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反映人類現(xiàn)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英文名稱:music;法文名稱: musique;意大利文:musica)。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分為經(jīng)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鄉(xiāng)村音等。在藝術類型中,音樂是比較抽象的藝術。音樂從歷史發(fā)展上可分為中國古代音樂,西方音樂。中國古代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而從西方傳過來的是七聲音階。音樂讓人賞心悅目,并為您帶來聽覺的享受。一般一首音樂時長在3分28秒左右,讓人更加享受每首音樂的時間。
1. 特57 音樂郵票(58年版) 1969.3.16

2. 特122 音樂郵票(65年版) 1976.2.11
 為發(fā)揚國樂,由中華國樂會推薦之琴、瑟、豎箜篌、臥箜篌4種樂器為題材,印制音樂郵票1組。 琴:琴為中國最古絃樂器,傳為公元前29世紀伏羲氏所創(chuàng),初僅5絃,周時增為7絃,古書記載尚有9絃之中琴與27絃之大琴,但傳世之琴均為7絃者。今人多稱之為古琴,與古箏并稱。 瑟:瑟亦為伏羲氏所創(chuàng),初為50絃,黃帝時改為25絃,今制仍之,每絃設柱,僅發(fā)1音,按官商角征羽之5聲音階次序,計有5組音域,音量頗宏。 豎箜篌:漢武帝時命其樂人侯調(diào)所作,25絃,名箜篌瑟。其聲坎坎應節(jié),傳至外國,改名豎琴,為大樂隊中重要樂器之1。 臥箜篌:魏高陽王維所造,其形似「歸帆」。
4.特132 音樂郵票(66年版) 1977.6.21

續(xù)以中華國樂會推薦的三弦、洞簫、揚琴及排簫四種樂器為題材,印制音樂郵票一組。 (1)三弦:初名弦鼓。始自秦代,由上古的鼓裝弦轉變而成,唐代蔚為士人習尚的樂器。在樂隊中占有重要地位,國劇及地方音樂中亦用的。 (2)洞簫:竹制,由律管進化而來,其創(chuàng)始傳自公元前二十七世紀黃帝時伶?zhèn)愃?。漢武帝(公元前140年)時丘仲加以改良。唐時(公元七世紀)名尺八,因其長度唐尺為一尺八寸故名。今制的洞簫,因其管身大小長短的不同,乃有多種,一般常用者長約60公分,內(nèi)徑為1.8公分,吹孔在頂端,管身前有五孔,后的上端一孔為按音孔,另后的下端有兩孔為繩孔,其音色柔美,可以獨奏。 (3)揚琴:又名蝴蝶琴,因其琴體在廣東所制者作蝴蝶形,故名。初時僅有七行,近年來有增至十四行,但一般常用者仍多采十行的中型揚琴,每行設弦四根,弦皆用鐵絲,以襯皮的竹槌雙手敲擊,亦可獨奏。 (4)排簫:編組律管若干而成,傳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紀的帝舜時已有。祭孔典禮用的排簫為中國音樂的象征,并經(jīng)政府頒布為國樂的樂徽。
4.特285 國家戲劇院音樂廳1990.10.30
 國家戲劇院及國家音樂廳座落于臺北市中正紀念公園內(nèi),外觀為中國傳統(tǒng)宮殿式建筑,于民國76年10月6日正式啟用。政府為椎行全民育樂活動,提昇表演藝術水準,拓展社會藝術教育,宏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及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等,特設立2廳院,期使國人皆能透過藝術欣賞的薰陶,豐富國民精神生活的內(nèi)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