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是人類所建造的最古老、最壯觀、最美麗的建筑工程之一。歷史上著名的橋梁,都以鮮明的形象、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反映了時代特征,記錄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程。 橋梁是空間的延續(xù)與擴展,是溝通東西、連接南北,便利人行車駛的通道,常被喻為“彩虹”、“紐帶”。橋梁建筑其獨特的結(jié)構(gòu)特征,也相應帶來了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橋梁建筑不僅要表現(xiàn)出結(jié)構(gòu)上的穩(wěn)定連續(xù)、強勁穩(wěn)固的力感和跨越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形態(tài)與內(nèi)涵,內(nèi)容和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才能顯示出不朽的生命力。 藝術(shù)和技術(shù)緊密相關(guān)??茖W技術(shù)本身也是美的因素之一,結(jié)構(gòu)力學、鋼材、混凝土的發(fā)展,各種現(xiàn)代化新型施工機械的應用,才能使各式輕巧、大跨度的橋梁得以出現(xiàn)。 橋梁造型藝術(shù)還積聚著濃厚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蘊藏著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審美傳統(tǒng)、聰明才智和精湛技藝,亦成為文明交流的紐帶。
如今的橋梁不僅象征著設計藝術(shù)的進步,也象征著科技的發(fā)展。正因如此,建筑師和工程師便能集合設計與科技,創(chuàng)造出比以往更宏大、更牢固、更壯麗的橋梁。世界各國發(fā)行了代表本國著名的橋的郵票和郵品,讓我們世界橋梁的發(fā)展變化。
111、尼奧爾古橋

1966年5月28日法國郵政發(fā)行《法國集郵聯(lián)合會第39次會議-尼奧爾》郵票一套1枚,圖為尼奧爾古橋(局部)和圣安德列教堂。
尼奧爾古橋(Old Niort Bridge)位于法國西部普瓦圖-夏朗德區(qū)的小城尼奧爾,是一座始建于1035年的公路石拱橋。該橋共有8孔石拱,長151米,橫跨塞夫勒河(Sevre River)。
112、圣烏薩涅橋

1977年5月2日瑞士郵政發(fā)行《歐羅巴》郵票一套2枚,其一圖為杜波斯河畔的圣烏薩涅,可見連接兩岸的圣烏薩涅橋。
圣烏薩涅橋(St-Ursanne Bridge)又稱為圣吉恩橋(Pont St-Jean),是瑞士侏羅州圣烏薩涅小鎮(zhèn)的一座四孔石拱橋,跨越杜波斯河(Doubs River)。該橋建于1728年-1729年,橋上建有一尊守護神的雕像,橋的形態(tài)和小鎮(zhèn)形成協(xié)調(diào)的景觀。
113、中橋

1999年5月25日日本郵政發(fā)行《倉敷美觀地區(qū)/岡山縣》鄉(xiāng)土郵票一套1枚,圖為倉敷市的中橋和老房子。
中橋是日本岡山縣倉敷市美觀地區(qū)的一座石梁橋,跨越人工開挖而成的運河-倉敷川(Canal in Kurashiki),現(xiàn)在僅供人們步行。該橋與古老民居相臨,橋畔柳枝低垂,橋下流水潺潺,風景十分優(yōu)美,吸引眾多游客駐足欣賞。
114、日落大橋

2001年10月1日日本郵政發(fā)行《世界室內(nèi)自行車錦標賽-日本站/鹿兒島縣》鄉(xiāng)土郵票一套1枚,主圖為自行車足球,背景圖為加世田市的日落大橋。
日落大橋(Sunset Bridge)位于日本九州南端鹿兒島縣加世田市,是一座預應力混凝土梁獨塔斜拉橋。該橋全長405米,其中主跨為94.3米,于1993年建成。
115、法赫德國王橋

1996年馬里郵政發(fā)行《橋梁》郵票一套4枚,其一為馬里首都巴馬科的法赫德國王橋俯瞰。
法赫德國王橋(King Fahd Bridge)是馬里首都巴馬科尼日爾河(Niger River)上的第二座公路大橋,于1982年建成通車。這座橋?qū)婉R科城南北兩岸連接起來。橋上設有4條汽車道、2條摩托車道和兩側(cè)人行道。該橋建設由沙特阿拉伯發(fā)展基金提供援助,因而命名為法赫德國王橋。
116、烈士橋

