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陳與義詩詞鑒賞

 江山攜手 2015-01-07

陳與義詩詞鑒賞

詩人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宋代詩人。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歷官太學(xué)博士、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翰林學(xué)士、參知政事。早期推重蘇軾、黃庭堅和陳師道。后期經(jīng)歷了靖康之變,體驗到杜甫安史之亂后的遭遇,轉(zhuǎn)學(xué)杜甫,作品題材廣泛,感時傷事,成為宋代學(xué)習(xí)杜甫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如七律《登岳陽樓》之一、《巴丘書事》、《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等,雄闊豪壯,慷慨悲涼。七言絕句重在意趣,格調(diào)清婉,如《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興寄,或活用典實,屢見新意。五言律詩以清迥峭刻見長。五言古詩寫景造境,觀察細密,造語工致。方回(元代文學(xué)家)將陳與義與黃庭堅、陳師道合推為江西派的三宗,陳與義不是江西人,與黃庭堅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別,他重意境,擅白描,顯然不應(yīng)列入江西詩派。陳與義亦擅詞作,有清婉秀麗之風(fēng)。宋胡注《簡齋詩集》30卷(附《無住詞》1卷),有《四部叢刊》本,并附元刊《陳簡齋詩外集》。

目錄

1.雨(瀟瀟十日雨)

2.觀江漲(漲江臨眺足銷憂)

3.次韻樂文卿北園(故園歸計墮虛空)

4.以事走郊外示友(二十九年知已非)

5.觀雨(山客龍鐘不解耕)

6.尋詩兩絕句(楚酒困人三日醉)

7.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

8. 送人歸京師(門外子規(guī)啼未休)

9.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風(fēng))

10.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岳陽壯觀天下傳)

11.道中寒食(斗粟淹吾駕)

12.襄邑道中(飛花兩岸照船紅)

13.歸洛道中(洛陽城邊風(fēng)起沙)

14.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陽舊游(憶昔午橋橋上飲)

15.牡丹(一自胡塵入漢關(guān))

16.竹(高枝已約風(fēng)為友)

17.中牟道中(楊柳招人不待媒)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陳與義①

瀟瀟十日雨,穩(wěn)送祝融②歸。

燕子經(jīng)年夢 ,梧桐昨暮非。

一涼恩到骨,四壁③事多違。

袞袞繁華地④,西風(fēng)吹客衣。

【注】①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這首詩作于政和八年(1118),當時作者正閑居京城等候授職。②祝融:火神,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窮困。④袞袞:眾多,這里指眾多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吏。繁華地:指京城。

1.第二聯(lián)兩句詩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5分)

2.前人認為這首詩寫雨是妙在“若即若離”,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簡述理由。(6分)

參考答案

1.秋已來臨,燕子將要南歸,一年恍若一夢。梧桐經(jīng)一場雨打,已與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達了自己懷舊、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為“燕子將要南飛,想到一別就是一年,以后對舊巢只能在夢中見到”,也可給分。)

2.同意。雖然詩題是“雨”,但作者卻不是正面描寫雨勢、雨景,而是通過寫動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來寫雨,這就給人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觀江漲

陳與義

漲江臨眺足銷憂,倚杖江邊地欲浮。

疊浪并翻孤日去,兩津橫卷半天流。

黿鼉①雜怒爭新穴,鷗鷺驚飛失故洲。

可②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覺欠扁舟。

【注】①黿鼉(tuó):黿魚和揚子鱷。②可:怎能。

1.詩歌前兩聯(lián)描寫了江水上漲時怎樣的景象?第三聯(lián)對表現(xiàn)這一景象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2.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筒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詩歌前兩聯(lián)描寫了江水上漲時波浪滔天、氣勢雄渾的景象。波浪好像要把大地漂浮起來,重重疊疊翻滾著似乎要把太陽一并裹去,兩岸的津渡也好像被江流卷到了空中。(3分)第三聯(lián)描寫舊穴被卷走的黿鼉爭建新穴,沙洲淹沒后棲息其上的鷗鷺四散飛去,從側(cè)面烘托江漲時波浪之大。(3分)

