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怎樣進行耐熱鍛煉呢?首先要把握好時間。就一天而言,鍛煉的最佳時間是早上6~7點和傍晚6~7點,早上溫度逐漸升高,傍晚則是最適宜人體運動的時段。 就說“春捂”吧,陽歷四五月份其實也在古人“陽春三月”涵蓋的范圍。雖然大地回春,天氣變暖,但仍要多穿些衣服,被子也要蓋厚一點。如此多捂一捂,一方面是對剛剛過去的冬天氣候進行延續(xù)性的適應;另一方面也是一種為迎接夏季即將到來做準備與過渡,實質上就是耐熱鍛煉的“序曲”??梢哉f,耐熱鍛煉從春季里就開始了。 當日歷翻到5月份以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日平均氣溫已經(jīng)上升到夏季的標準(夏季的氣候標準是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值超過22℃),進入了初夏,更是進行耐熱鍛煉的黃金時間。道理很簡單,耐熱鍛煉的目的就是在逐漸升高的氣溫下進行鍛煉,力求達到適應更高溫度環(huán)境的目標,而初夏這一時段,日平均氣溫的變化正好符合“逐漸升高”的特點,故為進行耐熱鍛煉的最好時機,不可錯過。 耐熱鍛煉三要點 怎樣進行耐熱鍛煉呢?首先要把握好時間。就一天而言,鍛煉的最佳時間是早上6~7點和傍晚6~7點,早上溫度逐漸升高,傍晚則是最適宜人體運動的時段。 其次是選擇好運動項目,以慢熱型、強度相對不大的項目來達到發(fā)汗目的為佳。具體可這樣操作:每天抽出1小時進行室外活動,根據(jù)天氣情況,選擇氣溫在25℃左右,濕度在70%以下的環(huán)境,進行散步、跑步、體操、拳術等項目,每次鍛煉都要達到發(fā)汗的程度,以提高機體的散熱功能。不過也不可過分,尤其當氣溫高于28℃,濕度高于75%時,則要減少運動量,以防中暑。 同時,在這一時段內,要盡可能地不用電風扇、空調(梅雨或濕度較大時,可用空調抽濕),使得室內溫度經(jīng)常保持在22℃以上,濕度保持在60%左右。經(jīng)過初夏一個多月的耐熱鍛煉,盛夏來臨之時,即使室內氣溫在28℃~31℃,室外氣溫在36℃~39℃以上,人體也不會感覺太熱。 不要害怕出汗 剛才說過,耐熱鍛煉的強度要達到出汗的效果,而一些人怕出汗,因而終日與空調、風扇等相伴,更不用說去進行什么耐熱鍛煉了。實際上,在炎炎盛夏,一陣勞作過后,大汗淋漓,感覺非常痛快。這是因為盛夏之時,氣溫高,空氣濕度小,汗液排出后很快就被蒸發(fā),汗腺保持暢通,而蒸發(fā)的過程也正是人體散熱的過程,所以感覺清爽。 從醫(yī)學角度看,出汗是調節(jié)體溫、保持體溫穩(wěn)定的重要機能。出汗多少,除了與氣溫和活動量有關外,與風、濕度、水汽壓等氣象因素關系也很密切。當溫度高、濕度小時,人體最容易大量出汗;反之,當風速較小、濕度和水汽壓較大時,即使氣溫較高,人體也會出汗不暢,在這種情況下人就比較容易中暑。 當然,出汗也非多多益善。一般來說,夏季炎熱,出汗多一點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過多,對健康就不利了,可造成人體血液流量減少,循環(huán)變慢,使得人體的散熱量減少,從而導致體溫升高——這也是專家強調耐熱鍛煉務必適度的奧妙所在。 總之,出汗量應該適宜。專家的測試表明,人在高溫狀態(tài)下通過汗腺適當排汗,不僅能有效降低內臟溫度,而且汗水本身具有殺菌作用,能有效地保護人體平安度夏。相反,若從烈日下直接進入空調房內,或者長時間對著風扇猛吹,很容易對人體汗腺造成潛在傷害,導致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下降,加上內臟溫度高、體表溫度低,這種內外溫度差會使內臟受損——空調病、風扇病等便會接踵而來。返回99健康網(wǎng)首頁>> (責任編輯: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