1996年馬里郵政發(fā)行《橋梁》郵票一套4枚,其一為巴馬科尼日爾河烈士橋全景。
馬里首都巴馬科的烈士橋(Martyrs Bridge)是該市第一座橫跨尼日爾河(Niger River)的大橋。這座大橋為鋼筋混凝土梁公路橋,橋面設兩條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它是1957年在法國殖民統(tǒng)治時期建成的,1961年馬里獨立后該橋被重新命名為烈士橋。
117、胡安-雷蒙-莫里納橋

2001年12月20日洪都拉斯郵政發(fā)行《胡安-雷蒙-莫里納橋》郵票小全張一枚(含郵票4枚),圖為從不同角度觀看胡安-雷蒙-莫里納橋景。
胡安-雷蒙-莫里納橋(Juan Ramon Molina Bridge)是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的一座公路橋,跨越喬盧特卡河(Choluteca River)。該橋長240英尺(約74米),主跨為2孔預制鋼筋混凝土箱梁,于2000年建成。
118、馬約爾橋

1935年1月12日洪都拉斯郵政發(fā)行《普通郵票》一套共11枚,其一為馬約爾橋、總統(tǒng)宮和飛機。
馬約爾橋(Mayol Bridge或Mallol Bridge)是中美洲地區(qū)北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Tegucigalpa)市區(qū)的一座連續(xù)拱公路橋,橫跨喬盧特卡河(Choluteca River),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葉。該橋曾多次被洪水沖毀,又多次重建,至今仍在使用。
119、瑞士盧塞恩卡貝爾橋

1978年3月9日瑞士郵政發(fā)行《各種紀念》郵票一套4枚,其一可見盧塞恩卡貝爾廊橋和老城區(qū)。
瑞士盧塞恩卡貝爾橋(Lucerne Chapel Bridge)是歐洲最古老的木廊橋,也是盧塞恩顯著地標之一,始建于1300-1333年,跨越瑞伊斯河(Reuss River),全長200余米,橋身有兩處轉(zhuǎn)折,近橋中央有一高聳的水塔。橋頂內(nèi)壁設有100多幅古畫。1993年卡貝爾橋曾遭火災,現(xiàn)損毀的橋身及畫作,都已修復。
120、拉本巴赫橋

1948年2月18日奧地利郵政發(fā)行《奧地利重建基金》附捐郵票一套10枚,其一圖為正在重建的拉本巴赫鐵路高架橋。
拉本巴赫橋(Laabenbach Viaduct)位于奧地利新倫巴赫市(Neulengbach)附近,它是首都維也納通往圣帕爾滕鐵路上的一座磚石連續(xù)拱高架橋。該橋始建于1856-1857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曾被毀壞,1945年戰(zhàn)后重建,延用至今。
121、威爾遜橋

1962年2月17日法國郵政發(fā)行《布雷托諾醫(yī)生逝世100周年》郵票一套1枚,圖為威爾遜橋、圖爾(Tours)風光和布雷托諾醫(yī)生肖像。
威爾遜橋(Wilson Bridge)是法國圖爾市跨越盧瓦爾河(Loire River)的一座公路橋,始建于1765-1810年。該橋全長434米,寬14.6米,共有15個拱型橋孔,每孔跨度24.3米。1978年該橋發(fā)生嚴重垮塌?,F(xiàn)在的威爾遜橋是1982年9月重建的。
122、久爾杰維恰塔拉橋

1986年3月3日原南斯拉夫郵政發(fā)行《自然保護》郵票一套2枚,其一圖為久爾杰維恰塔拉橋(局部)。
久爾杰維恰塔拉橋(Djurdjevica Tara Bridge)是黑山共和國北部塔拉河(Tara River)上的一座公路拱橋。這座建在高山峽谷之間的大橋,全長365米,共有5個鋼筋混凝土拱,其中最大拱跨長116米,橋面距谷底水面172米,建于1937至1940年。1942年,為抗擊入侵者,游擊隊將其炸毀,1946年修復。
123、法國巴黎亞歷山大三世橋

2008年6月法國郵政發(fā)行《巴黎大皇宮》郵票一套1枚,圖為亞歷山大三世橋和巴黎大皇宮。
1900年建成的法國巴黎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造型別致優(yōu)美,在巴黎眾多的橋梁中特別顯眼。這座橋全長160米,其中鑄鐵單跨橋拱長達107米,寬40米,實為當時的工程技術(shù)之壯舉。大橋連接塞納河兩岸的香榭麗舍大道和榮軍院廣場,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
124、阿達納石橋

