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論詩歌的內(nèi)容(十二)

 水共山華 2014-12-16

撇開一些具體枝節(jié)后,我以為本貼所召號的大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值得思考一下。支持一個!

歡迎先生一起來探討。咱們?nèi)A人文化中有一個很好的傳統(tǒng),就是愿意共享,我們得把它繼承下來。
92#
 樓主| 發(fā)表于 2014-6-13 18:05: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雁正南 于 2014-6-13 18:39 編輯

                    綜述詩情詩理
   在最后的幾個章節(jié)中,我們將要探索與人類智慧有關的一系列問題。我們曾經(jīng)明確指出,智,就是明理;慧,就是通情;智慧,就是明理通情。那么,人類一出生就有智慧嗎?人類的智慧是如何成長的?為什么有的人更富于智慧,有的人則顯得比較缺乏智慧呢?人們是怎樣來明理的?人們又是怎樣來通情的?什么是詩意的情?什么是詩意的理?古今中外的大詩人是如何通過明理通情達到高超的智慧,從而創(chuàng)作出那些彌漫和充盈著深切的情和理的詩篇的呢?我們能否評估自己的智慧?我們?nèi)绾翁嵘约旱闹腔??詩歌究竟具有什么樣的社會價值?詩歌能夠幫助我們提升我們的智慧嗎?人類最核心的價值觀是什么?人類是怎樣一步步地打造這個價值觀的?人類生存的目的是什么?實現(xiàn)這個目的的方法又是什么?人類離幸福有多遠?幸福到底躲在了什么地方呢?
   詩情詩理指的就是詩意的情和詩意的理。詩意的情我們很熟悉了。在我們的詩歌中、文化中、乃至生活中,都時常能感受到詩意的情,都時常能感受到一些人事物彌漫著深沉的感情。而詩意的理我們則很陌生,它受到我們的疏離和忽視。數(shù)千年的偏見沿襲下來,我們幾乎已經(jīng)失去了覺知詩意的理的能力,以至于我們會斷然地認為:只存在詩意的情,不存在詩意的理,沒有情就沒有詩,沒有理無所謂。正是這種幾乎上升到了信念程度的錯誤觀念,讓我們遠離了幸福。
   事實上,在羊人的詩歌中、文化中、以至他們的生活中,時常閃耀著理智的明亮光輝,就像在我們的文明中,時常放射出情感的燦爛火花一樣。
   有一個突出的例子可以說明重情輕理的錯誤傾向是如何阻礙了我們對人生幸福的追求的。歷史上,我們的詩人們往往命途多舛。他們的詩篇可以因為感情深厚符合我們社會的偏愛而廣受歡迎,而同時,他們的生活卻可以過得很落魄,這種情況層出不窮,所以一定是有深刻的原因的。請不要再輕描淡寫地說他們就是因為落魄才能寫出那么美麗的詩篇來,這是對美麗的詩篇最無知的褻瀆。詩歌是要將我們牽向幸福的,只是我們誤解了詩歌。
   李白有宰相之才嗎?他真的能使寰區(qū)大定,??h靖一嗎?在他最有可能實現(xiàn)這一人生抱負的時期,他做了飲中八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边@樣還能辦事嗎?遇到問題借酒澆愁,逃避到任情使氣里去,這是良好的處世方法嗎?顯然他無法克服他所面對的困難,他辦不好一些重要的事情。辦事是靠明理的,事理事理,依理辦事才符合客觀規(guī)律,感情用事往往一錯再錯,導致自己也不愿意看到的結(jié)局。
   李白的意義,我們在前文已經(jīng)述及,他是情符中思字符的泰山北斗,并由此擴展了我們的心靈。但我們?nèi)匀幌M^得更幸福,希望將來的詩人們過得更幸福。幸福無非是為人處事順心如意。為人靠情,處事靠理,為人好,人際關系和諧,處事好,做事得心應手,這樣一來,自然生活安定內(nèi)心安寧??赡苡腥藭f,生活安定內(nèi)心安寧了,就沒詩了。錯了,您仍然是站在重情輕理的偏見上看待這個事情。一者詩歌本身的目的就是幫助人們追求幸福,追求生活安定內(nèi)心安寧。二者同時具備深切的情和理的人,不但能做到生活安定內(nèi)心安寧,而且一樣能將他那深切的情和理發(fā)而為詩,發(fā)而為同時具備深切的情和理的好詩。這將是人類夢寐以求的詩,這將是過去的詩人們顛沛流離輾轉(zhuǎn)求之而不得的詩,因為它只會增加,而不會減損我們的幸福。
   下面我們進入正題。
93#
 樓主| 發(fā)表于 2014-6-29 19:54: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雁正南 于 2014-6-30 09:00 編輯

