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冷了,下班路上多了幾家羊湯館,打著各地知名羊湯的旗號,還設專案做燒餅。我也做過一次羊肉湯,按開封羊湯的做法。 開封羊肉湯遠近聞名,距離開封車程一小時的鄭州,早起計劃騎行到開封喝一碗羊肉湯的不在少數(shù)。開封羊湯魅力何在?開封人家用上好的羊骨頭和羊肉,熬出鮮美的羊湯,不加調料,連蔥姜蒜都沒有。從熱騰騰的湯里扎起塊濃香酥嫩的羊肉,麻利地切成肉片,碼放在大碗中,澆上原湯,辣椒調料自放,那滋味要多鮮有多美。 不過開封人更迷戀羊肉湯館敞開了喝的熱烈氣氛,早上五點營業(yè),各方食客在直徑一米的大鍋旁聚攏開來,找尋那碗對自己腸胃最輕車熟路的羊湯。開封羊湯館頗有千年皇城的氣概,店主很實誠地煮了全羊在鍋里,這鍋湯煮好后不兌水,食客續(xù)湯是免費的,過午之后開封羊湯就關門,甭管來多大的買賣。這鍋老湯底,沉淀了千年歲月,堪稱是千年不熄的灶火。
自古以來羊肉倍受推崇,羊大為美、魚羊為鮮等奉為圭臬的美食典故都和羊肉有關。史載,宋仁宗有一天批奏折到很晚,腹中饑餓,想吃一碗甘香肥嫩的燒羊肉。正欲傳旨,轉念一想:朕今日開了頭,御膳房豈不是天天殺戮,興師勞眾,以為慣例,可不是一筆小開銷,罷了,忍住罷。這段典故終不是仁宗肚里的蛔蟲,被傳了下來。
北宋時羊肉昂貴,邊境“互市”雖有牛羊交易,運至汴京的牛羊成活率也不高,只有少數(shù)特權階層才得以經(jīng)常品嘗。應市場的需求,臨近京城的陜西、河南一帶有了養(yǎng)羊專業(yè)戶,將全羊燴一大鍋連湯帶肉分而食之,搭配上傳統(tǒng)面食鍋盔,大多人能飽腹又享得羊肉鮮美的口福,冬祛寒夏除濕,贏弱身骨也得以滋補。
有機會醒在七朝古都的早晨,趕到香飄四溢的羊肉湯館,品咂一碗千年古風遺韻的羊肉湯。
主要原料:羊骨1500克,羊肉1500克 主要調料:香菜、食鹽、辣椒油適量 主要做法:
1、 將羊肉、羊骨頭清洗干凈,放入大鍋中大火開煮。
2、 煮羊湯的過程中不斷地撇掉浮沫,保持旺火,煮至2-3小時。湯色濃白。 3-4、 食用時,將熟羊肉切片放入碗中,澆上滾熱的羊湯,撒上香菜末,再放上食鹽,辣椒油,搭配鍋盔食用。
貼士: 1、傳統(tǒng)的開封羊肉湯里不加任何調料,蔥姜食鹽都不放,顧客根據(jù)需求食鹽、辣椒油等小料。 2、如果煮出醇白的羊湯,選用好部位的羊骨和羊肉。 3、羊肉湯通常搭配的是傳統(tǒng)主食鍋盔,以八分死面、二分發(fā)面和在一起,揉勻后包上皮搟成直徑一尺多的大餅,在厚厚的、平底的大鐵鍋內炕熟是羊肉湯的好搭檔。
鍋盔的主要做法: 主要原料:普通面粉380克、老面100克、清水100克、食用堿和食鹽適量 主要做法: 1、老面的家常做法:將面粉和發(fā)酵粉加適量清水,揉成濕潤的面團,待面團發(fā)酵,就可以用來當老面了。 2、將老面揪成小塊,放在清水中溶解。再放入食鹽和食用堿,做成面肥水。 3、將面粉逐漸摻入面肥水中。 4、放在案板上反復揉搓。揉的次數(shù)越多,面團里氣孔越細密勻稱。 5、將干面逐漸揉進面團中,直到面團光滑。此時需要力氣和耐心。 6、搟成一尺來寬的圓形。 7、烙在餅锃里,用牙簽扎些小孔透氣。 8、一面烙好,再烙另一面。 9、滿屋面香堿香濃得化不開,鍋盔就烙好了。
做鍋盔的初衷是為了給羊肉湯拍照作背景,誰知味道有太多驚喜:像歐包一樣筋道有嚼勁兒,像陜西鍋盔般質地密實,不乏山東嗆面饅頭中的喧騰,堿香襯得麥香回味悠長。。。自餅心劃成八份,一口氣嚼了兩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