2005年1月1日土耳其郵政發(fā)行《土耳其的省》郵票一套16枚,其一為阿達納的石橋(近景)和清真寺等。
阿達納石橋(Adana Stone Bridge)位于土耳其東南部阿達納市,是跨越塞伊河(Seyhan River)的長310米的公路石拱橋,始建于公元2世紀。全橋原有21個拱孔,現(xiàn)在只剩14個。長期以來,該橋經(jīng)多次重建和修繕,才得以保存,現(xiàn)已成為阿達納市的標志之一。
125、克洛伊斷橋

2003年4月25日柬埔寨郵政發(fā)行《日本給予的援助》郵票一套5枚,其一為克洛伊斷橋。
克洛伊斷橋(Chroy Changvar Bridge)亦稱柬-日友誼橋(Cambodia-Japan Friendship Bridge),是柬埔寨金邊洞里薩河(Tonle Sap River)的一座公路橋,全長709.8米,主跨135米,寬13米,采用鋼筋混凝土箱梁,始建于1966年。1975年在柬內(nèi)戰(zhàn)時,中間3孔毀壞,致使6號公路中斷。1993年作為戰(zhàn)后重建工程,該橋由日本出資開始修復,1994年2月26日竣工。
126、伊克斯坦巖石和巖頂?shù)慕饘偃诵刑鞓?/strong>

1989年2月9日德國西柏林郵政發(fā)行《著名景觀》郵票一套2枚,其一為伊克斯坦巖石和巖頂?shù)慕饘偃诵刑鞓颉?/strong>
德國西北部霍恩-巴特邁恩貝格鎮(zhèn)(Horn-Bad Meinberg)附近的伊克斯坦巖石(Externsteine),是德國別具一格的自然遺跡和宗教文化的圣地。這座石林由五塊形狀奇特的巨大巖石柱組成,最高達37.5米。巨巖頂部建有一座堅固的金屬人行天橋,直通巖石上挖鑿而成的禮拜堂。
127、阿什橋

1994年10月17日比利時郵政發(fā)行《作家喬治-西默農(nóng)》郵票一套1枚,圖為作家西默農(nóng)肖像和原阿什橋。
阿什橋(Pont des Arches)位于比利時列日市,橫跨默茲河(Mouse),原是一座古老的多孔石拱橋,后因戰(zhàn)爭等原因?qū)以馄茐?,現(xiàn)已重建成一座現(xiàn)代化的三跨公路拱橋。比利時著名偵探小說家西默農(nóng)(1903-1989)出生在列日市,他發(fā)表的第一部小說名為《在阿什橋上》。
128、維萊洛橋

2007年10月23日厄瓜多爾郵政發(fā)行《旅游城市-瓜亞基爾》郵票一套5枚,其一為維萊洛橋夜景。
維萊洛橋(Puente El Velero)是厄瓜多爾西南部港口城市瓜亞基爾的一座公路橋,跨越埃斯特洛-薩拉多(Estero Salado)河。
129、樹頂?shù)鯓?/strong>

2005年10月19日新加坡郵政發(fā)行《樹頂?shù)鯓颉粪]票一套4枚連票,圖為樹頂?shù)鯓蚝捅Wo區(qū)的動植物等。
樹頂?shù)鯓?HSBC Tree Top Walk)位于新加坡麥芝里自然保護區(qū),是一座搭建在兩山之間的鋼塔鋼索人行吊橋,長250米,寬0.6米,高25米,供游人單向行走,于2004年11月建成。人們走在狹窄的吊橋上,好似漫步于樹的頂端,很是愜意。
130、巴德塞京根廊橋

2008年9月4日瑞士和德國郵政聯(lián)合發(fā)行《萊茵河古橋》同圖郵票一套各1枚,圖為巴德塞京根廊橋。
巴德塞京根廊橋(Bad S?ckingen Covered Bridge)位于德國南方小鎮(zhèn)巴德塞京根(Bad S?ckingen),跨過萊茵河,通往瑞士阿爾高省小鎮(zhèn)斯坦恩(Stein,Aargau)。該橋建于1699-1700年,是一座石墩木梁的人行橋,全長203.7米。
131、聯(lián)結(jié)橋

