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居詩詞寫作講義第10講: 各位同學,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們繼續(xù)講詩詞。 我們知道文學創(chuàng)作,無論詩、詞、曲、賦、駢、散文等,皆需注意結構,結構嚴謹方能不雜亂無章。然而古人又說:“文無定法,文成法立。定體則無,大體則有”。若一味死守結構,必至平淡無奇,而難成佳作。清沈德潛《說詩晬話》中說:“詩貴性情,亦須論法,雜亂無章非詩也。然所謂法者,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起伏照應,承接轉換,自神明變化于其中矣。若泥定此處應如何,彼處應如何,不以意運法,轉以意從法,則死法矣。試看天地間水流云住,月到風來,何處看得死法”??梢娫娭路?,初學不可不知,亦不可拘泥不化,所謂章法只是初學者入門之途徑,等到入得其門,則文字變化在乎一心,因人而異了!只有出得門來,方不至陷于沉滯呆板之境也! 關于詩之章法,歷代論詩諸家,迭有專論,擇其要者莫過于起承轉合一法。起承轉合最早并不是律詩擁有的特征,實際在《詩經》中已經有所表現(xiàn)。最早在枚乘定義之前已經有不少作者在楚辭和漢樂府中進行運用,比如宋玉的《神女賦》、屈原的《漁父》,再到后來的司馬相如的《止林賦》,以及楊雄、左思、班固、張衡等人的作品,都在自覺的運用起承轉合這種結構進行創(chuàng)作。不同的是,當時起承轉合并未納入到格律中,一直到隋朝才把起承轉合正式規(guī)定為格律的一部分。起承轉合也是古代科舉考試的固定格式,其作用是:一、可以讓文章眉目清楚,二、是可以使作品內容豐蘊。 元代范德璣的《詩格》中曾說:“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鼻鍎⑽踺d《藝概·文概》中又說:“起、承、轉、合四字,起者,起下也,連合亦起在內;合者,合上也,連起亦在內;中間用承用轉、皆顧兼趣合也?!焙唵蔚目偨Y一下說,就是:起,指的是首聯(lián),它是起始,要求平直。承,是指頜聯(lián),承接上文,承上啟下,要求有重量,有分量。轉,指頸聯(lián),要求有轉折感,有變化。合或者叫“結”,是指尾聯(lián),要體現(xiàn)結尾性,要求含蓄而意味深長,還有要回扣起句。 起筆宜開不宜合,或單刀直入、或啟人思考、或引人注目,變化多端,以自然為佳;承接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順暢為妙,承后之轉折,或一轉,或兩轉,或三轉,或四轉……迂回曲折,愈轉愈廳,才是上乘;合即結尾,或明揭題旨,或耐人尋味,或啟人遐想,以有力取勝。 我們先說什么是起。 起是起事,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時間、地點等,可引出下文。總之要突兀崢嶸,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或如閑云出岫輕逸自在。明謝榛《四溟詩話》云:“凡起者當如爆竹,驟響易徹”。起句在絕詩為第一句,于律詩則為第一聯(lián)。起句一般分為如下幾類: 一:明起 所謂明起者,為開口即將題面說出,毫無些許做作。如杜甫《虢國夫人》: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 題目是《虢國夫人》,而第一句就直接將題面寫出,此法最便于初學。 二:暗起 暗起者不見題字,而題之本意固在焉。如于謙《詠石灰》: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碎骨粉身終不顧,只留清白在人間。題為《詠石灰》,然卻不直接道出,只暗中點出題意。留與讀者懸想之空間,而造成無窮之意味。 三:陪起 先借他種事物,以引出本題來。如韓翃《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臘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首句不言《寒食》,而言“春城飛花”。由眼前之景況,引出題目來,此謂之為陪起也。 四:反起 反起之法,在于不從題目正面說起,而從反面引出本題。如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霍家親。題旨為“喜”,而作者卻從靜夜無鄰,荒居寂寞之景況敘起,而點出外弟之肯來為“可喜”之事。 又如錢起《送僧歸日本》: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題為“送歸”,而作者卻從來處著筆,以引出本題,此種起法,亦稱之為“反起”。 五:引起 論及引起之法,即是不先說題目,而由眼中所見景物,以引出正意。如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題為《客至》,卻先以四周所見景物為襯托,以引出題面也,此法與陪起相類似。 六:興起 興起乃是由心中所懷之感想,引出題目之本意。與引起不同之處,在于一由眼前所見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懷之事物以引出。如李百藥《渡漢江》:嶺外音書絕,經冬復入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題目為《渡漢江》,卻就心中所感于旅居嶺南之外,年復一年而音訊斷絕,以引出題旨,此之謂興起。 另如明高啟《梅花》詩: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古何郎無好詠,東風愁絕幾回開。此謂之尊題法,亦謂之“頌揚起”。 又如袁凱《詠白燕》: 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王謝見應??;月明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尚未歸;柳絮池塘香入夢,梨花庭院冷侵衣;趙家姊妹多相妒,莫向昭陽殿里飛。 起句以感嘆語出之,即謂之“感嘆起”也。 關于起句古人還有很多精彩的說法: 清沈德潛于《說詩晬話》中說:起手貴突兀,如王右丞“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杜工部“莽莽萬重山”,“帶甲滿天地”,岑嘉州“送客飛鳥外”等篇,直疑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又云:“陳思極工起調,如‘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如‘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如‘高臺多悲風,初日照北林',皆高唱也。后謝玄暉‘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極蒼蒼莽莽之致”。 王士禛的《師友詩傳續(xù)錄》中載:劉大勤問曰:“律中起句,易涉于平,宜用合法?”漁洋答云:“古人謂玄暉工于發(fā)端,如《宣城集》中‘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是何等氣魄?唐人尤多警策?!?/div> 清施補華《峴庸說詩》云:“老杜之《登樓》詩:‘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之句,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裝一轉作‘萬方多難此登臨,花近高樓傷客心',便是平調,此秘訣也”。 以上所述,為近體詩起句的作法。大家下去不妨認真讀幾次,方不至遇到題目,即生無從著筆之嘆。 關于起句我們今天就講到這里。現(xiàn)在下課! 作業(yè): 用自己的想法補足以下幾首詩: 1.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愧君相訪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2.前年伐月支,城下沒全師。蕃漢斷消息,()。(),歸馬識殘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3.旅館無良伴,()。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門系釣魚船。 4.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帝鄉(xiāng)明日到,()。
|
|