                                 詩  意  的  情
         在前述各章的基礎上,尤其是在擁有了由情階和理階所標定的心靈地圖的引導下,我們終于可以踏上心路之旅,對我們的心靈做一番深入的探索了。畢竟,世界固然充滿了詩意,而真正能夠感受和覺知那些深切的詩意的,只有人類的心靈。
         一切還要從某個人的誕生說起,比如白居易,為了敘述的方便,我們就叫他小白。小白的父母各自擁有一個人體宇宙,假設他們的人體宇宙已經(jīng)發(fā)育到可以生成卵子和精子。在卵子和精子形成之前,任何一個卵子或精子是沒有任何區(qū)別的。他們都由一系列的情子通過理鍵組合成無機物,無機物再轉(zhuǎn)化成有機物,有機物聚合為卵子或精子。每個卵子或精子都必須完整記錄能構(gòu)成人的胚胎之一部分所需的準確信息。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完全無從區(qū)分它們是小白、小黑、還是小黃的。這個時期,可以認為是人的非生物時期。
         卵子和精子形成后,各自開始它們的植物性時期,小白走向小白。我們知道植物能記錄自己的生長過程。由于此時各個卵子和精子生活在不同的母體和父體環(huán)境中,這些母體和父體都有所區(qū)別,于是導致卵子和精子們的生長狀況出現(xiàn)差異。它們漸漸變得有的健康,有的病態(tài),有的強壯,有的虛弱,有的靈活,有的遲緩等等,事實上,這些不同狀況就是對不同生長過程的記錄。因此,可以說,從這時開始,小白才具備了一些作為小白的個體特征。
         下一個轉(zhuǎn)折點發(fā)生在卵子和精子相遇的那一刻,從此刻開始,胚胎產(chǎn)生,開啟了動物形態(tài)。在胚胎發(fā)育的過程中,小白要經(jīng)歷一整個從原始動物形態(tài)到人的進化歷程。他的大腦逐漸生長,有了記憶和遺忘功能。他會跟母體做一些簡單的互動,使得胎教成為可能。但是他沒有精神生活,因為他還不能回憶和思考。
         直到呱呱墜地,小白才真正成其為人。所以墮胎其實沒有問題,我們之前說過,胎兒是動物時期。人和動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就是人有觀念,動物則沒有。那么人的觀念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首先,我們知道,觀念就是人對事物的明確認識。比如火是熱的,就是一個牢固的觀念。小白在學會說話之前,他并沒有火和熱這些概念,他只能通過眼睛看到火的形態(tài),透過肌膚感受到火的溫度。一開始,他并不能將火的形態(tài)跟溫度聯(lián)系到一起,他甚至可能嘗試用手去觸摸那奇特的火焰。當他多次發(fā)覺火的形態(tài)跟溫度總是同時出現(xiàn)后,他會進行回憶對比和思考辨別。他對火的認識,就在這些回憶和思考中變得越來越明確,直到生成了火是熱的這一觀念。動物之所以不能形成觀念,是因為動物的遺忘功能強于記憶功能因此無法提取過往的經(jīng)驗加以回憶,從而也就不能進行思考,無法得到明確的認識。
         對于小白來說,火的熱是他感受到的火的一個元情,而小白自身不具備這種元情,所以他和火之間不能建立起這個熱的共情。兩堆火之間就能建立這個共情,它們可以互相感受到對方的熱,所以它們可以彼此接近而不會有什么問題。反之,水和火更無法建立這個熱的共情。把水和火放在一起,要么水汽化,要么火熄滅,總有一方要失去自己。從這里我們可以推導出。共情越多的事物之間,越能互相吸引;共情越少的事物之間,越會互相排斥。
         小白和小白的媽媽,都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于是在體溫這個元情上,可以建立一個溫暖的共情。此外還有人體的形態(tài)、臉上的笑容、眼神、肌膚的柔軟、奶香、嗓音等等,在這些元情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許多共情,使得他們?nèi)找嬗H密。在他們之間,舊的共情得以保存,新的共情不斷產(chǎn)生,總體上,共情呈現(xiàn)出大量增加的狀態(tài),于是他們之間越來越相互依戀,也就是說,他們之間的愛變得越來越深沉。從這里我們可以得知,建立在大量共情基礎上的愛,才是深沉的愛、才是牢固的愛。