聯(lián)結(jié)橋(Kizuna Bridge)位于柬埔寨磅諶市(Kompong cham)附近,是柬埔寨湄公河上第一座橋。這座通往越南7號公路上的變高度箱梁懸臂橋,全長1360米,寬12.2米(其中車行道10米,兩側(cè)人行道各1.1米),高15米,于1999年由日本援助開工建設,2001年12月4日建成通車。
132、威諾納主航道橋

2008年5月17日美國郵政發(fā)行《明尼蘇達州150周年》郵票一套1枚,圖為密西西比河上的威諾納主航道橋及諸島。
2003年4月25日柬埔寨郵政發(fā)行《日本給予的援助》郵票一套5枚,其一為聯(lián)結(jié)橋遠景。
威諾納主航道橋(Winona Main Channel Bridge)又稱為威諾納州際橋,位于美國明尼蘇達州威諾納,跨越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連接明尼蘇達州和威斯康星州,是一座鋼桁架梁懸臂橋。大橋全長700米,主跨140米,寬11米,設兩車道和人行道,通航凈空19.5米。該橋于1942年11月21日建成開通。
133、玻利維亞-巴西友誼橋

2006年11月24日玻利維亞郵政發(fā)行《科維哈建立百年》郵票一套7枚,其一為玻利維亞-巴西友誼大橋。
玻利維亞-巴西友誼橋(Bolivia-Brasil Friendship Bridge)位于玻利維亞北部邊境城鎮(zhèn)科維哈(Cobija)和巴西阿克里省邊界小城巴西萊亞(Brasileia)之間,橫跨阿克里河(Acre River),是一座混凝土獨塔斜拉公路橋。該橋主跨長77米,邊跨長42米,梁寬8.7米,橋塔高38米,于2004年8月11日建成通車。
134、姬花橋

1994年3月23日日本郵政發(fā)行《綠風之鄉(xiāng)-姬花公園》郵資明信片一枚,附圖為姬花橋。
姬花橋(Himehana Bridge)是日本兵庫縣朝來市山東町姬花公園(ヒメハナ公園)里一座木制獨塔鋼索斜拉人行橋,橋長41.6米,寬1.5米。橋塔中有供上下橋的樓梯,塔兩側(cè)各有一跨木桁梁,跨長分別為21.5米和17.5米。該橋于1993年3月建成,已是公園的主要景觀。
135、伊奧布蘭奇河橋

2006年6月6日比利時郵政發(fā)行《清悠的瓦隆地區(qū)》郵票一套5枚,其一為洛姆佩特的伊奧布蘭奇河橋及小鎮(zhèn)風光(采用拉奇德-塞布蒂(Rachid Sebti)的水彩畫)。
洛姆佩特(Lompret)是比利時南部瓦隆地區(qū)的一個環(huán)境清悠的小村鎮(zhèn)。鎮(zhèn)中一座堅固的石拱橋-伊奧布蘭奇河橋(Bridge on the Eau Blanche river)橫跨在清澈的小河之上。
136、普特拉橋

馬來西亞郵政曾發(fā)行《普特拉查亞風光》郵資航空郵簡一枚,其附圖為普特拉橋和普特拉清真寺等。
普特拉橋(Putra Bridge)是馬來西亞雪蘭莪州普特拉查亞(亦稱“布城”)的主要橋梁之一,跨越普特拉查亞湖(Putrajaya Lake),全長435米,寬20米,是一座獨特的鋼筋混凝土3層拱橋,除了供機動車和人行之外,還有單軌鐵路通過。其外形酷似世界聞名的伊朗伊斯法罕郝珠橋(Khaju Bridge)。
137、此花大橋
2005年9月23日日本大阪中央郵政刻制《此花大橋》風景戳一枚,圖為此花大橋主橋部分。
位于日本大阪此花區(qū)和大阪港之間的此花大橋原名大阪北港連絡橋,是最早修建的特大跨徑自錨式懸索橋,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英國式自錨式懸索橋,1990年通車。該橋全長約1.7公里,主橋跨徑布置為120米+300米+120米,單索面,鋼箱加勁梁,梁高3.17米,橋?qū)?7.5米。
138、馬諾河橋

1980年3月6日利比里亞郵政發(fā)行《馬諾河聯(lián)盟5周年和馬諾河郵政聯(lián)盟1周年》郵票一套4枚,圖均為馬諾河橋、兩國地圖和總統(tǒng)像等。
馬諾河橋(Mano River Bridge)是連接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兩國的一座公路梁橋,橫跨馬諾河(Mano River),于1976年建成。這座橋是利、塞兩國間重要的經(jīng)貿(mào)和民間往來的通道。
139、莫斯塔爾古橋