2.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觀看江漲時愉悅暢快的心情、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和歸隱的愿望。(3分)江漲時雄渾壯闊的景象讓作者忘記了官場帶給自己的憂愁,于是發(fā)出怎能為做官而使心情不暢的感慨并為眼前沒有扁舟使自己歸隱而遺憾。(2分)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次韻樂文卿北園

陳與義

故園歸計墮虛空,啼鳥驚心處處同。

四壁一身長客夢,百憂雙鬢更春風(fēng)。

梅花不是人間白,日色爭如酒面紅。

且復(fù)高吟置余事,此生能費幾詩筒。

1.詩中三、四兩句刻畫了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簡要概括。(5分)

2.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描寫了一個家徒四壁,雖思念家園而漂泊在外,同時內(nèi)心痛苦又感嘆歲月流逝的詩人形象。(“家徒四壁”“思念家園”“漂泊在外”“內(nèi)心痛苦”“感嘆歲月流逝”每點1分)

2.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卻只能故作曠達的心情。(3分)有家而歸不了,年華又老去,環(huán)境也已發(fā)生了改變,詩人內(nèi)心痛苦,卻又無可奈何,只好放下種種心中的夢想,在詩歌中寄托自己的情懷。(3分)

 

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陳與義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舊壯心違。

黃塵滿面人猶去,紅葉無言秋又歸。

萬里天寒鴻雁瘦,千村歲暮鳥烏微。

往來屑屑①君應(yīng)笑,要就南池照客表。

【注】①屑屑:勞瘁匆迫的樣子。

1.簡要賞析頸聯(lián)“瘦”和“微”兩字的表達效果。(4分)

2.本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瘦”表現(xiàn)鴻雁萬里奔波,消瘦無力(1分),是作者奔波勞碌的形象寫照(1分)。“微”寫出暮色蒼茫中昏鴉歸去的寥落的景象(1分),暗含作者前途迷茫之感(或:表達了作者漂泊孤寂之感)(1分)。

2.(4分)主要表達了詩人奔波勞碌、壯志難酬的無奈(2分)。首聯(lián)直言多年來壯志難酬,歲月空逝。中間兩聯(lián)融情于景,表現(xiàn)自己奔波勞碌、黃塵滿面,秋日依然無法歸去的迷茫。尾聯(lián)以友人“應(yīng)笑”更顯無奈。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觀雨

陳與義①

山客龍鐘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

前江后嶺通云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②壓竹枝低復(fù)舉,風(fēng)吹山角晦還明。

不嫌屋漏無干處,正要群龍洗甲兵。

【注】①陳與義:北宋南宋之交的愛國詩人。此詩寫于汴京失陷后詩人流寓湖、湘時。②海:暴雨。

1.第二、三聯(lián)寫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描述。

2.這首詩用了多種方法抒發(fā)感情,請任選兩種進行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描寫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變化。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嶺云氣無阻,連綿起伏的山脈與層層翠染的幽林送來隆隆雨聲。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頑強地挺起來,大風(fēng)吹得烏云翻涌的山脊明明滅滅。

2.(示例)①雙關(guān)?!盎蕖薄懊鳌薄瓣幥纭钡燃仁翘鞖庾兓?,也隱喻當時抗金的時局。“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②用典。尾聯(lián)上句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床頭屋漏無干處”的詩句,下句用《洗兵馬》中“凈洗甲兵不常用”的詩句(或武王與姜子牙的典故),表達了詩人不顧個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勝利的愿望。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尋詩兩絕句

陳與義

 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jīng)雨百般紅。

    無人畫出陳居士①,亭角尋詩滿袖風(fēng)。

  愛把山瓢②莫笑儂,愁時引睡有奇功。

醒來推戶尋詩去,喬木崢嶸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園花經(jīng)雨百般紅”與“喬木崢嶸明月中”兩句所描寫的景色特點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2.詩中“陳居士”的形象特點是什么?請結(jié)合兩首詩加以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艷麗,清幽。