94#
 樓主| 發(fā)表于 2014-6-30 21:35: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雁正南 于 2014-6-30 21:36 編輯

         整個哺乳期,小白都喜歡呆在媽媽的懷抱里.他特別享受這樣親密無間的肌膚相親,這是他此時最重要的共情。如果離開媽媽的懷抱略久一些,他就忍不住要啼哭,因為那樣共情會消退,這是令人難過的事。嬰兒的啼哭常常不是因為饑餓,而是在召喚,在要求刷新和穩(wěn)固他跟媽媽之間的共情。良好的共情得以維持才會讓人安心。
         所以斷奶對小白來說真的是重大考驗,一項關鍵共情立刻滅失。他不停地哭,但無濟于事,那撕心裂肺的樣子直到哀哀入眠,使他的母親心碎。但母親必須堅持,一個拉長了的哺乳期,和對于此類啼哭的軟弱表現(xiàn),容易導致孩子產(chǎn)生過強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總是植根于父母的某些突出弱點。小白的辦法,是吮吸自己的手指頭,我們現(xiàn)在,則會給孩子塞個奶嘴,這些做法,可以彌補一部分共情,起到緩沖的效果。
         從小白長大后的自主能力來看,他的父母處理此類事情,還是比較妥當?shù)摹P“灼鹣炔坏貌幻鎸δ吧氖澄?。不久之后,他就從這些不斷增加的食物中感受到了新的樂趣。這些食物滋味各異,顯然激發(fā)了他的味覺元情。原來,世界比他所知道的更多姿多彩,他對外界漸漸產(chǎn)生了好奇。他開始睜大眼睛看,豎起耳朵聽,大人們則要注意他抓在手里把玩的各樣奇奇怪怪的東西,以免這些東西下一秒鐘就會被他塞到嘴里,呵呵,他想嘗嘗任何東西的味道。他的視覺元情、聽覺元情、味覺元情、觸覺元情都在突飛猛進地發(fā)展,嗅覺元情可能要晚一些,意覺元情則更晚。他正在學習通情。
         白居易的《與元九書》中,有一段述及兒時經(jīng)歷。他說:“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之”字、“無”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后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則知仆宿習之緣,已在文字中矣?!边@話表明他開始建立不同元情之間的對應關系,像之的字形和之的發(fā)音之間的對應關系、無的字形和無的發(fā)音之間的對應關系,此外應該還有媽媽這個詞的發(fā)音和媽媽身上所包呈的各種元情之間的對應關系、饑餓和飲食之間的對應關系等等等等。這些對應關系其實都在理的范疇,也就是說,他在已有的通情基礎上又開始學習明理。至于文字之緣,來自宿習,這個認識是準確的,也說明了宿習的重要性。如果父母想要培養(yǎng)孩子在某方面的興趣,最好在適當?shù)臅r期讓他養(yǎng)成宿習。
