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自網(wǎng)絡(luò)】 樂禮篇 原文: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其功大者其樂備,其治辯者其禮具。干戚之舞,非備樂也。孰亨而祀,非達禮也。五帝殊時,不相襲禮。樂極則憂,禮粗則偏矣。及夫敦樂而無憂,禮備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 譯文:君王們功業(yè)成就了才作樂,天下平定了才制禮。那些功績偉大的君王所作的樂是完備的,那些治理天下 手持干、戚的舞蹈,并不是完備的樂。烹煮肉食來祭祀,也不是全面的禮。 五帝各人所處的時代不同,就不沿用前代的樂。三王各人的時代有別,就不承襲前代的禮。 作樂過度就會生出憂患,制禮不精就會發(fā)生偏失。能夠做到重視樂而不發(fā)生憂患,制禮完備而不發(fā)生偏失的,大概就只有偉大的圣人吧! 原文: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仁近于樂.義近于禮.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禮者別宜.居鬼而從地.故圣人作樂以應(yīng)天.制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 譯文:天地之間,事物各不相同,因此用禮的制度來表示它們之間的區(qū)別,事物發(fā)展永不停息,互相融合互相轉(zhuǎn)化,因此需要興起樂來表示它們之間的統(tǒng)一。春天生發(fā),夏天成長,是自然界的仁,秋天收獲,冬天收藏是自然界的義。仁和義的道理相近,義和禮的道理相近。樂的精神是敦厚親和,它屬于神和天的范圍,禮的本質(zhì)是辨異分宜,它屬于鬼和地的范圍,所以圣人作樂和天的道理相適應(yīng),制禮和地的道理相配合,禮和樂能夠明確和完備,天和地的道理就能夠得到表彰了。 原文: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小大殊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則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則禮者天地之別也.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fēng)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 譯文:按照天地的上下,確定君臣的關(guān)系,按照高低的分別,確定貴賤的名位,在動態(tài)和靜態(tài)中的表現(xiàn)有了規(guī)律,大大小小的各種形體才分得清楚,一切東西同類相聚,異類分離,那么各種特性才顯現(xiàn)出不同來,在天空的日月星辰都發(fā)著光輝,在地面的草木鳥獸都具有形態(tài),這些都表現(xiàn)天地間的事物各個不同,所謂禮,就是反映這些差別的。 地氣向上升,天氣向下降,陰和陽互相摩擦,天地間的大氣互相激蕩,雷霆震響,風(fēng)氣雨落,交替著四季的變化,照耀著日月的光輝,這樣各種東西都生長起來了,這些都表現(xiàn)天地間的事物互相調(diào)和,所謂樂,就是反映這些調(diào)和的。 原文:化不時則不生.男女無辨則亂升.天地之情也.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窮高極遠而測深厚.樂著大始.而禮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動者地也.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間也.故圣人曰禮樂云. 譯文:天時沒有常規(guī),萬物就不能生長,男女沒有分別,社會就必然混亂,這是天地間一定的道理。有那么一個時候,禮樂的道理上達于天,下充于地,和陰陽并行,和鬼神相通,它的作用滲透到無論多高多遠多深厚的所在,那么樂和天變成一體,禮和地變成一體了。顯著的運行不息的,是天,顯著的靜止不動的是地。靜動交替,才產(chǎn)生天地間的萬物,所以圣人說道,禮云樂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