2004年6月25日波黑郵政發(fā)行《莫斯塔爾古橋》郵票一套2枚,分別為該橋的近景和全景。
莫斯塔爾古橋(Old Bridge-Mostar)是波黑一座有四百多年歷史的石拱橋(始建于1566年),橫跨流經(jīng)莫斯塔爾老城中心的奈萊特瓦河,橋?qū)?.55米,橋長27.34米,橋拱最高端距水面20米,橋兩端各有一個石砌橋頭堡,充分展現(xiàn)了16世紀波斯尼亞的古樸風情和藝術(shù)風格,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1993年9月9日,波黑戰(zhàn)爭期間老橋被炸毀,1996年戰(zhàn)后即開始籌備重建和恢復,2001年開始重建施工,2004年4月27日工程竣工,同年7月23日舉行開通慶典。
140、代爾祖爾吊橋

1988年10月18日敘利亞郵政發(fā)行《國際旅游日》郵票一套2枚,其一為代爾祖爾的幼發(fā)拉底河橋和穿民族服裝的婦女
代爾祖爾吊橋(Deir ez-Zor suspension bridge)是敘利亞東北部城市代爾祖爾的一座公路橋,全長500米,為5跨4塔斜拉橋。這座橋面十分狹窄的以混凝土結(jié)構(gòu)為主的人行橋,跨越幼發(fā)拉底河(Euphrates river),是1924-1930年由法國人建造的。
141、蘇澳冷泉和南方澳大橋

2003年12月14日臺灣郵政發(fā)行《臺灣溫泉》郵票一套4枚,其一圖為蘇澳冷泉和南方澳大橋。
2002年臺灣郵政刻制《蘇澳-蘇澳港》風景郵戳一枚,圖為南方澳大橋和海港風光。南方澳大橋于1998年6月建成通車,位于中國臺灣宜蘭縣蘇澳鎮(zhèn),是一座跨越蘇澳港與南方澳漁港的鋼拱吊橋。主橋采用單鋼拱提籃式造型,十分簡潔獨特。大橋全長896米(其中主跨140米),寬15米,距海平面高18米,橋柱上有海洋特色的魚蝦蟹等裝飾圖案,橋上設觀景平臺,可以眺望漁船的進出。
142、臺灣淡水情人橋

2008年3月岡比亞郵政發(fā)行《臺.北2008第21屆亞洲國際郵票展》小型張一枚,圖為臺灣淡水情人橋夜景。
情人橋(Lover's Bridge)原稱淡水漁人碼頭跨港大橋,位于臺灣臺北縣淡水鎮(zhèn),它連接著當?shù)氐聂~市和臨海的木棧道,是一座獨塔斜拉人行橋,橋長165米,寬5米,塔高49米。這座橋造型優(yōu)美,視野極佳,彎曲的流線型白色鋼橋塔,如同風帆,吸引大批游客前往眺望賞景,成為淡水新的標志性建筑。該橋于2003年2月14日情.人節(jié)舉行落成典禮,命名為情人橋。
143、頤和園后湖及平臺亭橋

2008年5月10日中國郵政發(fā)行《頤和園》郵票一套6枚,其一為頤和園后湖及平臺亭橋。(上圖為“頤和園后湖”郵票極限明信片)
平臺亭橋位于北京頤和園后湖,是一座木梁人行橋。因湖的北岸有平臺亭,此橋又建在亭的附近,故稱為平臺亭橋。這里湖水碧綠清澈,樹木繁茂,頗為幽靜。
144、退思園天橋

2000年中國郵政發(fā)行《水鄉(xiāng)古鎮(zhèn)-同里》郵資明信片一套20枚,退思園天橋。長滿藤蔓的思本橋。
江蘇水鄉(xiāng)古鎮(zhèn)同里退思園,有一座特殊的天橋,上為橋,下為廊,在古典園林中不可多得。它橫空越過假山之巔,將兩邊的“菰雨生涼軒”和“辛臺”連成一體。此橋前后貫通,八面來風,再熱的夏天也會使人精神一爽。
145、思本橋