         一周歲前后,最初的一些概念開始成形,比如“媽媽”、“爸爸”、“笑”、“哭”、“看”、“聽”、“來”、“燙”等等,此后是一段快樂的成長歲月。世界似乎越來越向他開放,準確地說,是他越來越關心身邊的世界。
         小白出生在新鄭一個“世敦儒業(yè)”的官宦家庭,家境應當還不錯。新鄭這個地方是黃帝故里,后來又做過鄭國和韓國的都城,文化淵源深厚。我們不是地域決定論者,但人的一切情的基礎都是元情,而元情則全部來自外部環(huán)境,所以白居易感情深沉而全面,跟他所處的環(huán)境包呈著廣泛的元情能供他的心靈攝取,是分不開的。在這里我們還要提及一點,新鄭曾經(jīng)誕生了子產(chǎn)、鄧析、申不害、韓非子這些法家人物,因此還具有法理思維的傳統(tǒng)。白居易30多歲撰《策林》75篇,包括他不畏權貴寫諷喻詩,我以為就跟這個法理的傳承有關系。
         小白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詩人。在我們的文化中,詩人基本上意味著多情善感。這個善字很清楚地表明了這類人擅長于從外界攝取元情,并在大量占有元情的基礎上擴展和深化共情。由深沉的共情升華轉(zhuǎn)化而來的情的觀念就是詩歌的一個核心,而異常的豐富,則使得白居易成為了一位全能型詩人。在他的詩歌中,各個情符都得到相當高度的體現(xiàn),這是其他一些情感范圍比較狹窄的詩人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是我們選擇白居易作為這一章的主角的關鍵原因。
         在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里,元情、共情大量生發(fā)、累積,于是概念逐步增加,觀念接踵而來。概念是共情的抽象表述,觀念則是概念和概念之間的特定關系。三歲左右大約是一個人生活觀念的形成時期,而且基本上都來自直接經(jīng)驗,所以這些早期觀念簡單明了,十分真切,直接發(fā)展為后來人生觀的核心??傊蟾乓坏饺龤q,是人類心靈的第一個擴展期,在這個擴展期里,我們熟悉了家庭環(huán)境,建立了與家庭成員之間的共情。如果家庭環(huán)境良好,那么這些共情良好;如果家庭環(huán)境不良,那么這些共情也不良;如果家庭環(huán)境惡劣,那么,嗯,一定會產(chǎn)生惡劣的共情。這些共情將發(fā)展成為我們長大后的性格的底色。

