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沛縣的有機農業(yè)同仁參觀日本大仁農場,看到日本農場主親口嘗了一下有機肥,這不是自虐,而是表達“他們對土壤實在太愛惜了”。只有愛惜我們的土壤,我們的生態(tài),推廣有機農業(yè)才能保證我們活動安全的食物和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 日本大仁農場 說起在千葉縣珠樹設施農園看到的一幕,沛縣東凌果蔬種植家庭農場主賈冬玲向記者坦言,“當時真的被驚到了。”她說,這是一家以種植水稻、設施蔬菜為主的復合式有機農場,治蟲藥品為自制蒸餾液,即在房間里燃燒木炭,當熱氣流與冷空氣接觸時,會在天花板上形成一層露珠,把這些露珠收集起來,噴灑在蔬菜上,就能有效防止芽蟲、青蟲的滋生。
不僅是生態(tài)防蟲,讓這些“留學農民”驚嘆的,還有日本人對自制有機肥的執(zhí)著。大仁農場有80年歷史了,一直倡導的理念是“種地就是養(yǎng)地”,將改良土壤貫徹生產的始終,堅持自然農法種植,不依賴化肥和農藥,而是依靠自然的力量、土壤的力量和農作物本身的生命力,生產出了最好的綠色食品。在這里,秸稈和動物糞便被充分發(fā)酵,重新融入土地,政府則對建設發(fā)酵池的農場給予補貼。當著沛縣客人的面,日本農場主竟然親口嘗了一下有機肥,說高質量的肥料就應該是沒有臭味的,他同時拿起一根一米長的竹簽,竟然很輕松地就插入地里。
“他們對土壤實在太愛惜了!”沛縣小康農作物種植家庭農場主袁東升告訴記者,他看到的另一幕同樣震撼。日本人要求:拖拉機耕耙速度不得超過人的步行速度!袁東升想不通,耕種都是搶時間,為啥要故意放慢節(jié)奏呢?一問才知道,這樣做,是為了讓土壤有充足的時間和空氣接觸,能夠更好“呼吸”,保障作物能獲得充足的養(yǎng)分。而且他們深耕土地達到40厘米,是我國農民普遍耕耙深度的一倍!
![]() 對比之下,沛縣農場主齊魯峰不由說起自己身邊的例子?!坝行┺r戶從分地到現在,種了20多年都沒有深耕過?!彼f,五段鎮(zhèn)有家兄弟二人,合伙買了一臺手扶拖拉機,二人說好了柴油隨便用,那就多耙?guī)妆榘?,結果耙的地又淺又硬。多耙?guī)妆闉槭裁催€那么硬,因為以前手扶拖拉機的耙和轱轆一樣寬,耙的遍數越多軋得越緊。而在日本,不僅是深耕,為了不讓土壤太疲憊,全部采用輪作模式,讓土地得到休息。這樣種出的農產品自然質量好、價格高,成了市場搶手貨。
我國有機農業(yè)遇到的困境 農場主也有擔心,有機農業(yè)的理念很好,具體實施起來也有繞不過的坎兒。張憲虎說,比如使用50公斤含氮化肥的效果,需要用1500公斤有機肥?!坝袡C肥見效慢一些,投入也大,如果沒有一定耐力,就怕等不起也承受不起?!备屴r場主們更憂心的是,有機農作物和普通農產品目前在市場上往往混在一起,很難分辨,而且價格上也沒有明顯差異,影響了農民積極性。 |
|
來自: 蘭之道 > 《有機農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