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驚天揭秘: <wbr>天一生水:國際原始易經(jīng)當(dāng)叫《水書》 [轉(zhuǎn)載]驚天揭秘: <wbr>天一生水:國際原始易經(jīng)當(dāng)叫《水書》](http://image80.360doc.com/DownloadImg/2014/12/2313/48353120_1)
水書是水族先民在遠(yuǎn)古的生產(chǎn)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獨(dú)特易經(jīng),是由文字、表意圖象符號等組成的文化體系,其字形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由水書先生代代相傳,主要用于測吉占兇.其間函蓋原始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xué)以及生態(tài)等文化現(xiàn)象。
據(jù)《九嶷山志》載《周禮》云:“太卜掌三易之法。”干令開注云:“伏羲之易小成,為先天;神農(nóng)之易中成,為中天;黃帝之易大成,為后天。”我們通常只說的先天易、后天易,而中天易卻很少提及,其實(shí)其便是連山,連山者,重山也,故重艮以為首。北周大儒朱隱老曰:“《連山》,神農(nóng)之易也,以艮為首。”孔穎達(dá)亦曰:“《連山》起于神農(nóng)。”那么作為中天易前的先天易叫什么以什么為首呢?
我認(rèn)為應(yīng)該就叫“水書”,初來于河圖。炎帝在南方將其發(fā)展為《連山》,內(nèi)涵交織并存,故稱水書是《連山》之遺存亦是有原因的。
因水族尊古尊祖,至今仍稱此《易》為“泐雖”,這正是"水書"二字的華夏古音之遺存!另據(jù)第十三代水書傳人韋光榮先生說:“先祖皆稱水書以坎為首卦。”于是疑水書特別是“口傳水書”當(dāng)為華夏原始易經(jīng)。筆者有此一說,主要理由如下:
據(jù)考,《歸藏》以坤(地)為首卦,故名“地易”,是“農(nóng)(種地)”時代之文明;此前的《連山》以艮(山)為首卦,故名“山書”,是“獵(打山)”時代之文明。而山書之前仍有一《易》,此易當(dāng)以坎(水)為首卦,就叫“水書”。是正宗河流文明之遺存。古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說!當(dāng)寓意易道肇根在水也!天生“一”,“一”為無為太極,太極始生水書易也!
公元前327年春秋時期之易學(xué)名儒以相曰:“無極者,零也,圈也,太極者,一也,圈中正中一點(diǎn)也,此一點(diǎn)化為圈中之一謂之中,圈此分為兩半,兩儀生也?!?/font>應(yīng)當(dāng)注意的是這里的“一”不是數(shù),而是“無”是天, “無”為四十九之策數(shù)形成的根據(jù)。韓康伯注釋“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庇衷唬骸胺蛴斜厥加跓o,故太極生兩儀也。"《水龍經(jīng)》:“太始唯一氣,莫先于水。水中和濁,遂成山川?!?font color="#700000" face="宋體">故以"水"為名的原始古易可能就是人們常攏統(tǒng)說的伏羲易! 正所謂“天一生水”、“無極如水”也!傳甘肅天水是伏羲誕生地,故疑天水來于 “天一生水”.
因?yàn)榘聪忍熵孕虮恚?1乾 2兌 3離 4震 5巽 6坎 7艮
8坤便知水書--山書--地易--周天易(即周至,無所不包)易之來由是有規(guī)律的.即按先天卦序坎--艮--坤--乾依次發(fā)展而來的。(有鄭玄《易論》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碧啤り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復(fù)云:“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備也,今名書,義取周普?!薄断缔o》:“易與天地準(zhǔn),故能彌綸大地之道”,“知周乎萬物”、“周游六虛”等語句為佐證。)
君若再不相信,則定難解釋以下現(xiàn)象:
1,對于南方水書的稱謂,自古以來他族稱為水書就罷了,為何水族人也稱其為
“泐雖”(漢意為水書)。可見“泐雖”不是“水族人的書”之意,而是此《易》原本就叫《水書》。它與“山書”與“地易”絕非偶然并存于世,而各系不同時代文明的產(chǎn)物!
2,古人表達(dá)九星順序時,為何總把坎列為第一星。因坎者,原始易之首卦也!