95#
 樓主| 發(fā)表于 2014-7-1 17:51: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雁正南 于 2014-7-1 17:52 編輯

         接下來,小白需要更多地了解家庭以外的周邊環(huán)境?,F(xiàn)在他基本上能很好地行走了,可以去房前屋后瞎逛,在安全地帶甚至可以脫離大人的視線,獨自去觀察那些花草、昆蟲,玩玩泥巴和石子。他的好奇心也日益增長。好奇心來自于對新的元情竇理的需求,并引發(fā)對新的共情共理的探索。三到七歲之間,會形成一個人世界觀的雛形。如果您希望孩子的世界觀寬廣而深邃,那么除了多帶他到處去走走,獲取直接經(jīng)驗外,還要通過其他人事物的間接經(jīng)驗進一步開闊他心靈的視野。
         這時小白的父親隆重登場?!杜c元九書》中接著寫道:“及五六歲,便學為詩?!毙“椎母赣H是位詩人,學詩估計主要受父親的影響。詩歌中包呈著深切的情和理,尤其是那些能為孩子們所感受覺知的詩篇,往往語言樸素淺白,內(nèi)容情理俱佳。比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前兩句主情,后兩句主理,前者情中蘊理,后者理中含情,而又渾然一體,全無斧鑿痕跡。詩中的信念十分堅定且容易領會。這樣的詩,對于塑造孩子良好的心靈世界,作用超過其它任何事物。
         小白是幸運的,他有一個美妙的現(xiàn)實世界,還有一個更美妙的心靈世界。像詩歌以及文學藝術這類學習,如果引導得當,其中充滿樂趣,能為以后更廣泛的學習打下根基。換言之,它們從廣度和深度上,都能擴展孩子的心靈。
         大約七歲之后,進入一個量變積累階段。孩子們會圍繞早期形成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核心,做一些補充、完善和修正。這樣一直到青春期來臨,終于赫然發(fā)現(xiàn)了自己,于是意覺元情開始大量涌現(xiàn)、成形。這是一個自我覺醒的時期,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少男少女。小學教育的目的,要著重在這個補充、完善和修正上,因為此時做出調(diào)整還比較容易。等到了青春期,孩子們有了自我意識,就會開始固守自己已有的觀念,再來調(diào)整難度就大大增加了。我的意思是說,很難再觸動這些觀念的核心了。
         隨著青春期的覺醒,孩子們要逐漸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在面向人生和世界的更廣闊的視野中,塑造自己的價值觀。立志,就表現(xiàn)出建立核心價值觀的努力??鬃邮形宥居趯W,小白也說自己:“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jié)讀書?!爆F(xiàn)在的世界更加復雜,價值觀也更多元化,孩子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了解這個世界,所以價值觀的最終確立也更困難些。我們看到有許多孩子會在這個階段陷入苦悶和迷惘,這種現(xiàn)象雖屬正常但歷時不宜過久,過久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缺乏自信。家庭和學校要幫助孩子們加以疏解,做正確的引導,以使孩子們盡快找到良好的人生目標和方向。今后的變化不用多慮,此刻努力學習多做些知識儲備才是最重要的,這是學習的黃金時代,它將一去永不復返。
         小白11 歲時,隨家遷往安徽符離一帶,認識了湘靈。到19歲時,湘靈年已15 ,他們相愛了。白居易后來有一首《鄰女》詩追述了湘靈少女時的美妙風姿:“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睆倪@里能看出湘靈在白居易心中所占的位置,已經(jīng)成為了某種理想的化身。詩中極力贊美湘靈那少女的容貌、身姿、語態(tài)和神情,可謂戀慕深沉。這段因緣因為遭到母親反對,不能成就,白居易為此抗婚達十多年,并寫下了許多哀婉動人的詩篇。這些詩中所包蘊的情愫,成為后來《長恨歌》的濫觴。
         “我有所思人,隔在遠遠鄉(xiāng)。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鄉(xiāng)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夜雨》。白居易的詩大都情深而語淺,這是否就是現(xiàn)代詩歌所最欠缺的特質(zhì)呢?那種情淺而以深語粉飾,甚而舊語堆情、假語造情的做法,不求之于情,反求之于語,是否下錯了功夫?

96#
發(fā)表于 2014-7-1 18:35:00 | 只看該作者
金筑子 發(fā)表于 2014-3-6 15:05
孫版此言差矣!詩詞理論文章是很嚴肅的!論點可以不同,論證可以各異,但都必須認真地論述,豈可“戲說” ...

你金筑子的某些“理論”如能提高到“戲說”之程度,都算你前跨一大步!

