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揭秘拍鳥技巧
“鳥類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動物,但想把它們拍好卻并不容易。因為它們永遠不會停在那里等你去拍,野生鳥類甚至難以接近,更別提拍攝有質量的照片了。不過只要掌握一定鳥類攝影的基礎,捕捉鳥類生活精彩瞬間就會變得容易多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打鳥”前我們需要做足哪些功夫吧!” 1.充分了解鳥的習性 翠鳥喜歡長時間的站立在比水面略高的樹枝或巖石上;鹟類喜歡一次次的起飛撲擊飛蟲然后又落回同一個地方;有些山雀膽子很大,有時會主動跳進觀察人類。 以上這些了解十分有助于我們依照不同鳥類的性格,尋找對應的接近辦法。對于絕大部分鳥類,如果它們已經(jīng)突然抬頭或者停止全身的動作凝固不動,表示它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潛在的危險,隨時準備逃離現(xiàn)場;而像灰喜鵲、紅嘴藍鵲之類的群居鳥類,會有站崗的鳥發(fā)出報警聲響,表示發(fā)現(xiàn)危險。熟悉了鳥類的這些舉動,我們就了解什么時候應該前進,什么時候應該停止前進,等待我們所要拍攝的鳥類放松下來,讓它們認為一切都平安無恙。 2.鳥的警惕性不容忽視 鳥類攝影要領中最重要的就是攝影者要了解鳥的心理。但對一般人來而言往往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對鳥類攝影多少有些經(jīng)驗的人可能清楚,在發(fā)現(xiàn)鳥停在棵樹上后,雙腳會不自然地奔向鳥所在之處,急于進行拍攝。但往往當自己尋找到最適合的拍攝點后,拍攝的對象卻不見蹤影了。 正確的做法是,發(fā)現(xiàn)要拍攝的鳥后,如果有可能的話,首先在自己所處位置拍攝一張照片,然后考慮光線狀態(tài)、構圖等再移動你的位置。此時動作要輕緩,待移動至理想位置后再拍攝一張,爾后,再向鳥接近。向鳥接近時,要克制急躁情緒,緩緩向前移動,此時一定要注意鳥的動作。一旦發(fā)現(xiàn)鳥有不安的舉動,就要立即停止移動,在原地等待鳥平靜下來或退到遠處等待,再緩慢向鳥接近。在接近移動中不要僅有到自己預定位置后再按快門的意識。 3.相機 在鳥類攝影中,幾乎所有數(shù)碼單反相機都可以用。不過,如果你計劃拍攝飛行中的鳥,就要留意連拍速度、高感光度及自動對焦系統(tǒng)的精確度。如果你沒有單反相機,拍攝工作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相對于大畫幅相機,單反相機畫面尺寸雖小,但機動性好;相對于小型數(shù)碼相機,單反相機反應速度快,利用它可應付動作迅速的鳥類攝影。畫面尺寸小的問題也沒必要擔心,只要攝影時準確對焦,就可以放大做出大尺寸清晰照片。 4.鏡頭 大多數(shù)鳥類都非常瘦小,所以你需要至少200mm(300mm更好)的鏡頭。長焦鏡頭不僅令你可以從遠處拍攝,也可以令背景更加虛化。但是更長的焦距(或更大的光圈)意味著鏡頭會更貴、更大及更重。400mm f/5.6鏡頭是最好的,它可以在保證光圈和攜帶性之余提供盡可能的長焦距。當然,你也可以用100mm或更短的鏡頭,只是你需要找到非常勇敢的鳥,或者只把鳥作為風光攝影的一部分。 想要拍到滿意的大特寫鏡頭還必須準備1.4或2倍的增倍鏡,使鏡頭的焦距擴展,特別是拍攝一些體型較小的鳥類時,增倍鏡顯得尤為重要。 5.其他附件 大型三腳架的使用對于獲得高清晰度的影像極其重要。此外,還應準備大容量的存儲卡,以防遇到精彩畫面因連續(xù)高速拍攝,內(nèi)存不足而錯失良機。 6.時刻做好拍攝準備 有時最佳的拍攝機會就出現(xiàn)在不經(jīng)意間,所以一定要時刻做好拍攝準備。當你來到野外,要保證長焦鏡頭裝在機身上,而且所有設置都無誤(比如光圈、ISO感光度等等)。這樣,即使突然有鳥落在面前,你也能立即開始拍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