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王守仁都不是好東西 朱熹的虛偽殘忍,大家已經知道了。他的一句“存天理滅人欲”,不知害了多少人,更不知壓抑了中國多少自由的精神??墒菍τ谕跏厝剩私獾娜丝峙虏惶?,特別是他以反對朱熹理學的面孔出現,更不知蒙蔽了多少人。實際上,王守仁和朱熹是一丘之貉,沒有本質的差別。 人們提到王守仁,多半會被他的“陽明學”所折服,什么“致良知”啦,“知行合一”啦,“心即是理”啦,“欲即是理”啦,好象他是一位提倡個性自由的先知。但是,“陽明學”最重要的不是這些,而是“破心中賊”。什么叫“破心中賊”,就是告訴老百姓不要癡心妄想,要乘乘地當順民,要服從統(tǒng)治者。這時候王守仁怎么不講“欲即是理”啦?難道老百姓的欲望就不是理?難道老百姓講求欲望就是違反“天理”?可見,王守仁的學說也不過是維護統(tǒng)治者的一種手段,與朱熹理學有異曲同工之用。 從實踐上,王守仁鎮(zhèn)壓百姓起義,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封建官僚。但是他沒有想到,他的理論沒有挽救衰敗的明王朝,反而加速了它的滅亡。如果說朱熹理學是壓制眾人的欲望,那么王守仁則是壓制百姓欲望、放縱地主官僚的欲望。于是我們看到,明朝末年,百姓啼饑號寒,富人窮奢極欲。明末士人也以放縱自己而出名,否則就顯不出“名士風流”,這些都是拜王守仁所賜。 曾幾何時,“陽明學”以反朱熹理學的面目出現,可誰也沒有想到,“陽明學”也被識破其面目的人歸入理學的范疇,稱“宋明理學”。而明末清初的學者們,也認識到了王守仁學說的空疏,從而開始了對宋明理學的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