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船,無論飄向何方,都需要用智慧駕馭,從容靠岸。讓我們用簡單詮釋生命,用自由概括生命,用快樂裝飾生命,用希望照耀生命,用成功證明生命。也許凡俗,但真實;也許平庸,但摯誠;也許失意,但充實;也許笨拙,但幸福。在這復雜的世界,我們簡單地活著,用微笑做最溫暖的語言,走在輪回的路上。
人格平等是一個社會的基礎,是一個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也是這個社會人與人互相和諧相處的一個前提。中國社會之所以到今天為止經(jīng)歷過無數(shù)的矛盾和危機,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人對人格平等不尊重,我們要以人格平等做事,說每一句話都能體諒到對方的心,做每一件事情都能讓對方從心底里折服,而不是屈服。
思想上的教導甚至法術都是遠遠不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我們在靈魂深處和身體細胞中都儲存記憶了長時間積累起來的頑固的觀念、情感的能量與自動化的聯(lián)結和反應模式,在我們應對外界的時候下意識地出現(xiàn)并影響我們。靈魂和身體層面都需要深刻的覺察和覺醒,我們才有可能撼動并改善我們的潛意識和習性。
我們是否快樂與幸福,憑的是眼界與心境。仰視久了,誰都會卑微,殊不知還有許多被你俯瞰的人,卻在拼命艷羨和夢想著過你的生活。人終究不能活得太疲憊,要懂得在平淡的流年里尋找命運的出口。愁苦只因沒看透,困惑皆是放不下。只有先學會不哭,然后才知道笑,只有經(jīng)過人生的荒涼,才能抵達心靈的繁華。
不要輕言是在為誰付出和犧牲,其實所有的付出和犧牲最終的受益人都是自己。人生是一場與任何人無關的獨自的修行,這是一條悲欣交集的道路,路的盡頭一定有禮物,就看自己配不配得到。
儒家以人為仁、釋家以慈悲為懷、道家人由道生、《易經(jīng)》一陰一陽之謂道、《黃帝內(nèi)經(jīng)》說人是以天地之氣孕育的宇宙大道集成.我們追根溯源,就是要找回古圣先賢的遺旨、遺訓,找回自我,找回人的本性,讓生命和自然融合。
跌倒的時候,要能認識障礙,勇敢站起;失意的時候,要能自我檢討,再次出發(fā);困難的時候,要能冷靜分析,突破執(zhí)著;彷徨的時候,要能看清目標,不變隨緣。
真正的殘廢,不是外在的身根不全,而是心中沒有慈悲和包容;真正的缺陷,不是環(huán)境的困厄,而是自己喪失信心和勇氣。停,不是止步,是要我們不可莽撞;聽,不只聽音,是要我們辨識好壞;看,不僅看路,是要我們認清世界;停,才有再出發(fā)的力量;聽,才知道人情的反應;看,才清理前途的去來。
達到目的可以獲得有能力的感覺,但是真正的快樂是在過程中而不是取得成功之后,只有當我們努力在每時每刻發(fā)生的體驗中尋找生活的意義和樂趣的時候,真正的幸福才能夠來臨。到達目的并不是終點,奮斗過程才能帶來享受。幸福來源于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屈從于社會準則或他人的要求。
魚攪不渾大海,霧壓不倒高山,雷聲叫不倒山崗,扇子驅不散大霧。鹿的脖子再長,總高不過它的腦袋。人的腳指頭再長,也長不過他的腳板。人的行動再快也快不過思想!
人生需要沉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完美;人生需要積累,只有常回頭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華。向前看是夢想、是目標;向后看是結果、是修正。有多少事,如果當初回頭看看,就會做得更好;有多少人,如果能回頭一看,就可以擁有自己想要的?;仡^,身后其實也寫著前方的路。
一切果實,都有種子,一切災難,都有根源,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人類所有的災難,比如戰(zhàn)爭、疾病、各種自然災害都源于同一個種子就是“不道”,什么叫“不道”呢?就是違背了倫理道德,違背了中國的圣賢教育,違背了宇宙人生的自然規(guī)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