思本橋,是江蘇蘇州同里古鎮(zhèn)一座距今有700多年的南宋古石橋,拱形單孔,東西走向,坐落在同里鎮(zhèn)西郊同興村遼浜的水道上,取名“思本”,意為“萬事民為本”。該橋長22.5米,中寬1.85米,高9米,全由紫石(武康石)筑成。全橋長年為白花藤攀援,遠遠望去,仿佛是一條蒼龍橫臥在碧波上。
146、泰來橋

泰來橋位于中國江蘇蘇州吳江市同里古鎮(zhèn),是一座單孔梁式人行橋,原為木構(gòu),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為石橋,現(xiàn)存之橋系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該橋橋體高大,氣勢不凡。橋面上修筑了三個涼亭,甚是雄偉軒昂,可供行人停歇或觀看河中船只。2000年中國郵政發(fā)行《水鄉(xiāng)古鎮(zhèn)-同里》郵資明信片(牡丹郵資片加印成)一套20枚,其一圖為泰來橋全景。
147、青馬大橋

2007年7月1日中國香港郵政發(fā)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成立十周年》郵票一套6枚,其一圖為香港青馬大橋俯瞰。
青馬大橋(Tsing Ma Bridge)是一座公路鐵路兩用跨海懸索橋,連接青衣島和馬灣,是香港國際機場的配套工程之一,也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懸索橋。該橋1992年5月開始興建,1997年5月建成通車,全橋長度為2.2公里,主跨1377米,橋面寬41米,混凝土橋塔高206米,通航凈空62米。
148、天生三橋黑龍


2008年6月27日中國郵政發(fā)行《武隆喀斯特》特種郵資明信片一套5枚,其一為天生三橋黑龍橋。
2006年8月6日中國郵政發(fā)行《云臺山紅石峽》普通郵資明信片一枚,郵資圖可見同心橋遠景,加印背圖為同心橋近景。紅石峽(又稱溫盤峪)位于中國河南焦作市云臺山風景區(qū),它集泉、瀑、溪、潭、澗諸景于一谷,被譽為“自然界山水的精品”。峽中的同心橋,用赭紅色石塊壘砌而成,是一座跨越溪瀑的石拱橋,長約十余米,橋面無欄桿,僅供兩人并行;橋下水流傾瀉成瀑。
149、黑龍橋

重慶市武隆天生三橋中的黑龍橋,為羊水河峽谷最后一座天生橋。橋名古已有之,因其拱洞幽深黑暗,似有一條黑龍蜿蜒于洞頂而得名。橋面高223米、平均拱高116米;橋厚107米、拱孔跨度16-49米、橋面寬達193米,為三橋中寬度最大者。
150、天生三橋天龍橋

2008年6月27日中國郵政發(fā)行《武隆喀斯特》特種郵資明信片一套5枚,其一為天生三橋天龍橋。
天生三橋位于中國重慶市武隆縣境內(nèi),是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其中的天龍橋,為羊水河峽谷段天生橋群中的第一座天生橋,又名頭道橋,高大厚重、氣勢磅礴,以雄壯稱奇。該橋高235米、橋厚150米、平均拱孔高度96米,拱孔跨度20-75米。
151、天生三橋-青龍橋

2008年6月27日中國郵政發(fā)行《武隆喀斯特》特種郵資明信片一套5枚,其一為天生三橋-青龍橋。
重慶武隆天生三橋中的青龍橋,為羊水河峽谷上的第二座天生橋,又名中龍橋,因雨后飛瀑自橋面傾泄成霧,日照成彩虹,似青龍扶搖直上而得名。青龍橋以高大著稱,達281米,為世界喀斯特天生橋高度之最。該橋平均拱孔高度103米、橋面厚度168米、拱孔跨度13-58米、橋面寬124米。
152、胭脂河天生橋

2000年中國郵政發(fā)行《胭脂河 天生橋》郵資明信片一枚,背圖為胭脂河天生橋景。
胭脂河天生橋位于中國江蘇溧水縣城西3公里處,是一座出自于人工,而卻名“天生”的石橋,長34米,高36米,厚寬均9米,險峻幽深,氣勢雄偉。明朝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為解決漕運問題,于公元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派崇山侯李.新到溧水開鑿胭脂河時,有一天然巨石橫于河道中間,擋住去路,遂中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橋因勢而成,故名“天生”。
153、樂天溪大橋

