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端硯(二) —— 麻子坑
 (2012-06-19 14:53:19)
端硯中的好硯一般多出自上三坑,這上三坑中老坑當之無愧為老大,那么位居第二位的是坑仔還是麻子呢?有人說麻子的,也有人說坑仔,其實都有道理,因此說他們同屬于僅次于老坑的第二梯隊要更恰當些。
麻子質地細膩,下墨慢,而坑仔下墨快,但沒有麻子發(fā)墨細膩。因此,在我心里,麻子的排名要相對靠前些。說到麻子,就會涉及到水麻(水坑)、旱麻(旱坑)的概念。水麻與旱麻兩坑口皆始采于乾隆年間,水麻坑口在旱麻坑口之下,相距并不遠。水麻坑口因洞內泉水如雨而得名,石質多滋潤,發(fā)墨極佳,多數(shù)優(yōu)于旱麻。實際水麻中也有石質差的,旱麻中也有石質好的,但多數(shù)人認為水麻就一定優(yōu)于旱麻,故只要看起來滋潤的,皆是水麻,凡是石質干枯的,便是旱麻。漸漸的,在人們的印象中,水麻就成了質優(yōu)麻子的統(tǒng)稱,而旱麻即成了品質一般麻子的統(tǒng)稱,而偏離了最早的水旱定義。這點,就如同海黃與越黃的概念一樣,凡是油性好的,花紋清晰美麗的,特別是紫油料,就是海黃,糠的就是越黃。
下圖為筆者所藏一方留作樣本的水麻麻子坑硯,天青與紫紅部分水乳交融,為典型的水麻。此類麻子研墨非常的細膩,發(fā)墨如油,惟獨就是下墨有點慢。水麻綜合評分,應該在天青坑仔與焦白坑仔之上。



借吳鴻祥先生的兩方水麻圖片,也可見天青與紫紅相互交融的感覺。


旱麻麻子坑魚子隊青花是其非常典型的特征。


近年,沙埔石中有坑口出類似“魚子隊青花”石品硯石,被稱為“新麻子坑”,實際效果與麻子坑相差甚遠,這需要注意。
旱麻的凍,多數(shù)也不潤,感覺凍與紫紅部分涇渭分明,沒有水麻天青與紫紅部分那種水乳交融的感覺。


旱麻相對于水麻,研墨有點粗,發(fā)墨明顯遜色。綜合觀感,應遜色于天青坑仔與焦白坑仔。麻子坑端硯多數(shù)不好清洗,但也有朋友稱發(fā)墨極好的水麻中也有比較好清洗的,但這種水麻我還未能遇見。
麻子坑為乾隆年間開采,其后斷斷續(xù)續(xù)有采石,晚清民國年間基本停采。至1962年重開,2000年為保護資源,上三坑全部停采。2007年9月13日,為防止盜采,麻子坑16個采石坑全部炸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