老嗟卑,旅思離情,很少接觸社會問題,而《己亥歲二首》中的“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卻歷來傳誦不衰。有詩1卷,《唐詩百名家全集》收錄時,編作《曹松詩集》2卷。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注】曹松是舒州(今安徽潛山附近)人,因?qū)以嚥坏?,長期流落在今福建、廣東一帶。 1.頸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頸聯(lián)作一賞析。(6分) 2.請結(jié)合全詩主題,簡要分析詩歌的尾聯(lián)使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效果如何?(5分) 參考答案 1.(6分)頸聯(lián)初句寫晨景,隨著城頭凄涼的曉角聲晨霜消盡;對句寫晚景,伴著夜晚的殘潮,明月復出。描繪了一幅羈留之地日復一日的凄清畫面。(3分)頸聯(lián)通過描寫早角、殘潮、霜、月等最能牽動歸思的景色,營造了一種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深切的歸思之情。(3分) 2.(5分)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處于抑制狀態(tài)的歸心,每到春天都受到刺激,引起歸思泛濫,就象被春風催開的百花,競相怒放,不由自主。(1分)生動貼切地表現(xiàn)出歸思的紛亂、強烈、生生不已、難以遏止。至此,復雜的心理活動和思歸之情由上文幾經(jīng)婉轉(zhuǎn),終于得到了盡情的傾吐。(3分) 5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琴茶 白居易 自拋官后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閑。 窮通行止常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注】兀兀:性格高標而不和于俗。②陶陶:和樂貌。③淥水:琴曲名。④蒙山:茶名。即蒙山茶。 1.詩歌的前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5分) 2.詩中描寫了詩人辭官后的“琴”“茶”生活,但全詩卻表現(xiàn)出矛盾的思想,請對全詩的思想感情做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一二句總起全詩,①第一句交代了辭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與官場風氣相悖。(1分)②第二句交代和樂開朗的天性。(1分)③這兩句直接抒發(fā)感情(1分),引出二三聯(lián)對辭官后悠閑雅致生活的描寫(1分);與尾聯(lián)相呼應(yīng),為表達心系朝廷、壯心不已的情懷做鋪墊(1分)。(只寫“總起總用”沒有分析不給分。意思對即可。) 2.①首聯(lián)表達了作者因與官場格格不入而產(chǎn)生的孤獨,另一方面表達了一生保持的開朗曠達、灑脫樂觀之情。②二、三兩聯(lián)寫作者與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閑適、愜意之情,但又隱含了作者對“拋官”閑居的無奈與郁悶。③尾聯(lián)作者一方面表達了看透“窮通行止”的豁達,另一方面卻又表達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負的心志。(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5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過融上人蘭若① 綦毋潛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 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鐘聲連翠微。 【注】①融,詩人所要尋訪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對和尚的尊稱;蘭若,梵語“阿蘭若”的簡稱,指和尚的住所。 1.詩的前兩句的細節(jié)描寫耐人尋味,請分析其妙處。(4分) 2.末句中的“鐘聲連翠微”五個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 “掛僧衣”的細節(jié),一是點明了友人的身份、居處,二是巧妙暗示了友人不在禪室里;“溪鳥飛”的細節(jié),只聽見溪水潺潺,溪上的各種鳥兒飛來飛去。分,共2分)②詩人以溪聲、鳥飛的聲響,反襯出山寺的環(huán)境的清靜。(2分,意思對即可) 2.①以景作結(jié),讀來蘊藉含蓄,耐人尋味。②以動襯靜。描繪了暮色蒼蒼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蕩漾山林、經(jīng)久不息的鐘聲,又給這幽深秀麗的山林增添了靜謐的氣氛。③從色彩和聲音(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景?!斑B”字把聽覺形象“鐘聲”與視覺形象“翠微”彼此溝通起來,傳達出詩人流連忘返、迷戀山林的獨特而又自然的感受。注: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每點2分,共4分。如有其他理解,并能自圓其說,也當酌情給分。 59.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裴給事宅白牡丹 裴磷①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注】①裴磷一生歷唐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稱“以道義自處,事上盡心,尤嫉朋黨,故不為權(quán)幸所知?!雹诎鸦穑菏殖只鸢?。 1.裴詩塑造了白牡丹怎樣的形象?請簡要賞析。(4分) 2.這兩首詩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裴詩主要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脫俗,幽雅高潔的形象。(2分)詩中通過富貴之人爭相欣賞紫牡丹與無人欣賞白牡丹的對比,正是這一動一靜、一熱一冷的對照描寫,從側(cè)面襯托出一株冰清玉潔,卻備受冷落、無人欣賞、孤獨凄清的白牡丹形象。(2分) 6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高荷 元稹 種藕百余根,高荷才四葉。 飐閃碧云扇,團圓青玉疊。 【注】①擪,音yè,按、壓。②荃,一種水草。③怗,音tiē,安定,安寧。 1.下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將藕與荷并寫,“才”字感喟頗深,可見高荷難得。 B.“飐閃”寫風吹葉動之狀,以“扇”喻荷葉,生動貼切。 C.荷葉因風力的抬舉而亭亭玉立,故而別有一番嬌美風姿。 D.荷雖有“圓”、“青”等特點,但作者強調(diào)的是其“高”。 2.詩歌最后兩句寫了“荃”的哪些特點?這些特點與“荷”有什么關(guān)系?請簡答。(4分) 參考答案 1.C(“風力的抬舉”不確,應(yīng)為“自抬舉”,自己勉力挺拔向上。) 2.寫了“荃”貼近水面(或:著水、低矮),因而一生安寧;寫“荃”是為了反襯“荷”,突出“荷”的高舉以及因“高”而會遭到外力打壓的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