1999年中國郵政發(fā)行《三峽工程》附捐郵資明信片一套20枚,其一背圖為樂天溪大橋。
樂天溪橋位于中國湖北省宜昌市,跨越長江支流樂天溪出口處,是三峽工程專用通道上的一座4孔一聯(lián)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橋總長440.35米,分跨為85.8+2×125+85.8米,橋?qū)?5.5米。箱梁跨中與端段高3.2米,根部高7.7米。橋墩采用建于同一基礎(chǔ)上的雙壁式墩。于1990年建成通車。
154、武漢長江大橋

2002年6月9日中國香港郵政發(fā)行《京九直通車》郵票一套4枚,其一為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位于武漢市內(nèi),大橋橫跨于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我國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于1957年10月建成通車。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下層為雙線鐵路橋,寬14.5米;上層為公路橋,寬約20米,為4車道。橋身共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
155、瀘定橋

2006年10月22日中國郵政發(fā)行《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郵票一套4枚,其一為飛奪瀘定橋。
瀘定橋位于中國四川瀘定縣城西,即大渡河鐵索橋,橋身共由13根鐵鏈組成,其中底鏈九根,扶手四根,橋身凈跨103.6米,寬2.9米。橋東西兩端各有橋臺一座,全用條石砌就,下設落井,并有生鐵鑄成的地龍樁與臥龍樁,用以錨固鐵鏈。落井之上建有橋亭,飛檐翹角,古樸大方。該橋因1935年5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中曾英勇強渡此橋而聞名。
156、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

1996年5月18日巴勒.斯坦郵政發(fā)行《1996年國際集郵展覽》郵票小全張一枚,含郵票4枚,其一為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
清乾隆時建造的十七孔橋,坐落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飛跨于東堤和南湖島之間,是一座聯(lián)拱石橋,長150米。橋上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tài)各異的獅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個,兩橋頭還有石雕異獸,十分生動。
157、九門口長城
 
1998年11月1日,中國郵政發(fā)行《長城(明)(第三組)》普通郵票一套4枚,其一為九門口長城。
九門口水上長城位于葫蘆島市綏中境內(nèi),距山海關(guān)15公里,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橫跨九江河架起一座巨大的水上城橋,長97.4米,九道拱形水門寬5米、高7米,城橋兩端各有圍城一座。形成獨特的“城在山上走,水在城下流”的景觀而聞名于世。
158、王二溪橋

1952年10月1日中國郵政發(fā)行《偉大的祖國(2組)》郵票一套4枚,其一為成渝鐵路的王二溪橋。
王二溪橋位于成渝鐵路長沙埂和順河區(qū)間,是傍沱江右岸修建的22孔聯(lián)拱橋,孔跨布置為1×6+6×12.6+7×6+7×12.6+1×6米,全長315.95米,該橋首末兩孔和中間第8-14孔系石拱,其余2-7孔及15-21孔系鋼筋混凝土拱,是建國初期修建的最長的多孔聯(lián)拱曲線橋。1948年開工,1952年3月29日竣工。
159、嘉陵江朝陽大橋

2000年中國重慶郵政發(fā)行《重慶的橋》郵資明信片一套10枚,其一背圖為重慶北碚嘉陵江朝陽大橋。
重慶朝陽大橋位于四川省重慶市北碚區(qū),是一座跨越嘉陵江的雙鏈加勁鋼箱梁公路懸索橋。大橋全長233.2米,全橋共3孔,主跨長186米,兩邊跨長各為21.6米,橋面寬8.5米(其中車行道寬7米,兩側(cè)人行道各寬0.75米)。門式鋼筋混凝土橋塔高64.8米。該橋于1967年2月開工,1969年9月建成通車。
160、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

1999年中國湖北郵政發(fā)行《長江上的橋》郵資明信片一套12枚,其一背圖為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
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位于靠近重慶的白沙沱和江津珞璜鎮(zhèn)之間,北接成渝鐵路,南接川黔鐵路,是一座雙線鐵路鋼桁架梁橋,全長820米。該橋于 1958年9月10日開始施工,1959年12月10日建成通車,是長江上第二座大橋。大橋共16孔,主跨為4孔80m一聯(lián)下承鉚接連續(xù)鋼桁梁,北3孔、南9孔均為40m上承式鋼板梁。修建雙線橋(先單線架梁),1978年增設雙線。原設計載重為中-22級,施工中下部結(jié)構(gòu)同時按中-26級設計。
161.杭州灣跨海大橋