①“園花經(jīng)雨百般紅”描寫的是雨后園林的美景,一場雨后,園中姹紫嫣紅,色彩艷麗。

②“喬木崢嶸明月中”描寫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樹木高聳峭拔,意境清幽。

2.①行為灑脫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儂”,從陳居士喜歡喝酒可以看出他灑脫的性格特點。②“亭角尋詩滿袖風(fēng)”“醒來醒來推戶尋詩去”,白天尋詩,夜晚尋詩,表現(xiàn)了陳居士沉迷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雅情趣。

 

7.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雨晴

陳與義

天缺西南江面清,纖云不動小灘橫。

墻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

盡取微涼供穩(wěn)睡,急搜奇句報新晴。

今宵絕勝誰與共?臥看天河盡意明。

1.請從比喻的角度理解并賞析首聯(lián)(5分)

2.詩中不著一個“喜”字,而喜悅之情蘊于寫景敘事之中,請具體說明(6分)

參考答案

1.“江面清”和 “小灘橫”為比喻,“江面清”三字并非寫雨后的江面,而是以江面的清平湛藍來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晴明之色(2分);“小灘橫”三字也不是寫水中沙灘,而是承接“江面清”的又一比喻,一抹微云如同橫在江面的一片小灘(2分)。首聯(lián)的兩個比喻緊緊承接,前后照應(yīng),點明詩題中的“晴”字(1分)。

2.寫景:頷聯(lián)中墻頭那一“猶濕”羽毛的鵲清脆叫聲,與低沉的殘雷形成對比,表面上是寫鵲迫不及待的報晴之心,實則流露的是人在急雨初晴時的喜悅之情(2分);

敘事:頸聯(lián)中寫出詩人要盡情享受雨后帶來的涼快,想痛快睡一覺,但因為太興奮喜悅,就想“急搜奇句”將新晴的喜悅告訴每個人,一個“急”字,雨晴之喜油然可見(2分);

尾聯(lián)兩句雖仍是敘事,但事中有景,景中含情,詩人推想雨后的夜晚應(yīng)是最佳境界(“絕勝”),即使無人共賞,也要獨自臥看天河里燦爛的星光?!氨M意”二字顯得興致勃勃,飽含著耐人尋味的歡悅情緒(2分)。

 

8.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送人歸京師①

陳與義②

門外子規(guī)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

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注】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

1.指出詩中“子規(guī)”意象的含義。(2分)

2.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一段愁”是否矛盾?為什么?(4分)

參考答案

1.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guī)、杜宇、子鵑。傳說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鳴聲很像人說:“不如歸去。”所以子規(guī)鳥又叫思歸、催歸。子規(guī)鳴聲凄厲,最容易勾起人們別恨鄉(xiāng)愁。古詩人用這意象表達游子的鄉(xiāng)愁和思念親人的感情。

2.不矛盾,因為在詩人看來,即便故園沒有戰(zhàn)火,但國土淪喪,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歸京時,觸景生情,心中難免生出一段憂國之愁。

 

9.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春寒

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fēng),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注】此詩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當時南宋朝廷正處于風(fēng)雨飄搖之際。作者幾經(jīng)逃難,避亂于岳州(今湖南岳陽),借居于郡守后園的君子亭,自稱“園公”。

1.本詩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請簡要賞析。(5分)

2.三、四兩句寫出了海棠的什么特點?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性格特征? (6分)

參考答案

1.“怯”字既描繪出漂泊異鄉(xiāng)的詩人在春寒未盡時節(jié),對料峭春寒難以忍受的畏懼。(2分)也寫出了對朝廷處于風(fēng)雨飄搖之際的擔(dān)憂。(3分)

2.寫出了海棠“不惜”損毀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獨立于細雨之中的孤高絕俗的特點。(3分)體現(xiàn)了詩人在朝廷處于風(fēng)雨飄搖之際,勇于在這樣艱難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10.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①

