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網(wǎng)友分享的故事,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fā)。 由于我和我的女朋友分居在城市的兩個方向,這大半年來經(jīng)常坐地鐵穿越大半個城市去看她,在地鐵上的時間有很多時間,也不想浪費。聽學計算機的朋友說,這年頭想脫穎而出,就要學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 自去年7月以來,每周在地鐵上的時間平均是2個小時的時間,總計利用以下的各種閱讀方式,讀完了40本書,我覺得這點兒資本拿來跟大家分享,還不至于太沒有說服力,本文主要是基于這一點,寫寫自己的經(jīng)驗。 1、不要拘泥于你自己的閱讀形式 在這個訊息萬變的世界,讀書可以有很多模式,并不是抱著厚厚的紙板書來讀才算在地鐵上讀書。讀書的方式有很多,下面根據(jù)地鐵的擁擠程度來依次推薦幾種閱讀模式。 2、最擁擠的時候,站著擠在人群中,插上耳機聽有聲書 類似于早晚高峰,在帝都的1號線、5號線、10號線東段和北段這種擠到窒息的路線上,甭說是攤開紙本書,連掏出手機都是很難做到的,但是這樣擁擠的時間也很長,怎么辦呢?在衣服里面連接一個耳機,用手機&MP3播放器聽一個有聲書的空間絕對還是夠得,耳機不要用白色的,聽說小偷專門愛看著白耳機偷手機。 有聲書的資源網(wǎng)站有很多,比如說Podcast、喜馬拉雅、荔枝FM、啪啪,這些手機軟件上面都有大量優(yōu)質(zhì)的有聲書與語音節(jié)目,這就好比讀書期間很多人早上起來插著耳機練習英語聽力,那么我們同時也可以插著耳機聽有聲書啊,更何況有聲書的種類也很多,既能收聽小說,也能聽到名著,甚至像是“家常讀書”、“靜雅思聽”和“白云出岫”老師這樣的經(jīng)典系列,還能讀到很多很有境界的作品。 3、比較擁擠,但起碼還有手腳可以簡單移動的空間,不至于人貼人的地步時,或者是在最擁擠的車廂中坐著的時候 雖然比較擁擠,但站著起碼還能掏出手機,坐著可以掏出Kindle & iPad mini的時候,可以看一些小說、隨筆那些不需要太費腦子思考的書。現(xiàn)在有很多基于手機設備的閱讀軟件,比如蘋果系統(tǒng)的EPUB文件,Kindle系統(tǒng)的TXT & MOBI文件都是那種大字純文本的文檔,看這種書主要是圖放松圖愉悅,不用糾結于從這種書里面挖材料做學術,簡單說此時可以閱讀那種不需要做大量筆記的書,只需要隨手加書簽來做筆記就夠了。 4、不擁擠的車廂,坐在那里打開紙質(zhì)書 一個愛書的人,是不會讓自己的書遭到太大的損害的。展開一本書,其實需要一個空間,你的眼前不能有太多的遮蔽,如果是太擁擠,書也厚的話,那么如何展開書,其實是有問題的,書展開的不順利,閱讀的享受感也會大大折扣,還會因此產(chǎn)生各種焦躁不安,所以要考慮到以上這些情況之后,如果你經(jīng)常坐車的那個時間段和那條線路人少,有座也好,或者說有舒服斜靠的地方的話,才能看得下去紙本書。 至于在什么情況下,讀的進去什么樣的書這跟一個人在一個嘈雜的環(huán)境中的定力有關,有的人或許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高效的閱讀學術經(jīng)典專著,有的人或許在地鐵上完全看不進去書,還有的人會因為不同的環(huán)境讀不同的書,并不是要求每一個人都要鍛煉自己的定力,而是找到最適合你生活習慣的地鐵閱讀模式,才是最好的! 來源:網(wǎng)絡 僅作者觀點分享,如有異議,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