國家郵政局于2009年6月18日發(fā)行《杭州灣跨海大橋》特種郵票1套2枚。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一座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它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里,目前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2008年5月1日試運營通車。
新郵一改過去發(fā)行的現(xiàn)代橋梁郵票給人的“板凳”和“架子”的感受。不論是近景還是遠景,都是脫不了線條的格局。以斜拉索橋為例,銅陵長江大橋票、楊浦大橋封、蘇通長江公路大橋票等等,如果不是依據(jù)票名或周圍景物襯托點綴,人們是無法區(qū)分那票是那橋。再說從設計方法上講都是側(cè)面展示大橋的身姿。雖然近觀大橋是雄偉的,由于大橋處于大江大河之上,側(cè)面遠觀總顯得身姿單薄,無法感受到那“雄偉”二字的份量。最令人不滿的是蘇通大橋那票,枉用了雙連票,只見大橋夾在兩小丘之間的瘦骨峻峻的幾根骨架,架在碧清的一汪湖水之上,甚至無法感受那密排的鋼索的萬鈞的力量。而杭州灣大橋的《大橋雄姿》一票采用的角度是以橋的一端空中前俯視,看到的不是線狀的橋梁結(jié)構(gòu),而是海上的一個大建筑群。包括六車道的橋面、密排的燈柱、非通航孔密集的橋墩群、表現(xiàn)南北主通航孔的斜拉索橋的單塔和雙塔、一高一低、一顯一隱、顯示出兩者之間綿長的距離。再加上海上平臺和觀光塔突破平面點綴其中,整個票面分布眾多大橋的元素,豐富而有序。使人們對大橋的宏大規(guī)模和新的設計理念有一種心靈的接近目睹的體驗。
162.廣濟橋

國家郵政局定于2009年11月16日發(fā)行《廣濟橋》特種郵票1套3枚。
廣濟橋始建于南宋初乾道六年(公元一一七○年),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又是世界上第一座開關(guān)式的古橋,集浮橋、梁橋、拱橋為一體,在中國橋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建筑和藝術(shù)融為一體的藝術(shù)品,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化橋梁。在明代宣德年間,各個橋墩上修建亭臺樓閣,分別以奇觀、廣濟、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駟、飛躍、涉川、右通、左達、濟川、云衢、冰壺、小蓬萊、鳳鱗洲、凌波、飛虹、觀滟、■翠、澄鑒、升仙、仰韓命名,這些名字充滿文化氣息,形成“十八梭船廿四州,廿四樓臺廿四樣”的文化風采,展現(xiàn)了雕龍畫棟,千姿百態(tài)的文化風貌。
163.泰州長江大橋

11月26日,中國郵政發(fā)行2012-29《泰州長江公路大橋與伊斯坦布爾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特種郵票1套2枚,兩座大橋皆為懸索橋,面值均為1.20元。這套郵票是中國郵政與土耳其郵政聯(lián)合發(fā)行,也是今年第二套中外聯(lián)合發(fā)行的郵票。第一套是在3月20日與以色列聯(lián)合發(fā)行的2012-5《太平鳥與和平鴿》。
泰州長江大橋全長62公里,是世界首座三塔兩跨懸索橋,位于江蘇泰州與鎮(zhèn)江、常州市之間。大橋自2007年12月起開工建設,2013年元旦有望通車。泰州長江大橋作為三塔懸索大橋,從自身設計、技術(shù)上來講,在國內(nèi)外達到了三“最”。世界最大三塔懸索大橋——該橋跨越長江的主橋采用三塔兩跨懸索橋型,每跨跨徑均為1080米。最大水中沉井——泰州長江大橋中塔采用水中沉井基礎(chǔ),沉井平面尺寸長約58米、寬44米,整個沉井基礎(chǔ)將下沉到70米的深度。首先采用人字形鋼塔——中塔采用“人”字形鋼鐵結(jié)構(gòu)。
164.博斯普魯斯大橋

博斯普魯斯大橋是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一座懸索橋,為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并連結(jié)亞洲與歐洲兩大陸的跨海大橋。大橋全長1560米,興建于1968年,1973年10 月正式通車。橋的兩頭各有一呈“門”字形的橋塔,水中不設橋墩,整個橋身用兩根粗大的鋼索牽引。大橋正中有一道白線,白線以東是亞洲,以西是歐洲。這座大橋是歐亞第一大鋼索吊橋,也是世界上第四大吊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