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當(dāng)世界落幕,巴黎的劇院依然會有特呂弗,他的濃情巴黎,他的蜜意情侶,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永遠(yuǎn)的誘惑。 為了寫他,我重溫了一遍《朱爾和吉姆》(Jules et Jim),然后,讓電腦無限重復(fù)播放電影插曲《生命的旋風(fēng)》(Le tourbillon de la vie)。然后,發(fā)呆了很久,思緒萬千。然后,看著我那年冬天在蒙巴那斯拍下的特呂弗墓的照片,簡單的黑色大理石碑,上面寫著: “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cois Truffaut) 1932-1984” 如果可以,我想在他的墓碑上加上一句話: “這里安眠著一個深情的人” 到目前為止,特呂弗仍然是少數(shù)我看過他大部分電影的導(dǎo)演,我有他一套作品集,在無數(shù)個中國南方百無聊賴的夜晚——我從沒在法國看過特呂弗,一遍遍的沉醉在他那些沉甸甸的愛情里,就如那首流行歌《偷吻杜魯福》(特呂弗,港譯杜魯福)所唱的: “悶得只有翻睇你作品 讓我哭是戲中戲十分動人 …… 出出戲很哀艷 對白全部識念 …… 杜魯福逐套睇過 電影主角開解我最多” 在特呂弗的成名作《四百擊》中,他安放了自己的童年。出生于巴黎的他,母親是貴族后裔,而父親卻不是他的親生父親。他直到三十幾歲才找到親生父親的住所,但只是遠(yuǎn)遠(yuǎn)看了幾眼,并未相認(rèn)。就像影片中一樣,作為一個私生子,母親并不愛他,甚至都沒有養(yǎng)父對他好。 幼年時代的特呂弗是由外婆撫養(yǎng)的,酷愛讀書的外婆從小就給他提供大量的書籍,祖孫倆經(jīng)常在一起安安靜靜的看書,一看就是大半天?!端陌贀簟分猩倌臧蔡挂蜓瞿椒▏笪暮腊蜖栐说男≌f,偷偷將他的照片收到自己的抽柜,點(diǎn)上蠟燭做紀(jì)念,結(jié)果引起小火而被打。這個情節(jié)我們不知道是否真的在特呂弗身上發(fā)生過,但從中卻可以看出特呂弗對文學(xué)的熱愛,如果他不是成為一個導(dǎo)演,我想他會成為一個作家。他后來也說過:“電影是一門講究構(gòu)造的藝術(shù),它和文學(xué)是緊密相聯(lián)的,其中的各種角色就和小說中塑造的各種人物一樣,是生機(jī)勃勃和情感強(qiáng)烈的。而當(dāng)我導(dǎo)演一部片子時,我的雄心就是要使它和長篇小說一樣?!?/p> 未滿10歲時,外婆去世,特呂弗只好回到父母身邊,在這個既沒母愛又沒父愛的家里,他成了一個心靈上的孤兒,不學(xué)壞都難,偷東西、逃學(xué)、離家出走等——這都是《四百擊》中所演的。當(dāng)年他們家住在蒙馬特附近,周圍有二十多家影院,他逃學(xué)逃往的地方通常就是那里,對他來說,電影院是他的避難所、安樂窩?!拔艺J(rèn)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電影院救了我的命,”特呂弗后來說,“我看過的頭兩百部影片都是偷偷溜進(jìn)影院沒給錢的——從緊急出口或者廁所窗口溜進(jìn)去——或者趁我父母外出(我得趁他們回來之前先縮回被窩,裝作睡著)。為了這些快樂的時光,我也付出了胃疼,抽筋,緊張性頭疼以及負(fù)罪感的代價,所有這些的結(jié)果只是讓電影帶來的感情更加強(qiáng)烈?!议_始有一種強(qiáng)烈的愿望想‘進(jìn)入’電影之中。我離屏幕坐的越來越近用來忘記戲院的存在?!?