可嘆的是,有些實可謂之“胡說”!
97#
發(fā)表于 2014-7-2 22:35:20 | 只看該作者
侃侃而談,讀有裨益,期待繼續(xù)。
98#
 樓主| 發(fā)表于 2014-7-3 19:12:20 | 只看該作者
         從《鄰女》到《長恨歌》,通過對此期間一系列相關詩章的考察,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這首名詩是怎樣煉成的。首先,《長恨歌》的題材不具有獨占性,誰都可以寫,而終于為白居易寫出,是因為他獨占了那份極深沉的感情。《長恨歌》的形式,也不具有獨占性。關于形式,我們之前引用了小白五六歲學詩的自述,這在唐朝相當普遍,很多人都能熟練地運用各種詩歌形式。真正他所唯一獨占的,是從認識湘靈開始一直不停地醞釀著的這份超乎常人的深沉愛戀之情。于是,某一天,他的情到了,完全成熟了,就像一壇濃郁的陳年老酒,渴望被暢飲。
         白居易和湘靈都是有情之人,就是說,他們各自包呈了超過一般人的眾多的元情。而且他們之間相同的元情足夠多,因此能建立大量的共情。隨著相處的增加,這些共情不但得以保持,還在不斷生發(fā),最終達到了“愿做深山木,枝枝連理生。”的程度。在這份感情里,兩人已經(jīng)不分彼此了,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這種共情的極致體驗,是自我自私的人所無法想象,更難以擁有的。自我的人,關注的焦點局限在自己身上,阻礙著自身感受他人的元情,自然就不能建立廣泛深入的共情了。
         現(xiàn)代的有些詩歌,自言自語,凌亂破碎,讓人無從體會其中的奧妙,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這些詩歌的作者,活在自己的狹小心地里,只能抒發(fā)一些狹隘的個人感受,其作為恰似秋蟲唧唧。
         “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笨梢妱偝赡甑陌拙右?,不但沒有迷失在青春的放縱里,反而更加勤奮。再過幾年,他的父親就過世了,小白的將來會怎樣,要全靠他的自覺,他做到了。
         白居易認識湘靈后,因藩鎮(zhèn)叛亂,不得不離家避難,到江浙一帶住了些年。此后又往來陜豫皖之間,這些行走進一步開闊了他的視野。18歲,在長安謁見顧況,對他的一生發(fā)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得到顧況大贊,連稱:“有才如此,居亦何難!”此事一時流傳京師,使白居易大受鼓舞。年輕人需要賞識,需要擁有一份自信。顧況、張九齡、歐陽修、范仲淹等等一類心胸博大的人物,對于獎掖后進不遺余力,極大地推動了當時詩歌的繁榮。對比現(xiàn)今詩壇上的一些前輩老人,在這點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是否關心年輕人,約等于是否關心詩歌的將來。作為一個有一定名望的詩人,對年青一代漠不關心,甚至反過來打壓他們,不分好歹詆毀一切大膽的創(chuàng)新嘗試,難道不會問心有愧嗎?尤其是我以為,目前詩歌的處境其實是困頓,而不是某些人所謂的繁榮。因此力推創(chuàng)新以求突破困局,理應成為當前詩歌界的主流共識。
         白居易29歲那年,勤奮得到回報,他考中了進士。在以往的學習和行走的基礎上,白居易已經(jīng)具備了相當完整的獨立性,因此很快就能融入社會,并具有相當?shù)娜钟^和正義感。白居易才識兼茂,達于吏理,這是那些一味偏重感情的詩人所不具備的全面素養(yǎng)。如果以全能作為指標的話,我認為他可以說是超過了唐朝的所有詩人。相比之下,更加的通情達理導致他的人生際遇遠勝過其他一流詩人,而且在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上,在推動詩歌創(chuàng)新的貢獻上,都不遑多讓??偲饋碚f,在情符中,他雖然沒有單項冠軍,卻是全能第一。這個第一,在我看來彌足珍貴,它說明了詩歌和幸福決不是對立關系。為了詩歌拋棄幸福,或者為了幸福拋棄詩歌,都是人類的悲劇,這樣做的結(jié)果,只能使得人類漸漸地遠離了詩歌,也遠離了幸福。
         就白居易來說,他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tǒng)的偏見。在情和理之間,他仍然相對偏重于情。我們可以說這是妥協(xié),也可以說這是勝利,這都不重要。我們所應當看重的,是白居易作為一種人生道路的指南,他對我們?nèi)A人歷來形成的群體性的偏向,做出了一番糾偏的努力,而我們,必須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繼續(xù)走下去。

99#
 樓主| 發(fā)表于 2014-7-3 19:49:16 | 只看該作者
暢游江湖 發(fā)表于 2014-7-1 18:35
你金筑子的某些“理論”如能提高到“戲說”之程度,都算你前跨一大步!

可嘆的是,有些 ...

問好暢游江湖!呵呵。
100#
 樓主| 發(fā)表于 2014-7-3 19:50:08 | 只看該作者
燕玉軒 發(fā)表于 2014-7-2 22:35
侃侃而談,讀有裨益,期待繼續(xù)。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