3,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八卦時,為何總將十二地支之首位的“子”
先放入坎,而卻讓第二第三位的丑及寅屈居《連山》首卦的艮。故推知,連山前必有一種以坎為首卦的易-----《水書》存在。
4,岀土于凌家灘的7000年前的雙豬玉龍版為祝融乘雙龍之式,其上竟已有八山太極圖,足見此時早有易經(jīng)流行。其上的"山"是水字.
據(jù)考, 古代易經(jīng)首卦有
“后代欲‘超’前代”的規(guī)律:即山克水;地載山;天包地。由此推知,如果以艮作首卦的《連山》之前之還有一《易》的話,其應(yīng)該是以坎為首卦的“水易”.
《悟真篇》云:“道本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chǎn)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光?!?翁葆光注解:“道本虛,而乃有形之炁,炁本實(shí),而乃無形之形,有無相制,而一生焉。故易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兩情交媾,萬物化成?!?/font>何為“炁”?
“炁者水上之無相物也(韋章炳按:水之氣也)。于血脈,行經(jīng)絡(luò),與地脈,生五行?!币簿褪钦f,水生炁,炁乃介無極與太極之間的現(xiàn)象.故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宮,九九歸十方。(根據(jù)“河圖”可知,一六屬水、二七屬火、三八屬木、四九屬金、五十屬土,因此五行順序分別為: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古代五行亦以水為首,《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知水為五行之首,為易之本源!
水者,“善利萬物而不爭也。夫?yàn)椴粻帲薀o尤,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道德經(jīng)》),水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水寧愿留在人類厭惡的低矮之地,已接近道的自然法則,故達(dá)到至柔、至凈、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
水乃萬物不可缺少之精血,然而水卻是一種極具靈性之物,時而澎湃激昂,時而羞羞答答若少女般柔弱,世間利器亦奈何不得。水蘊(yùn)含著無窮無盡不可抗拒的能量。時而熱血沸騰,時而凝而成霜;時而在低洼處靜靜思慮反省,時而幻化為五色祥云在空中翱翔.......總之,其善隨時勢而動,隨天地而行,毫不勉強(qiáng),這就是水的與眾不同的剛?cè)嵯嗉娴膫ゴ蠖衿娴镊攘Γ?/strong>
足見水書這種古《易》初來于道,來于自然,"上善若水"才是我國最亙古之易道。
盡管對于遠(yuǎn)古文明的探索,屈原也頗感艱難,他在《天問》中發(fā)出這樣的追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洪泉極深,何以真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但在水書中卻真的隱隱可現(xiàn)故國遠(yuǎn)史真跡,實(shí)在神奇也!

(詳見拙作《水書文化與中華斷代文明》------<水書可能才是我國最亙古的易經(jīng)>

岀土于凌家唯的7000年前的雙豬玉龍版上便有伏羲易經(jīng)太極圖

(以上為神奇的一頁就有31條龍的水書-----"龍隔")

多龍水書

貴州獨(dú)山驚現(xiàn)水漩渦形水書
![[轉(zhuǎn)載]驚天揭秘: <wbr>天一生水:國際原始易經(jīng)當(dāng)叫《水書》 [轉(zhuǎn)載]驚天揭秘: <wbr>天一生水:國際原始易經(jīng)當(dāng)叫《水書》](http://image80.360doc.com/DownloadImg/2014/12/2313/48353120_2)
上圖是第十三代水書傳人韋光榮之父用漢字代替水字寫的先天與后天太極,其不用陰陽魚,而用無極圈,這并非嫌畫魚麻煩.而是水書太極原本就是一個"圈".

詳見拙作<水書文化與中華斷代文明>(光明日報(bào)岀版社岀版)
原創(chuàng)作者:韋章炳
收集 :
貴州省易經(jīng)研究會報(bào)道:
http://www./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