/p> 對電影狂熱的他,14歲失學(xué)后曾到工廠打工,15歲就成立了自己的電影會,結(jié)果卻因拖欠款被送進(jìn)感化院,幸虧他最敬仰的影評人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1918-1958))拯救了他,并把他介紹到文化機(jī)構(gòu)工作。后來19歲的特呂弗去服兵役,因逃跑再次入獄,巴贊又再次救了他,并鼓勵他寫影評。至此,特呂弗真正走上電影的道路了,從一個影迷很快變成全巴黎最犀利的影評人之一。評而優(yōu)則導(dǎo),才沒幾年,憑借《四百擊》,又搖身一變,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導(dǎo)演。這之后的故事,已經(jīng)是屬于世界電影史的范疇了,我就不在此贅言了。接下來我想說的是,我在他的電影中所看到的浮世魅影。 “要做愛,不作戰(zhàn)”,這是法國五月風(fēng)暴著名的口號之一,參加過五月風(fēng)暴的特呂弗顯然是舉雙手贊成,在我看過的,他的十幾部電影里(他總共執(zhí)導(dǎo)過二十幾部電影),都只談美麗詭暗的愛情,不談冰冷的政治與戰(zhàn)爭。這真是符合我想象,政治是個臭雞蛋,我們都要把它遠(yuǎn)遠(yuǎn)扔掉。早在他逃學(xué)看電影的時期,他心里就這樣想:“我不看老片,戰(zhàn)爭片以及西部片因為它們很難讓我有認(rèn)同感。于是就剩下懸疑片與愛情故事了。和與我同齡的影迷不同,我對英雄沒什么認(rèn)同感……”所以,日后,他的影片總是以愛情唱響。 影片《朱爾和吉姆》開場的字幕就把我怔住了: “你說 我愛你 我說 留下來 我差點(diǎn)說 占有我 你卻說走吧” 聊聊幾字,卻道盡愛情之萬千,愛過了,錯過了,離去了。這是愛情最令人傷感又最誘惑人的地方。而這種破碎的愛情正是特呂弗的電影里永遠(yuǎn)的主題。法國劇作家薩沙·吉特里(Sacha Guitry)曾經(jīng)說過:“一個以結(jié)婚為結(jié)局的喜劇,實際上是一出悲劇的誕生?!蔽疑畋硗?,特呂弗也是,所以他說:“對于我而言,一個幸福的結(jié)局并不一定令人高興。”《朱爾和吉姆》的原著中也有這樣一句話:“幸福即不幸,人們還沒意識到為它所付出的代價,它就消褪了?!彼裕膼矍槠紱]有一個常人眼中的幸福結(jié)局:《朱爾和吉姆》中,男女主角雙雙墜河而亡;《隔墻花》(La femme d'à coté)中,在一場歡愛中,女主角殺死了男主角,隨后自刎;《柔膚》(La Peau Douce)中,又是女主角擊斃男主角……在他的電影里,愛情似乎總是那么極端,總是像一場生死對決,在愛情消逝前,把它終結(jié),誰說這不是保留永恒愛情的最佳方式?誰說這不是一種最徹底的幸福?但在生死之前,我們看的一切又都那么普通尋常、那么自然流暢、那么濃情蜜意。 特呂弗是敘事的高手,拿捏愛情得心應(yīng)手,又因為他迷戀懸念大師希區(qū)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1980),因此總喜歡在愛情里以詭異懸念為輔料,避而不談苦悶的政治,所以他的電影很好看,引人入勝,好看的意思還包括好懂。同樣是新浪潮,同樣是文藝片,比起另外兩位法國電影大師,戈達(dá)爾(Jean Luc Godard,1930-至今)和侯麥(Eric Rohmer,1920-至今)的影片,特呂弗實在是太平易近人了,“平易近人”到被唱進(jìn)流行歌曲的地步,“平易近人”到后來被戈達(dá)爾猛烈抨擊。但其實這沒什么不好的,藝術(shù)何必高高在上?誰都知道法國文藝片悶,但特呂弗就是個例外。 