陳與義

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

   草木相連南服②內(nèi),江湖異態(tài)欄干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

欲題文字吊古昔,風(fēng)壯浪涌心茫然。

【注】①宋欽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擄徽宗,欽宗二帝,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難”。陳與義1124年被貶在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jiān)酒稅的小官,靖康之難發(fā)生后,流離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詩寫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指南方。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lián)中“樓陰”指樓的南面,“背日”也指樓南,兩詞點明觀景角度:站在樓南向遠處眺望。

B.頷聯(lián)繼續(xù)寫登樓所見景色?!敖悜B(tài)”寫出倚欄遠眺,江水與洞庭湖水不同,異態(tài)紛呈。

C.頸聯(lián)意思是:詩人被貶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難”后,宋室南遷,詩人顛沛流離,雙鬢已白。

D.尾聯(lián)中用“風(fēng)壯浪涌”,即寫出江水湍急洶涌,同時也表明詩人此時心潮起伏如波濤洶涌。

2.詩人登臨遠望看到怎樣的景象?這種景象描寫有何作用?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3.有學(xué)者盛稱“乾坤”一聯(lián)“學(xué)杜而得其骨”,意思是為家國之憂而心碎,而頭白,正是杜甫詩歌與陳與義詩歌共具的思想特色。結(jié)合這首詩,聯(lián)系自己的閱讀體驗,談?wù)勀銓@種思想特色的認識。

參考答案

1.(3分)A

2.①詩人登高遠眺,看到岳陽樓周圍的壯闊景觀:江堤曲折,草木連綿不斷,江水、湖水形態(tài)各異,風(fēng)高浪急。②以壯景襯哀情,壯觀之景使人產(chǎn)生飄零之感,詩人觸景傷情,引發(fā)了國破家亡、流離失所后的遷謫之恨,家國之愁。

【共4分,兩個要點,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font>

3.(10分)

思想特色:中國古代文人總是自覺地將自己與國家、歷史和天下聯(lián)系起來,表現(xiàn)讀書人的社會良知和悲憫之心。(2分)(意近即可)

 

11.閱讀下面一首是十首十首,回答問題。

道中寒食

陳與義①

斗粟淹吾駕,浮云笑此生。

有詩酬歲月,無夢到功名。

客里逢歸雁,愁邊有亂鶯。

楊花不解事,更作倚風(fēng)輕。

【注】①也有人認為該詩作者為宋代詩人詹慥。

1.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詩中詩人的形象。(5分)

2.請結(jié)合詩意賞析詩歌的最后一聯(lián)。(6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奔波仕途、懷才不遇、內(nèi)心愁苦、思念家鄉(xiāng)的詩人形象。他自嘲自己為斗粟而奔走仕途,虛度人生,無計建功立業(yè),只能以詩抒懷;寒食時節(jié),人在旅途,看到天上歸雁,空中飛絮,耳聞雜亂鶯啼,更是倍添愁苦、無限落寞。

2..最后一聯(lián)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楊花不懂人事,隨風(fēng)飛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無人理解,無法排遣。/ 飛絮漫天營造了一種凄迷的景象,以景襯情,更讓詩人感覺心境悲涼。/楊花倚風(fēng)輕狂,比喻小人得志,與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對比,流露出自己對世事的不滿。

 

1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襄邑道中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fēng)。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注】這首詩寫于詩人政和七年晚春經(jīng)襄邑進京待選途中。

1.起句中的“飛”字用的十分傳神,請結(jié)合“飛花”兩句說說“飛”字好在何處。(4分)

2.這首詩的后兩句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試加以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飛花”的“飛”字描繪出暮春時節(jié)兩岸落英繽紛,花飛花舞的生動景象;(2分)又是穿行于花林榆堤的行船上的人眼中所見,襯托出行船之速,表現(xiàn)了詩人進京待選途中的暢快得意之情。(2分)

2.后兩句主要運用了“襯托”(或答“正襯”“以動襯動”,但答“反襯”不給分)的表現(xiàn)手法。如果沒有答出具體的表現(xiàn)手法,但解釋了這種手法是如何具體運用的,也可)(2分)“臥看”兩句描寫詩人仰臥舟中注視藍天白云,所謂“漫天云不動”實際是行船中人的錯覺,以白云的流動襯托出船行之速,與首句相照應(yīng)。(2分)

 

13.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歸洛道中

陳與義

洛陽城邊風(fēng)起沙,征衫歲歲負年華。

歸途忽踐楊柳影,春事已到蕪菁花。

道路無窮幾傾轂,牛羊既飽各知家。

人生擾擾成底事,馬上哦詩日又斜。

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2.“牛羊既飽各知家”一句在詩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通過描寫作者回家鄉(xiāng)洛陽途中所見的“風(fēng)起沙”“楊柳影”“蕪菁花”“牛羊”以及所感受到的“幾傾轂”,(2分)表達了作者的思念家鄉(xiāng)之情及對年華易逝而壯志難酬的感慨。(3分)

2.這一句詩寫牛羊吃飽了分別回家,是途中所見,(2分)也是作者借牛羊知家來表達自己對家的思念,(2分)又承上句寫自己歸家的急迫,引出尾句夕陽西下,更加襯托作者的歸心似箭。(2分)

 

1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陽舊游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注】這首詞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紹興五年)陳與義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鎮(zhèn)壽圣院僧舍時所作,追憶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國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間在洛中與好友們游樂的往事。②午橋:在北宋河南洛陽南,唐朝裴度有別墅在此。陳與義:兩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卒于南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歷靖康之難。紹興五年(1135)五月,作者因病辭官,寓居湖州青墩鎮(zhèn)壽圣院僧舍。②新晴,雨過初晴的月色。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運用什么手法?描繪出“舊游”中怎樣的美好情境?請作簡要分析。

2.全詞如何圍繞“閑”的心緒,發(fā)出怎樣的感慨?

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結(jié)合詞句內(nèi)容簡要分析。(4分)

4.請從語言、意境、結(jié)構(gòu)中任選兩個角度,賞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5請簡要分析此詞中所包含的復(fù)雜情感。

6.詞的上片“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下片“閑登小閣看新晴”表達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7.這首詞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動靜結(jié)合。② 借月色迷蒙、疏影斑駁和豪英坐飲、流水無聲、笛聲陣陣來構(gòu)成一幅人與景、情與境相諧和的優(yōu)美游樂圖。動靜結(jié)合:碧空中,月色迷蒙;花叢中,樹影斑駁(靜);午橋上,豪英坐飲(動);長河中,流水無聲(有動有靜);杏花里,笛聲陣陣(動)。構(gòu)成一幅人與景、情與境相諧和的優(yōu)美游樂圖。

2.從洛陽舊游到現(xiàn)今偏寓江南(湖州)之“閑”,感慨國事的盛衰興亡;從昔日與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獨在之“閑”,感慨個人知交零落;從二十多年的轉(zhuǎn)瞬即逝到夜登小閣之“閑”,感慨時光飛逝而功業(yè)無成。

3.①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1分)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靜景和伴著清韻悠遠的笛聲歡歌到天明的動景,(2分)③描寫了作者當年在良辰美景中與朋友一起借著酒興盡情戲鬧的游樂情形。

4.語言:這兩句詞用語質(zhì)樸自然,不見矯揉造作之跡?!靶踊ㄊ栌啊睂懰姡按档训教烀鳌睂懰?,視聽結(jié)合,有聲有色,很有雅致。
意境:這兩句詞選擇杏花、笛聲兩個意象描繪了詞人往昔在洛中與朋友在杏花疏影里吹笛的圖畫,意境淡雅傷感(營造淡雅的情調(diào)和憂傷的氛圍),寄托了詞人對往事的無限懷念。
結(jié)構(gòu):此句承上啟下,仰承“憶昔”,是對“昔”的具體描述;下啟“一夢”,與之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5.①對美好往事的深切懷念,上闋憶洛中舊游。追憶中的往事是美好的:有長溝流月仙境般的明凈和幽寂環(huán)境,有“吹笛到天明”的閑情雅興,追憶中寄托了詞人對往事的懷念。
②對二十年風(fēng)雨顛沛、知交零落、國事滄桑的傷感,“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比缃駵S落異族,座中那些“豪英”也已不在,撫今追昔,詞人備覺傷感。
③對人事、歷史之滄桑的感慨,詞人想到國家的興衰、自己的流離失所,發(fā)出“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的滄桑感嘆。