而在他的系列電影——安托萬·多尼爾(Antoine Doinel)五部曲《四百擊》(1959年)、《二十歲之戀》(1962年)、《偷吻》(1968年)、《婚姻生活》(1970年)、《愛情逃跑》(1979年)中,法國演員尚-比埃·里奧(Jean-Pierre Léaud)飾演男主角安托萬·多尼爾,前前后后二十幾年,從少年演到中年,我們看著那張臉從稚嫩到老氣,就像一部漫長的真人秀一樣,這在世界電影史上也是少有的事情。如果不是特呂弗過早去世,也許安托萬·多尼爾的故事也不會只演到中年吧?閑話一句,尚-比?!だ飱W還曾出演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diǎn)》呢。 而作為一個巴黎人,巴黎是他影片的底色。在《朱爾和吉姆》中,片中人物離開巴黎一段時間后,想念巴黎便回去了,旁白是“巴黎溫暖的迎接他們”,看著他們走在塞納河邊上,沿途是熟悉而陌生的景象,我心里也是陣陣溫暖。是的,巴黎一直是溫暖的,對于片中人物,對于特呂弗,對于熱愛巴黎的人來說,總是如此。 在他的許多片子中,在故事的背后,那個老巴黎總是影影綽綽的存在著,永遠(yuǎn)不變的塞納河、艾菲爾鐵塔、凱旋門總是不經(jīng)意間閃現(xiàn)。在那些影像里,我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屬于那個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甚至還要再往前的巴黎的生活和記憶。這個黑白色調(diào)的、優(yōu)雅感傷的巴黎,是這個一輩子沐浴在巴黎空氣里的特呂弗,身上濃濃的巴黎風(fēng)范和巴黎情結(jié)的展現(xiàn)。所以,如果你想回味一個老巴黎,那就看特呂弗吧,準(zhǔn)沒錯!除了親身在巴黎,再沒有比電影能更加直觀更加形象的去感受巴黎的了。 1984年,52歲的特呂弗患腦癌病逝,死在他第二任妻子法國影星芬妮·阿爾丹(Fanny Ardant)的懷里,在他27年的電影生涯中,總共給我們帶來了21部長片和4部短片,獲獎無數(shù)。評論家說“特呂弗可能不是一位偉大的與前衛(wèi)的電影制作者,但他絕對是一位偉大的人性觀察家與道德家。”正如他影片中的愛情一樣,完結(jié)了反而是永恒了,他死了,也永恒了,所有關(guān)于他的一切也都永恒了, 而他的那些愛情們則會在他的巴黎里永恒上演,絕不落幕…… 最后,趁機(jī),我想說說法國電影氛圍?;旧?,我只在中國和法國兩個國家上過電影院,兩個國家的觀影氛圍簡直是兩個極端。在中國,電影院少、好片子少、電影票還貴,在法國,電影院多如牛毛、好片子連番上映、電影票還便宜。我在巴黎的時候,辦的是電影年票,當(dāng)時(2004年),一年的費(fèi)用是216歐,一個月就是18歐,差不多人民幣180塊錢,但卻可以任意看電影,在巴黎幾十家影院里,隨時看隨意看,只要你有時間,在里面呆一整天都沒問題。而上映的影片來自世界各地,有最新最火最流行的的,也有舊的經(jīng)典的非主流的,總之包羅萬象,根本看不完!在中國呢,我在南方最大的城市看電影最便宜是20塊錢一次,還是特價的時候,照這個算法,18歐最多只夠看9部電影,而且還少有好片——老實說,基本都是爛片。所以,巴黎真的是電影的天堂,有那么多優(yōu)秀的電影和導(dǎo)演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補(bǔ)充一句,巴黎還是拍攝和放映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的城市。 花邊針線工:鄭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