6.愉悅,歡暢;悲慨,惆悵。(一點1分)

7.運用虛實結(jié)合與對比的手法。上片由一個“憶”字引起,回憶二十年前英豪的歡聚,是想象虛寫;下片用“二十馀年如一夢”來概括世事的變幻無定,寫歷盡滄桑之后的無奈之感,感嘆盛衰興亡,是對現(xiàn)實情感地抒發(fā)。憶昔和感今形成鮮明的今昔對比,發(fā)為浩嘆的蒼涼之音。(點出兩種手法各1分,能結(jié)合詩歌的內(nèi)容分析各1分)

參考譯文

憶昔日在洛陽午橋酣飲,在座的多是豪杰精英。明月無聲地隨長溝流水遠去。在杏花疏落的暗影里,笛聲悠悠直吹到天明。

二十多年歲月猶如一夢,此身劫后雖在但往事仍讓人心驚。閑登閣樓看雨后晴空。古往今來多少興亡事,都化做了漁人三更的歌聲。

 

1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牡丹

陳與義①

一自胡塵入漢關(guān),十年伊洛②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fēng)看牡丹。

【注】①陳與義(1090~1138),洛陽人。本詩作于紹興六年(1136年),距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當時詩人寓居在青墩(今浙江桐鄉(xiāng)縣北)。②伊洛,即洛陽境內(nèi)的伊水和洛水。

1.本詩點明詩人身世的詞語是。

2.下列與本詩后兩句表現(xiàn)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C.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D.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3.本詩寄寓作者怎樣的情懷,試做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龍鐘客(客)(l分)

2.A

3.示例:本詩寫作者晚年身在南方,看到牡丹開放,聯(lián)想到故園風(fēng)物,興起了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l分);但又深感自己衰老,對國事已無能為力,表達了家國破碎、故土難回的無望與悲苦之情(2分)。(分析合理即可)

 

16.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陳與義

高枝已約風(fēng)為友,密葉能留雪作花。

昨夜嫦娥更瀟灑,又攜疏影過窗紗。

1.從詩的內(nèi)容看,作者最喜歡在什么時候賞竹?此時之竹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景致?

2.這樣的景致為什么特別值得賞玩?

參考答案

1.“月夜”。月移影動,疏影婆娑,珊珊可愛。

2.竹影婆娑,弄姿窗前,景象生動,格外招人喜愛,月色朦朧,更能催生人們的聯(lián)想和想像。(能從實和虛兩面答就算對)

 

17.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中牟道中

陳與義

楊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馬忽相猜。

如何得與涼風(fēng)約,不共塵沙一并來。

1.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2.有人曾用“奇趣”評論這首詩,你是否同意?為什么?

參考答案

1.愉悅、興奮

2.同意。首句寫微風(fēng)中,楊柳搖曳多姿,像是不等待媒介就向行人討好;次句寫蜻蜓低飛,當它飛近過往人馬時,又好像有所猜疑,遠遠飛走。涼風(fēng)也卷來塵沙,涼風(fēng)雖適意,塵沙卻惱人,于是詩人突開異想,怎能與涼風(fēng)約定,不要挾帶塵沙同來!作者用運擬人手法,并展開合理想像,無論“楊柳”“招人”表現(xiàn)出的親昵情意,“蜻蜓”近馬“相猜”活潑而又頑皮,還是與“涼風(fēng)”相約都引人遐想。幽默風(fēng)趣,奇思妙想中充滿生活情趣,飽含詩情畫意。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